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期中复习备考系列:课文知识梳理部分
第一单元
1 《春》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代表作《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
【重点词语】
【蓑笠】suō lì 【黄晕】huáng yùn 【烘托】hōng tuō
【风筝】fēng zheng 【嗡嗡】wēng wēng
【嘹亮】liáo liàng 【窠巢】kē cháo 【应和】yìng hè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 【喉咙】hóu lóng 【健壮】jiàn zhuàng
【卖弄】mài nòng 夸示;炫耀 。
【朗润】 lǎng rùn明亮滋润 。
【宛转】wǎn zhuǎn ①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②声音委婉而动听 。
【舒活】shū huó 舒展,活动 。
【静默】jìng mó①寂静;没有声音 。②肃立不作声 。
【抖擞精神】 dǒu sǒu jīng shén 振作起精神来 。
【欣欣然】xīn xīn rán 高兴的样子,形容心情好 。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
【酝酿】yùn niàng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
【重点突破】
(1)文章描绘了哪几幅图?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 。
(2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
第一句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春天的“新” 。第二句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句象征青春的活力,突出了春天的“力”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
【知识延伸】新 课 标 第 一 网有关“春”的诗句
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朱熹《春日》)
3.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
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顺口溜: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
2 《济南的冬天》
【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
【重点词语】
【发髻】fà jì 【镶嵌】xiāng qiàn 【慈善】cí shàn
【宽敞】kuān chang 【绿萍】lǜ píng 【济南】jǐ
【水藻】shuǐ zǎo 【肌肤】jī fū 【地毯】dì tǎn
【显露】 lù 【露马脚】lòu
【响晴】xiǎng qíng 晴朗无云
【安适】ān shì安闲舒适 。
【贮蓄】zhù xù 储存,积聚 。
【温晴】wēn qíng 非常晴朗凉爽,或晴朗无云
【空灵】kōnh líng灵活而无法捉摸 。
【着落】 zhuóluò 1.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2. 依托;靠头;指靠 。
【秀气】xiù qì: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澄清】chéng qīng1.清亮;清澈 2.显示事实真相;消除混乱或模糊之处 3.杂质 沉淀下来,液体变清 。
【主要内容】
这篇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
【重点突破】
(1)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 。分别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写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 。写水主要写水藻之绿和水的清澈透明 。
(2)“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不同?
“冬天的济南”落在“济南”这个地方,重在景象;“济南的冬天”,落在“冬天”这个时令,重在感觉(精神) 。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的,而不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
(3)《春》与《济南的冬天》文体特点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同为写景散文 。情景交融,两篇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都融入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感染力;虚实结合,文章在描写眼前实景的同时都结合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文章内容,引人入胜 。
不同之处:结构不同,后者使用了总分的形式,而前者是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开头不同,后者的开头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而前者是起统领全文的作用;描写的季节不同,后者写了冬天,而前者写了春的景象 。
【知识延伸】 有关“冬”的诗句http:// www. xkb1.com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有关“济南”的介绍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拥有“七十二名泉”,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 。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
3 《雨的四季》
【走进作者】
刘湛秋,男,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
【重点词语】
【棱镜】léng jìng 【衣裳】yī shang 【铃铛】líng dang
【屋檐】wū yán 【花苞】huā bāo 【草垛】cǎ oduò 【睫毛】jié máo
【端庄】duān zhuāng:端正庄重 。
【高邈】miǎo:高而远 。邈,遥远 。
【娇媚】jiāo mèi:1.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 2.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
【造访】zào fǎng:拜访 。多用于书面 。
【粗犷】cū guǎng:粗鲁强横,粗率豪放,如自然生长般未经修饰 。
【绿茵茵】lǜ yīn yīn:意思是青草茂密浓厚 。
【静谧】jìng mì:安静 。谧,安宁、平静 。
【凄冷】qīlěng:1.凄清寒冷;2.凄凉冷落
【莅临】lì lín: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莅,到 。
【化妆】huà zhuāng:用化妆品修饰容貌 。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
【干涩】gān sè:①因发干而显得滞涩或不润泽;枯涩:~的嘴唇 。②(声音)沙哑;不圆润:嗓音~ 。③形容表情、动作生硬、做作:~地一笑 。
【淅淅沥沥】xī xī lì lì: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
【主要内容】
这篇散文作者抓住不同季节雨的特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以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从而抒发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
【重点突破】
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善于将四季不同景物的特征与雨的特点和作用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雨给世界万物带来的活力 。例如:“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文中大量的诗化句子极具感染力和形象感,形成了作者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 。
4.《古代诗歌四首》
【内容分析】
《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在这首诗歌里,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的诗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宏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
【重点突破】
(1)《观沧海》 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 。《天净沙 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 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
(3)赏析《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画面描述: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 。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飘荡 。
赏析①“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②“平”“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畅 。
(4)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画面描述: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
赏析:①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让“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两句抓信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的特征,用“生”“入”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 。把“日”和 “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同时蕴含哲理: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 。
(5)《天净沙 秋思》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本曲前三句列出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景物 。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老的藤条、衰老的树、归巢的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炊烟袅袅的人家,渲染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却反衬出作者有家归不得的悲苦
、
寂寞之情 。古道荒芜、寒风嗖嗖、老马瘦骨嶙峋,这些景不仅给人一种荒凉之感,还暗含了游子的疲惫、憔悴 。
【文学常识】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 。善诗歌,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名篇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为主调,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当数《次北固山下》 。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尊称为“曲状元” 。有散曲120多首,《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
【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
【重点词语】
【瘫痪】tān huàn 【敏感】mǐn gǎn
【深沉】shēn 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
【诀别】juéju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
【侍弄】shì nòng: (1).整治;料理;(2).喂养;(3).摆弄 。
【暴怒】bào nù:1.大怒 。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 2.;亦形容水 势凶猛激荡
【沉寂】chén jì: 1.非常寂静 2.杳无音讯
【憔悴】qiáo cuì: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
【捶打】chuí dǎ: 反复打击 。
【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形容说话啰嗦 。
【央求】yāng qiú:恳求;乞求 。请求别人宽恕自己的错误;有时可以比喻这个 人非常有礼貌 。
【淡雅】dàn yǎ:1.[颜色花样]素净雅致 2.(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高洁】(gāo jié):高尚纯洁 。
