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基地|中国人的故事 | 不同“赛场”,冬奥会青年都很拼

北京冬奥会激战正酣 。 赛场内 , 武大靖带领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接力中勇夺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首金、17岁的苏翊鸣“翊鸣惊人”摘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冰天雪地中 , 他们勇往直前 , 发热发光 。
赛场外 , 数万名冬奥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者、服务人员“助力冬奥”的故事也格外振奋人心 。 他们以劳动者的双手托起了奥林匹克的辉煌与奇迹 。 赛道不同 , 使命相同 。 不同的“赛场” , 这些青年都很拼!
跳台科研创新 , 我们都很拼
训练基地|中国人的故事 | 不同“赛场”,冬奥会青年都很拼
文章图片

“玉汝于成 , 踏雪寻龙!谷爱凌就是今天首钢大跳台的玉蛟龙!”2月8日 , 在本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比赛结束后 , 央视解说员这样评论谷爱凌的历史一跃 。 耀眼表现的背后 , 离不开冬奥运动员们日常训练基地的先进配套设施 。
走进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 , 迎接BIGAIR单板滑雪大跳台建设者李一鸣和于全的 , 是一阵寒风 , 这风吹得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 作为基地的建设者之一 , 为更好地助力运动健儿训练 , 来自中铁十六局的他们曾在这个山头忍受了547个日夜的寒风 。 由于施工协调等问题 , 他们曾连续在半山坡站立近30个小时 。 “如今 , 运动员已经在我们黑科技的助力下 , 创造了历史 。 再回忆起大跳台施工时下一秒就要累趴的那种感觉 , 我真觉得值了!”李一鸣说 。
BIGAIR单板滑雪大跳台 , 有世界上第一个夏天能跳的单板大跳台、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夏季使用的空中技巧跳台、世界上第一个两项比赛赛道可转换使用的跳台(单板滑雪大跳台和空中技巧两项比赛项目)这“3个世界第一” 。 有了它 , 我国结束了国家跳台滑雪项目运动员长期远赴国外训练的历史 , 其配套的风洞实验室对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成绩更是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 跳台训练速度快 , 时间只有短短几秒钟 , 风洞可以在运动员做滑行、起跳、飞跃动作时 , 让运动员练习时间延长到10分钟以上 , 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
“运动员去国外做滑行、起跳、飞跃等动作的训练时 , 100米的跳台 , 大家只能排队20分钟训练一轮 , 真正跳的时间也仅有10多秒 。 现在运动员们的训练时间从十几秒变为十几分钟 , 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 ”于全说 。
打造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线 , 我们都很拼
训练基地|中国人的故事 | 不同“赛场”,冬奥会青年都很拼
文章图片

将镜头从冬奥赛场转到位于清华大学旁边学院南路下方15米处的清华园隧道 , 作为“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线”京张高铁进入城市核心区的“最后1公里” , 它的建设也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比拼 。 京张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后 , 张家口进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 。 现在 , 北京市民周末想来张家口滑雪 , 只需要“追一部剧”的时间就到了 。
“作为京张高铁全线唯一一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 , 为安全穿越诸多风险源 , 隧道在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突出智能建造 。 ”所谓盾构法施工 , 来自中铁建十四局的青年建设者祖昕介绍说 , “就是使用大型的前端带刃的盾构机 , 前边挖土 , 后面出土 , 边挖掘 , 边加固 。 是地铁施工的先进方法 。 ”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用的‘天佑号’盾构机的正常推进速度是0.002千米每小时 , 清华园隧道的设计时速是120千米每小时 , 两者相差了6万倍 。 在这种速度差下施工 , 我们2200多名同事 , 奋战了1096个日夜 , 终于挖出穿越北京二环至五环的6020米 。 ”祖昕说 , 对于京张高铁这条“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线”来说 , 这种速度差 , 更是“中国速度”的一种展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