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七台河体育中心展示的孟庆余影像
孟庆余遗孀韩平云女士介绍 , 范可新小时候家境不好 , 从小营养不良 , 到队后孟老师对范可新关爱备至 , 很喜欢这颗苗子 。
“当时很多老师说她身体素质不行 , 让她退役 , 但孟老师还是坚持让她留了下来 , 为她改善营养调理身体 , 始终没有放弃 。 ”韩平云向红星新闻表示 , 当时孟庆余对范可新说 , 要努力改变家庭状况 , 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
孟庆余1951年出生于哈尔滨市 , 1969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七台河新建矿场当采煤工人 , 1972年与韩平云相识 。 当时他利用工作空余时间练习滑冰 , 还代表七台河拿到了合江地区滑冰比赛冠军 。 由于孟庆余不善言辞 , 工作认真 , 整天只会埋头苦干 , 工友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莽子” 。 2006年8月2日 , 孟庆余带着小队员驾车从七台河赶往哈尔滨的路上 , 不幸遭遇车祸去世 , 终年56岁 。
文章图片
▲位于短道速滑冠军馆的孟庆余塑像
1974年 , 孟庆余被招收到七台河体校 , 成为一名滑冰教练 。 他没事儿就琢磨冰刀冰鞋 , 还把家里的红松板料扛来做滑板 , 把结婚时亲友送的穿衣镜拿来给队员矫正姿势 。
彼时 , 孟庆余经常带队员到野外的倭肯河滑冰 , 把冰面上的积雪扫开就是一片冰场 。 七台河市体委也有个冰场 , 但由于经费太少雇不起人 , 孟庆余就每天晚上扫冰到八九点钟 , 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再起来浇水 。 那时候孟庆余焊了一个大铁桶 , 下面打了很多眼 , 还要在后面放一块儿大抹布 , 水流下来后抹一遍冰面就比较平整 。
文章图片
▲孟庆余教练遗孀韩平云
有时候孟庆余凌晨回家 , 韩平云看到他身上都是冰花 , 不理解是怎么回事 。 后来才知道 , 东北晚上达到―30℃ , 铁桶里的水浇着浇着就冻住了 , 要用棍子搅拌一下 , 水花溅到身上马上就结冰了 。
孟庆余后来带着重点班队员到哈尔滨练习滑冰 , 安排的上课时间往往在凌晨或半夜 , 因为白天场地要给省队专业队员训练 , 七台河并不被重视 。 当时范可新就是其中一员 。
韩平云记得 , 有一年过年放假 , 其他队伍都走了 , 把孟庆余高兴坏了 , “因为整个冰场都是他的了 , 从早上一直滑到晚上 。 ”
“今年冬奥会我还在想 , 如果孟老师还在的话 , 就不是范可新一个人 , 应该是成批成批的冠军诞生了 。 现在七台河直接为国家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 , 不用经过省队 , 真的挺自豪的 。 ”韩平云说 。
文章图片
▲短道速滑中心冠军馆第三层杨扬展厅
04
一对接力培养冠军的教练
夫妻教练接过孟庆余的秒表
2002年2月16日 , 七台河运动员杨扬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 , 以44秒187的成绩获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冠军 , 实现了中国运动员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
杨扬的启蒙教练董延海如今回到七台河 , 担任短道速滑特色校总教练 , 他和妻子张杰都是孟庆余的学生 。
董延海介绍 , 杨扬是他带的第一批孩子 。 “那时候(上世纪70年代末)没有室内滑冰场 , 都是在野外滑冰 , 倭肯河、桃山水库都去过 。 野外很冷 , 而且冰面不平 , 七台河运动员继承了矿工不怕吃苦、抗疲劳的精神 , 敢于和大自然作斗争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队|从冠军到无缘前十!冬奥中国滑冰“阳盛阴衰”,你认为原因出在哪
- 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群雄争霸,未来谁家天下?
- 双人滑|双人滑压轴登场,已创短节目历史最高分的“葱桶”组合再亮相
- 冬奥|河北冬奥时间︱电力保障队风雪“战”云顶
- 速滑|刘少昂发博晒手持奖牌登机返程照:?匈牙利
- 参赛|法国选手穿“老虎装”参赛,还在空中“挥爪爪”……
- 时间|河北冬奥时间︱电力保障队风雪“战”云顶
- 银牌|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比赛成绩公报
- 产业|冬奥赛场那排“大烟囱”,来历不寻常
- 冷却塔|冬奥赛场那排“大烟囱”,来历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