【烂漫】làn màn:1、颜色鲜明而美丽 。例词:山花~ 2、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例词:天真~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褒义)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虽重病缠身,仍体贴入微的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临终前还在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
【重点突破】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
(2)“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中的“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 。“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悄悄地回来了 。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 。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 。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 。
6 《散步》
【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 。
【重要词语】
【分歧】qí 【粼粼】lín 【嫩芽】nèn yá 取决】qǔ jué 【拆散】chāi sàn
【信服】xìn fú 相信(并)佩服 。
【委屈】wěi qū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水波粼粼】shuǐ bō lín lín 形容水面明净 。
【一霎时】yī shà shí 短时间;一会儿 。
【两全其美】: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
【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
【主要内容】
《散步》这篇叙事散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年人肩上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重点突破】
(1)课文的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 。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 。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更不能有闪失 。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这篇散文是怎样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获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如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而且面对“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再如结尾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似乎也有些小题大做,但富含深意、耐人寻味,使读者一下子领悟到中年人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 。
7 《散文诗》两篇
【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
【重点词语】
【梗】děng 【蒂】dì
【沐浴】mù yù:(1)洗澡,洗浴 。(2)比喻受润泽:每朵花,每棵树,每根草都~在阳光里 。(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他们~在青春的欢乐里 。
【祷告】dǎo gào: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
【匿笑】nì xiào:暗中偷笑;掩口暗笑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
【攲斜】qī xíe:倾斜,歪斜 。
【姊妹】zǐ mèi:一是指姐姐和妹妹,又指兄弟姐妹;二是指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 通称,三是指称妓女 。
【徘徊】pái 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
【遮蔽】zhē bì:遮挡;拦挡 。
【荫蔽】yīn bì:①(枝叶)遮蔽;②隐蔽
【主要内容】
《金色花》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由雨天里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讴歌伟大的母爱,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
【重点突破】
(1)《金色花》中,“我”与母亲有几次嬉戏?
第一次,散发出香气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二次,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三次,失踪一天后突然再落到地面恢复原形,给母亲一个惊喜 。
(2)《金色花》中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美好 。
(3)如何理解《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 。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 。
8 《世说新语》二则
【走近作品】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课文所选二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
【文白对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更紧了,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重要词语】(1)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以: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8)未若:不如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
【重要词语】(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6)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7)引:拉,牵拉 。(8)顾:回头看 。
【文言词汇积累】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同“否”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
3.下车引之: 古义: 拉 。今义:引用 。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
【内容理解】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柳絮”一喻好,不仅讲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
3.《咏雪》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
5.人物形象:
(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 聪明有才学 。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神 。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考点链接】
敬称与谦称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尊君 :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写出下列尊称和谦称分别指称谁 。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而已集》等 。
【重要词语】
【畦】qí 【窜】cuàn 【觅】mì
【桑椹】sāng shèn 【油蛉】yóu líng 【斑蝥】bān máo
【攒】cuán:凑在一块儿 。
【拗】ǎo:弯曲,弯转 。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
【敛】liǎn:收拢 。
【秕谷】bǐgǔ:籽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
【和蔼】hé ǎi: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
【宿儒】rú: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
【确凿】què záo:确实 。
【蝉蜕】chán 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
【云霄】yún xiāo:极高的天空;天际 。
【轻捷】qīng jié: 轻快敏捷 。
【质朴】zhì pǔ:朴素;淳朴 。
【鉴赏】jiàn shǎng: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
【恭敬】gōng jìng:指严肃、端庄有礼貌 。
【博学】bó xué:知识渊博 。
【渊博】yuān bó:精深而广博 。
【倜傥】tì tǎng:形容洒脱;不拘束 。
【淋漓】lín lí:1.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2.形容痛快 。
【盔甲】kuī jiǎ: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 。头上戴的叫作“盔”,身上穿的叫作“甲” 。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人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 。
【主要内容】
全文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述了作者童年生活中两个不同阶段的片段: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在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有自然界的无穷趣味,有“美女蛇”的神秘传说,还有冬天雪地捕鸟的逸趣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但作者浓墨书写的却是课间学生溜到后园玩耍,老先生在课堂上读书入神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使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充满了难忘的谐趣与欢乐 。在两段生活的对比之下,即可见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也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
【重点突破】
(1)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最大不同点是:百草园的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其言行显然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 。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是自由与快乐 。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受到一定的约束,但学生仍然享有一定的自由,可以时不时地跑到书屋后面的园子里去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教书先生虽然很严厉,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但也不乏和蔼,极少体罚责骂学生;教学内容虽然枯燥乏味,却也让“我”疑心是“极好的文章”;在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的同时,亦有玩指甲游戏与画画儿的乐趣 。
(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之间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
10 《再塑生命的人》
【走近作者】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1968),美国女作家和教育家,被誉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
【重要词语】
【拼凑】pīn còu
【惭愧】cán kuì: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
【感慨】gǎn kǎi: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 。
【搓捻】cuō niǎn:将线、纸等揉捏成条状物 。
【悔恨】huǐ hèn: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 。
