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我们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水平。而本届奥运会闭幕式基本上全是通过科技的手段开完成创意的实现。”谈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何能成为北京冬奥开闭幕式的技术“抓总”单位,张雯雯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冬奥开闭幕式一共四场演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者是一套解决方案,而是横跨十多个专业的系统工程,在奥组委看来,航天系统恰恰就有能够驾驭这么大这么复杂的立体交叉工程的单位。
而除了像长征系列火箭这样的“国之重器”,以火箭院为代表的航天院所在民用科技和应用方面,也有四十多年的耕耘。让航天技术能够惠及民生,也是航天人一直在做的事情。不过,做惯了硬科技的航天团队,在面对长于艺术效果创意的导演团队时,也经历过最初的“阵痛”。火箭院技术保障负责人之一曹岭,在第一次与导演团队沟通后,发现自己“几乎一无所获”。
一个“我们确定一下规格参数吧?”的提问,得到的回答可能是:“这里要一个晶莹剔透的感觉。”
没有任务书,没有核心参数,目标变了,方法也要跟着“因地制宜”。奥运专项的同事们发现,技术与艺术间需要一座桥,航天人就是中间这座桥。面对11个大项的众多工作,火箭院冬奥专项团队先是形成技术方案,开展初样研制,再带着初样效果与导演团队沟通,然后再根据沟通结果进行方案迭代。“最初一个方案要迭代20多次,后来我们的方案可以给导演启发,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曹岭说。
开幕式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冰雪五环,在最初的设计中,原本是要用光打在五环结构上。然而,被照亮的五环要怎样呈现流光溢彩的效果,一直困扰着导演团队和专项任务团队。在打磨方案的过程中,专项任务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五环自发光”方案,将五环设计成一个巨型显示器,进而可以呈现导演想实现的任何效果。于是,就有了这个面积143平方米、重3.2吨、厚度仅有35厘米的冰雪五环,在“鸟巢”内冉冉升起的一幕。
技术攻坚战:舞台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航天人为了冬奥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更多的还隐藏在幕后。
“鸟巢”里那块面积创下世界之最的LED舞台下,是重约5000吨、近6层楼高钢结构焊成的钢铁骨骼,它支撑着舞台,并隐藏着冰立方等关键结构。“如此规模的钢结构舞台要足够稳定,需要一组横梁像手臂一样在侧面‘扶’住,但鸟巢建筑结构特殊,不允许搭建横梁。”地面舞台保障负责人赵劲彪表示。
于是,工作人员就采取逐平方米测量标高、逐块屏幕测试稳定性的方法来焊接固定钢结构。炎炎夏日,阳光炙烤下,钢结构表面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工作人员一焊就是几个小时,不少人抵着钢结构的臂膀都烫出了水泡,硬是将这座世界最大的舞台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冬奥一战,航天科技在民用领域的实力也迎来了高光时刻。但作为火箭院民用领域负责人的张雯雯坦言,自己在接受这项任务的时候,“我们首先想的还是冬奥会是国家这么重大的一项活动,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节点,航天人能够参与进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现在,摆在张雯雯们面前的,除了接下来的三场“演出”,还有全部活动结束后对相应设备的拆卸和场馆原貌的恢复。“就像积木一样,拆的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拆除比搭建的过程要更加危险。”张雯雯预计,拆除和恢复工作要一直进行到今年五月份。加上其他事务,火箭院的冬奥专项估计要到六月份才能结束。
直到又一个炎炎夏日来临时,航天人以冰雪为名的奥运之旅,才算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柏文喜|聚焦丨冬奥会为冰雪运动保险业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 本文转自:周到客户端北京冬奥会进入了最后五天的争夺。|北京冬奥每日燃点 | 空中技巧老将再拼一次,短道速滑今晚收官
- 挪威队|开幕后第十一个比赛日 各赛场共产生九枚金牌
- 吉祥物|非遗传承人为冬奥会助力加油 “冰墩墩”“雪容融”剪纸作品出炉
- 场馆|各国运动员花式点赞北京冬奥会:温暖、惊艳、安全
- 冬奥|圆梦冰雪 相约冬奥
- 北京冬奥会|冬日里的温暖守护
- 四度征战冬奥,31岁女博士终得北京冬奥会金牌!网友:为了写论文,自己去“跑数据”了
- 本文转自:上观摘要:继续演绎着别样的“月圆家圆人团圆”。|吃汤圆、猜灯谜、捏冰墩墩……当北京冬奥会遇上元宵节,这位日本媒体人也点赞
-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太暖心,美名将夺冠喊“饿了”,中国记者温馨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