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来到这里,爱上这里,难忘这里——中国因冬奥展现更强大吸引力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题:来到这里 , 爱上这里 , 难忘这里——中国因冬奥展现更强大吸引力
新华社采访人员林德韧、岳冉冉、董意行
“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中国 , 想在中国到处转转 。 ”
回到美国家中的单板选手特莎·莫德 , 对这次中国之旅依然怀念 。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 莫德用视频记录下了一名志愿者对她的热情招手 , 她用中文对场边志愿者大喊“你好” , 志愿者向她热情招手 , 用英文回应“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到中国)” 。
这句话 , 让她热泪盈眶 。
在冬奥会期间 , 这个喜欢美食、喜欢旅行的18岁姑娘 , 在中国一次次被与冬奥、与中国相关的各种细节所感动 。 这次冬奥之旅 , 成了她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
莫德的所见所感并非孤例 , 即将落幕的北京冬奥会 , 留给了世界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故事 。 在奥林匹克的平台上 , 全世界的运动员在这里切磋、交流、互动 , 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 , 不同文明在此碰撞 , 这样的交融和碰撞 , 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多彩、可爱的北京冬奥会 , 一个多彩、可爱的中国 。
他们 , 因奥运而来到中国 , 因奥运而爱上中国 。 北京冬奥的吸引力、奥林匹克的凝聚力、中国文化的感召力 , 以北京冬奥会为纽带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 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 融通着中国与世界 。
北京冬奥的吸引力
对于塞浦路斯高山滑雪运动员扬诺·库尤姆吉安来说 , 参加冬奥会不仅是自己的梦想 , 更是全家人的愿望 。 38年前 , 他的母亲参加了萨拉热窝冬奥会 , 成为塞浦路斯参加冬奥会的第一位女性 。
当库尤姆吉安作为塞浦路斯在北京冬奥会上唯一的参赛选手举着国旗进场时 , 现场的欢呼让他震撼了 。 北京冬奥会不仅帮他圆了代表国家征战奥运赛场的梦 , 也使他引以为傲的家族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
“这是我们家的传统 , 我为此骄傲并希望能够使其延续下去 。 ”他说 。
从1896年的希腊雅典 , 到1924年的法国霞慕尼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绵延百余年 , 足迹遍布全球 , 在世界各地播撒下了奥林匹克的种子 。
2022年的北京 , 运动员们如约而至 , 因为冬奥会已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 已成为冬季运动爱好者心中的至高殿堂 。
北京冬奥会 , 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 , 冰壶混双组合塔利·吉尔和迪恩·休伊特就对比赛充满了期待 , 因为澳大利亚冰壶选手此前还从未获得过冬奥会参赛权 。
在北京冬奥会上 , 吉尔和休伊特最终拿到了第十名 。 虽然没有拿到奖牌 , 但出现在冬奥赛场 , 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 休伊特不无感慨地说:“一入奥运门 , 一生奥运人 , 这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 ”
澳大利亚奥委会首席执行官马特·卡罗尔表示 , 因为有吉尔和休伊特的参赛 , 很多澳大利亚人将首次观看冰壶的比赛 。
冰壶如此 , 其他项目亦如此 。 由榜样带动参与 , 让体育的火种绵延、传递 。 在这里 , 蕴含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强大生机 。
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叶劲光说:“想让中国年轻的男孩女孩们通过看冬奥会的冰球比赛爱上这项运动 , 就像我们曾经的那样 。 ”
冬奥会的巨大吸引力 , 也加速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 。 如今 , 中国已提前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 兑现了我们从申办冬奥之初就向国际社会许下的诺言 。 在世界的东方 , 一个冰雪运动国家英姿展现 , 写就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又一页精彩华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