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从种玉米到磨咖啡 深山村落因冬奥而变

“Welcome to our yard” , 12月2日 , 万利坤穿着一件灰色的围裙 , 在民宿里向新京报采访人员示范她刚学不久的英语 , 发音挺标准 。 还有1个多月 , 冬奥会就要开幕 , 万利坤身后的小海坨山 , 正是赛场之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场馆在白雪中若隐若现 。 而她所在的这个村子 ,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 , 因为冬奥 , 很早就开始有了变化 。 在这个多少年习惯了种玉米的村庄,村民们开民宿,讲外语,乃至要学习如何做出更好的现磨咖啡 , 短短几年,变化天翻地覆 。 而冬奥改变的 , 远不只有小海坨山南麓的这个深山村落 。

村里|从种玉米到磨咖啡 深山村落因冬奥而变
文章图片

12月2日 , 后黑龙庙村一角 , 收获的玉米和墙上的冬奥宣传画 , 讲述着这个村子与冬奥的缘分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巍 摄
小海坨山脚下的民宿
2015年 , 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 , 后黑龙庙村北面的小海坨山 , 成为延庆赛区的场地 。 这座总是“白着头”的小小山峰 , 村民们看了几十年 , 也冷清了几十年 , 忽然就“热”起来了 。 许许多多的人来到小海坨山 , 山上山下 , 从来没有这么喧闹过 。
北靠小海坨山 , 南临官厅水库、野鸭湖 , 后黑龙庙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 但在过去 , 这些资源并没有给这个村子带来太多的帮助 。 这里离市区太远了 , 过了水库就是河北 , 从北京市区开车到这里 , 需要2个多小时;这里也太小了 , 村里户籍人口只有400多人 , 190多户 。 镇里一位干部告诉采访人员 , 其实整个张山营镇 , 户籍人口只有2.6万人 , 但这几年 , 仅仅是来这里的工人 , 就达到2万人 。
后黑龙庙村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耕村庄 , 过去许多年来 , 村民们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 , 后来也种葡萄 。 村支书杜皂银告诉采访人员 , 以前村里没什么产业 , 也没有太多为村民增收的途径 , 一直到2019年 , 最后的58户低收入家庭才正式“脱低” 。
因为冬奥 , 这个小村迎来了新的机遇 , 杜皂银说:“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村里 , 这是我们村子的机遇 。 ”

村里|从种玉米到磨咖啡 深山村落因冬奥而变
文章图片

12月2日 , 杜皂银(左)告诉采访人员 , 对于村子的发展 , 他还有更长远的计划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当年 , 村两委开了很多会 , 梳理了村里的每个角落 , 寻找村庄发展的切入点 。 村里没有产业 , 只有传统的种植业 , 葡萄算是一个产业 , 但当地的葡萄品种单一 , 且销售困难 。 剩下的就是民居 , 村里有很多闲置的民居 , 而冬奥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游客 , 他们要住宿、吃饭、休闲 , 这些 , 可能是最直接的机会 。
杜皂银他们打算发展乡村民宿 , 这与一位回乡的村民不谋而合 。
知道冬奥在家门口举办后 , 常年在外做生意的张海超 , 决定回村创业 。 他和妻子 , 从改造自家的院子开始 , 打造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 。
张海超的动作 , 也启发了村干部们 。 杜皂银有一个长远的计划 , 依托冰雪发展村庄的特色民宿 。
民宿的发展很快 , 仅4、5年的时间 , 就从一个院子 , 变成了20多个院子 。 其中 , 营业中的院子 , 有19个是张海超在经营 。 还有好几个院子 , 是村民自己经营的 。
家门口就业的村民
民宿需要服务者 , 销售、管家、保洁、厨师……没有谁比本村里土生土长的人们更合适 , 既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 解决留守人口的收入问题 , 又能为游客展现最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