【激荡】jī dàng:受到冲击而动荡 。
【奥秘】ào mì: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
【企盼】qǐ pàn:盼望;希望 。
【绽开】zhàn kāi: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
【怦怦直跳】pēng pēng zhí tiào:形容心跳得很厉害,比喻忐忑或者激动的心情 。
【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疲倦不堪】pí juàn bù kān:倦:疲倦,劳累 。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混为一谈】hùn wéi yī tán: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各得其所是什么意思 水波粼粼是什么意思】【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汉语词语,也是成语,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油然:自然而然地 。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簇:丛集,聚集 。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
【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
【重点突破】
说说你对文题中“再塑生命”的含义的理解 。
表面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
11 《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
《论(lún)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
【文章主题】
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
【文白对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重要词语】(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重要词语】(1)吾:人称代词,我 。(2)日:每天 。(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4)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5)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6)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
【重要词语】(1)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3)惑:迷惑,疑惑 。(4)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5)耳顺:对此有多种理解,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6)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7)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
【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要词语】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
【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
【重要词语】(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殆:疑惑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
【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
子曰:“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xiàng),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重要词语】(1)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堪:能忍受 。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 。(学习态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
【重要词语】(1)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者:代词,……的人 。(3)好:喜爱,爱好 。(4)乐:以……为快乐 。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重要词语】(1)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 。这里指胳膊 。(3)于:介词,对,对于 。(4)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重要词语】(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
【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
【重要词语】(1)川上:河边 。川,河流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重要词语】(1)三军:指军队 。(2)夺:改变 。(3)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重要词语】(1)笃志:志向坚定 。笃,坚定 。(2)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救,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切,恳切 。(3)仁:仁德 。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 。(多学、多思、多问)
【词汇积累】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二)古今异义词语
1. 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2.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3.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2.志 志于学 立志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 志向
3.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不亦乐乎 快乐
而: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4 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乐亦在其中矣 乐趣
三十而立 表修饰 回也不改其乐 乐趣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 贤哉,回也!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
(七)孔子名言锦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作品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人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
【题海拾贝】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
2.“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指什么,本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
“影”指月影 。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
3.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
同意,全诗以月为线索,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离乡江行的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名作 。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作品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
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出了时世凋零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
【题海拾贝】
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一语双关,看似是老朋友之间久别重逢,其实蕴含着对人世沧桑、身世飘零、盛世不再的惋惜和深沉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作者简介】
岑参(公元715-770年),唐代诗人 。岑参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 。有《岑嘉州诗》七卷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作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 。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此句衔接自然,明白如话,巧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寂寞和凄凉,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故园 。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接着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怜菊”再次呼应了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了“长安故园” 。最后一句是想象,紧扣诗题中的“行军”二字,词句虚实结合,将惜花、思乡、感时伤怀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寄寓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强烈愿望 。
【题海拾贝】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重阳节;“登高”“送酒”“菊”(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作者简介】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 。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有名,《夜上受降城闻笛》,当时广为传唱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情愫的诗作 。全诗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触发了征人乡思的情愫 。“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 。“一夜”和“尽望”写出了征人深重而急切的思乡之情,不尽的乡愁溢于言表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末句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
【题海拾贝】
1.这是一首边塞诗,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作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情愫和满心的哀愁 。
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画面:诗歌前两句写了“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
艺术技巧:①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③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类风湿关节炎都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
- 什么是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什么药
- Gucci品牌简介 gucci是什么牌子
- 肾虚的症状都是什么 肾虚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 酚氨咖敏片的功效作用都是什么 酚氨咖敏片的功效作用
- gucci是古驰品牌 gucci是什么牌子
-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作用与功效都是什么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作用与功效
- 骶髂关节炎都是什么 骶髂关节炎
- 乌龙茶是什么茶 岩茶属于什么茶
- 判断痛风最简单方法都是什么 判断痛风最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