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对话总设计师张利:冬奥会之后,“雪飞天”“雪如意”还能怎么赚钱?( 四 )


《中国经济周刊》: 首钢滑雪大跳台号称世界上第一个永久单板大跳台 , 如何理解“永久”的内涵?从技术角度 , 如何做到“永久”性?
张利:“永久”意味着首钢滑雪大跳台以后就不会拆了 。 此次冬奥会之前的滑雪大跳台 , 只是临时的跳台 。 作为一项相对极限的运动 , 滑雪大跳台的粉丝群基本上是城市人 , 在欧洲和北美一般都集中在城市广场 , 有时候兼做商业比赛 , 一直没有永久性的跳台 。 其坏处在于因为是临时搭建的 , 跳台的稳固程度会下降 , 会晃动 , 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感受就不太好;另外 , 跳台的落差高度、坡度和赛道宽度都不可能做得很大 。 所以 , 国际冬奥组委一直想做一个永久性的滑雪大跳台 , 直到北京冬奥会 , 就做成功了 。
既然是一个永久结构 , 就要用到类似桥梁的技术 , 要让它接地的支撑点尽量地少 , 越少就越轻盈;同时 , 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 , 跳台给运动员的反馈就越具弹性 , 这让运动员的感受有极大的提升 。
可持续利用是未来建筑的设计趋势
《中国经济周刊》: 跟世界上举办冬奥会的其它场馆相比 , “雪如意”和“雪飞天”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张利:首先 , 从竞赛规则的角度 , “雪如意”和“雪飞天”肯定体现了最新的技术水平 。 相比夏季项目,冬季项目整个的竞赛工艺和技术是不断提升的 , 竞赛曲线也在不停地更新 。 作为新一届冬奥会 , 采用的竞赛曲线 , 即运动员滑降的坡度 , 从加速到腾空的弧线设计 , 以及经过轨迹的预期拐点位置等都是最新的 。
其次 , 助滑道技术是最新的 。 比如“雪如意”的助滑道 , 是以前冬奥会从没有用过的 。 以前只是陶瓷颗粒 , 这次是冰助滑道 , 运动员会更喜欢 。 再比如“雪飞天”单板大跳台 , 本身是作为永久性的结构来建的 , 不仅要考虑到对运动员的支撑力 , 还要考虑运动员在上面滑降时的感受 , 坡度包括曲率变换处的衔接曲线等 , 就需要做得更精准 。 这种结构与以前用脚手架搭建的跳台相比 , 不可同日而语 。
所以 , 从比赛的角度 , 不用回避这样一个结论:因为技术进步 , 我们的场馆是目前最新的、最好的 。
《中国经济周刊》: 可持续利用是不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张利:不光是运动场馆 , 所有的建筑都存在利用问题 。 现在回过头看过去50年建筑发展的过程就很清楚 。 大概在20世纪前半叶(1900--1950年这段时期) , 大家觉得建筑只需要完成一种功能 , 应该专用 , 比如教室就应该完成专门教室的功能 , 完成得越专越好;后来发现这并不可取 , 因为技术变革太快了 , 这个建筑是按照当时最喜欢的模式建设的 , 但是用不了多久就过时了 。 时代在进步 , 现在我们常说的柔性功能建筑设计(也叫韧性的建筑设计) , 是指建筑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功能 , 在灵活性上要具有包容变化的能力 。
《中国经济周刊》: 作为“雪如意”和“雪飞天”这两个跳台的总设计师 , 重担之下您的压力大吗?
张利:参与任何重要项目 , 特别是要担负一定责任时 , 没有压力肯定是不可能的 , 因为要保证最后能够向公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 但其实压力也是一种动力 , 这些重大项目 , 往往不是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的孤军奋战 , 在我国治理体系下 , 是整个行业甚至跨学科优秀人才一起合作攻关 。 因此 , 我理解压力肯定有 , 但压力是正向的 , 压力的更大意义在于 , 能够带给我们学习、了解和提升的机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