偶像|当它们被“去人格化”

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 ,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一则“常识”:吉祥物没有性别 。
例如 ,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宣传片里出现时 , 就没有说话 , 据说原因是一旦说话就会被定义出性别 。 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 , 吉祥物不能有性别差异 。 因此奥组委在与制片方签订协议时 , 就把“不能说话且应当性别中立”的条款写了进去 。
又例如 , 网红“玲娜贝儿”本身只是一款大号毛绒玩偶 , 但粉丝会为了玲娜贝儿的“名誉”和形象 , 展开关于要不要分辨其扮演者的争论 , 甚至给喜欢其扮演者的网友取名为“内胆粉” , 以示其动机不纯 , 不足以成为合格的、幻想角色的忠实粉丝 。
虽然以拟人的形象出现 , 但它们同时又被要求是“去人格化”的 , 或者干脆是“去扮演者”的 , 以便于保护其故事性和商业价值的完整无缺 。 对于沉迷吉祥物或幻想角色的网友而言 , “去人格化”已经成为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伤害的关键防线 , 是不容侵犯同时也值得力争和守护的心灵界限 。 也就是说 , 在维护幻想偶像角色的“纯粹性”和“唯一性”上 , 创造者和粉丝持较为一致的立场 。
很多人据此宣称 , 幻想偶像角色需要遵守已经通行的“游戏规则” 。 所谓的“掉皮” , 也就是扮演者开口说话或者脱离角色亮相 , 属于“偶像失格”行为 。 但事实上 , 除了被规则条款保护的奥运会吉祥物之外 , 并不存在必须强制遵循的幻想偶像角色行为准则 。 我们应该看到 , 通过创作者的设计创意和粉丝的无条件迷恋之间的互动 , 幻想偶像角色才完成其真正的“形象塑造” 。
与其说 , 这是游戏 , 或者成人幻想;不如说 , 这是一场富有商业色彩的、大众行为艺术 , 参与者乐在其中 , 不希望活动被破坏或者中止 。
商业经营者重视IP的归属和商业价值 , 粉丝们希望自己的热爱与行为受到尊重 , 因此对幻想偶像角色“去人格化”的做法可以得到理解 。 但有一种情况 , 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警醒和重视——那就是 , 幻想偶像角色不是单纯由想象力生产出来的 , 扮演它们的劳动者的权益同样应该得到保障 。 过去 , 我们曾经气愤于无良游客随意击打玩偶头部 , 造成扮演者受伤的恶劣行为;如今 , 未经允许曝光扮演者隐私信息 , 通过网络发动人身攻击乃至为捧高所谓“游戏规则”而否定扮演者劳动价值的做法 , 同样值得警惕 。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 , 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 而不能被任何所谓“游戏规则”所出卖和打压 。 在实现劳动者体面和有尊严地劳动的道路上 , 全社会还有太多重要的工作要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