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玉|百年首钢的冬奥之约

本报采访人员 王伟伟 刘金梦
《工人日报》(2022年02月23日 08版)
百年首钢“牵手”北京冬奥 , 二者组合后所产生出的“化学反应” ,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屡屡登上热搜 , 也为各国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它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 。 ”而首钢园华丽转身的背后 , 映衬的是众多首钢职工的努力和付出 。
“这几年的点点滴滴会影响我的一生” 。 2月20日晚 , 国家体育场“鸟巢”成了欢乐的海洋 。 坐在家里观看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直播的首钢职工姜金玉心里五味杂陈 。 等看到运动员、志愿者面对镜头挥手告别时 , 姜金玉绷不住了 , 几度想落泪 , “回首过往 , 历历在目” 。

姜金玉原来是首钢的一名天车工 。 2016年3月的一天 , 一个通知让这个“连眉毛都不知道怎么画”的女职工开启了新的人生 , 成为了北京首钢园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冬奥物业事业部的一名讲解员 。 “起初什么都不懂 , 后来就恶补冬奥会知识和首钢历史 。 ”姜金玉说 , “以前哪懂化妆呀 , 但来了这儿经常要接触外宾 , ‘描眉画眼’居然成了最基本的礼仪 。 ”聊起在这里工作的感受时 , 姜金玉说得最多的就是“改变”——从园区的一砖一瓦到每个首钢人的一言一行 。
随着北京冬奥会结束 , 在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了近6年的姜金玉一时缓不过神来 。 “原来一直盼着奥运赶紧来 , 现在结束了 , 又有太多不舍” 。 她说 , 最后几天每天只要一闲下来时脑子里总感觉在过电影 , 从老厂房到奥运场馆 , 从每一位奥运官员到每一位运动员 , 一切感觉像刚发生一样 。
据了解 ,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 , 直接参与服务保障工作的首钢职工和青年志愿者共计2000余人 , 其中有260余人进入闭环管理 。
对于这次冬奥会 , 每一位首钢人都清楚它背后所承载的意义 。
2015年7月 , 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 。 2016年5月13日 , 位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首次向媒体开放 , 首钢园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
来首钢园“打卡”、和大跳台合个影、爬一次三高炉、去秀池水下展厅看一次展览……冬奥会的到来不仅让这个地处北京西五环外的厂区成为了热门景区 , 也让处于转型期的首钢职工看到了新出路 。
和姜金玉一样 , 身为北京冬奥会制冰师的刘永亮 , 也将冬奥会看成了改变人生轨迹的一次契机 。
刘永亮曾是首钢运输部负责铁路运输铁水的调车员 , 老厂区停产后 , 他选择留守并负责看护设备 , “做过安全员、物业管理员 , 和之前的工作相比 , 我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 直到2016年 , 首钢园的一张制冰学习报名表让刘永亮眼前一亮 , “这是新的领域 , 我对这个工作挺感兴趣” 。
经过几年的学习 , 刘永亮不仅在制冰上有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突破 , 还和同事们总结了一套实用高效的制冰方法 。
“我和我的同事都高质量地完成了组委会交给的制冰任务 , 没给首钢人丢脸” 。 2月20日凌晨 , 刘永亮发出了他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 晒出了他和新晋奥运冠军隋文静/韩聪的合影 , 并写道:“恭喜冠军 , 辛勤的汗水得到了成功 。 ”刘永亮说:“他们日常训练的冰就是我们团队制的 , 他们得到金牌 , 我也激动 , 这话其实也是写给我们团队的 。 ”
高质量——对于第一次参与奥运场馆运行的首钢人来说 , 这不仅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 也是对于“首钢精神”的又一次生动诠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