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积极传承“双奥”教育遗产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坎坷仍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文化的包容性 , 在于不断有主办国、主办城市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入 , 这种文化融合的正效应就是不断增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张力、行动活力和情感向心力 。 奥林匹克运动的包容性文化属性与中华古老文明的人文思想相融合 , 为人文奥运理念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 并外在呈现为色彩鲜明的文化符号 , 那就是通过促进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互鉴 , 推动更大范围的社会参与 , 通过共享奥运共同创造有助于人类终极发展的未来 。
人文奥运是北京夏奥会核心的办赛理念 , 包括人文关怀、大众广泛参与等文化内容 。 人文奥运的核心价值与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在精神层面能够实现内在融通 。 北京在申办报告中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 。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宣言是借助北京冬奥会这样一个体育盛会向世界传递一种价值观 , 中国的体育正在由原来的工具理性逐渐向关爱个体健康和大众参与的人文精神转化 。 主办冬奥会更重要的愿景是 , 让更多国民通过练习冰雪运动项目受益 , 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通过参与冰雪运动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
奥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 , 践行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渠道也是教育 。 顾拜旦本人是一位教育家 , 他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也是借助奥林匹克运动这一特殊形式去教导全世界青年 , 通过参与运动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培养优秀的品格 。 每届奥运会主办城市都把奥林匹克教育与本国的文化、本民族的文化有机结合 。 北京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北京是一座“双奥之城” , 这使北京市乃至整个中国的奥运遗产独具特色 。
“双奥”教育遗产特色鲜明 , 体现在五个方面 。
一是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治理主体非常清晰 。 各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奥林匹克教育 。 以政府机关为治理主体推动奥林匹克教育 , 可以极大优化政策环境 。 例如 ,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 , 教育部、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联合出台了《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 ,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委相应也制定了《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在北京冬奥会期间 , 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及其贯彻执行 , 有力地推动了校园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 。
二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体系具有开放性 。 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形成了政府、社会、学校多层次、多元主体的结构 。 在这个奥林匹克教育体系中 , 政府教育部门和北京奥组委发挥主导性作用 , 各个层级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具体落实教育方案 ,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其中 , 由此形成了既有执行力又灵活开放的组织保障体系 。
三是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具有可持续性 。 在北京的夏奥和冬奥的筹备阶段 , 乃至双奥之间的“空窗时期” , 我们都保证了奥林匹克教育的可持续性 , 整个奥运教育的组织体系始终没有间断 。 2009年8月 ,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 , 为北京乃至全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 直至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 , 成功完成了夏奥教育与冬奥教育的对接与融合 。
四是中国的奥运教育遗产形成了独特的“北京模式”和“北京经验” 。 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以“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奥林匹克教育‘同心结’交流活动”“奥运会志愿服务教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民参与”四大典型性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 , 通过示范引领和主题活动的辐射作用与影响 , 在学校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各个窗口行业中得到有效实施和贯彻 。 “示范校”“特色校”和“同心结”是重要的夏季奥运会教育遗产 , 在北京冬奥会筹备过程中极大地推动奥运教育和冰雪运动的校园普及 , 集中体现了北京“双奥”背景下的奥林匹克教育特色 。 欧美奥林匹克教育的主体是家庭和社区 , 而中国的教育主体是学校;欧美奥运教育的主旨是“国际理解”“环境保护”等 , 而我国奥运教育主要指向知识与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