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刻画人物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刻画人物

文章插图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天下计刻画人物)
关于从中小学课本里删除经典文学作品的建议似乎不少:有人曾建议从课本里删除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理由是小说里写了阿Q如流氓一样调戏妇女,如盗贼一样偷窃财物,会教坏中学生;有人还建议删除鲁迅的另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理由是里面有“脱裤子”情节,会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让孩子们想入非非;有人要求删除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理由是无病呻吟,而且违反了交通规则;台湾诗人席慕蓉曾在南开大学演讲中,建议将《愚公移山》从课本里删除,理由是《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对环境的破坏“太可怕了”……
鲁迅先生
之后,便又有了陕西教授要求从课本里删除诸葛亮《出师表》的建议,那么他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1、教授建议将《出师表》从中学语文课本删除 事情是这样的,2007年,陕西省一位退休的历史学老教授,怀着对青少年成长的殷切关怀和无限厚爱,从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的好心出发,向教育部写信,建议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必修课文——诸葛亮的《出师表》删除 。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网上争议不断,有支持其说的,但绝大多数还是反对之声 。
教授是老教授,研究三国历史二十多年,学问深,底子厚,他老人家提出此建议也不是无事生非,有充足的理由,他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将刘备“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作为表达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并以此报恩于后主刘禅,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愚忠” 。这种“愚忠”,对于还没有坚定的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说,容易导致观念歪曲,潜伏让孩子们形成“愚忠”思想的危险,且不利于孩子们形成科学的军事观,因此建议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代之以具有民本思想的华歆所作《止战疏》 。
理由言之凿凿,语气信誓旦旦 。我相信是出于真心,也出于他自认为的真心 。但是,出发点好的建议,就一定就是好建议吗?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是一篇“愚忠”的腐朽之作吗?
2、《出师表》一文的来龙去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诸葛亮避乱荆州,隐居于今湖北襄阳的隆中,悠然世外,人称“卧龙” 。
建安年间,刘备以“三顾茅庐”的知遇,隆重邀请诸葛亮为军师,从此走上复兴汉朝之路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建立蜀国,与魏国、吴国三分天下,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
三顾茅庐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因病去世,儿子刘禅继位,加诸葛亮为武乡侯,妆益州牧,全权处理军国重事 。当政期间,诸葛亮加强了民族的交流,巩固了蜀国政权,推行东联吴国之策,北伐曹魏,走上了统一复兴汉室之路 。
227年,诸葛亮厉兵秣马,整军北伐,感觉刘禅孱弱,颇有后顾之忧,便上表劝谏,写下了这篇言词恳切、感情真挚的《出师表》,因后来第二次北伐前还上了一篇表,因区别为前、后《出师表》,初三课本中选录的是《前出师表》 。
3、《出师表》究竟是一篇怎样的古文 《前出师表》一文并不长,不过624字,但言简意赅,情深义厚 。
《前出师表》
此表从先帝刘备去世后蜀国面临的特殊情况和危急形势入手,坦言作为继位者刘禅“开张圣听”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的必要,然后分别从赏罚、用人、纳谏等方面开导刘禅,从“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道理启发刘禅,再以21年追随刘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执著努力,和“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信心,向刘禅表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说到动情处,最后竟至于“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