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冬奥冷知识——冬奥与气象

央视网消息:有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用来形容冬奥会其实很贴切。不过这个天,指的是天气。相比夏季奥运会,冬奥项目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更大。风速、风力、气温、能见度都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为了达到相关比赛条件,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有哪些严苛的要求?气象部门除了精确的气象服务之外,还有哪些秘密武器?今天,我们的冬奥"冷"知识讲解员——冰墩墩和雪容融就将为大家解秘“冬奥与气象”的关系。

冷知识|冬奥冷知识——冬奥与气象
文章插图

北京、张家口在内,举办冬奥会的19个城市,几乎全都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
位置决定气质么,咱们说的是气候特质!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有自己的原则和严苛的要求。

冷知识|冬奥冷知识——冬奥与气象
文章插图

冬季奥运会比赛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二是2月份降雪量大于30厘米。
两项指标中,任何一项的可能性低于75%的城市,都没有申请冬奥会主办地的权利。
阿尔卑斯山脉覆盖及辐射的欧洲多国本世纪诞生了全球1/3的冬奥金牌;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贡献了全球17%的冬奥金牌。

冷知识|冬奥冷知识——冬奥与气象
文章插图

两大山脉联手让欧洲成为当仁不让的冬奥会霸主。
但没有意外就不是地球,温度“爆表”的暖冬,也曾“突袭”冬奥会。
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最高气温一度达到20摄氏度,创历史纪录。而当地2月平均气温仅为8.3摄氏度。
赛事总得继续,应急措施也是有的,比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工增雪等操作。

冷知识|冬奥冷知识——冬奥与气象
文章插图

在赛事期间,雪场会根据气候预测、天气预报,来预判造雪的最佳时段,开展赛道造雪,清理工作等。
滑雪赛场往往地处山地,远离城市、直面高寒,是体育项目中对气象条件要求最为苛刻的赛事之一。
就气温而言,零下12摄氏度到2摄氏度最为适宜。气温过高雪质会变得松软,摩擦力会增加;气温过低雪质则会变硬;比赛选手不仅动作失误率升高,还容易出现受伤情况。
除了气温,风速、能见度也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术发挥。 风力不超过2至3级最为适宜;能见度大于2公里最佳。
不同的滑雪赛事,对气象条件要求也各异。

冷知识|冬奥冷知识——冬奥与气象
文章插图

具体来说,高山滑雪比赛中,逆风、侧风都会对运动员成绩和安全产生影响。
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技术官员 马微娜:当风力过大,很可能会直接导致暂时取消高山滑雪项目。因为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在比赛时最高速度可达150公里每小时。当风阻过大时,身体做技术动作就需要更大力气对抗风阻,这些都会让运动员出现打破滑行平衡的情况,容易发生意外。其次,还会影响运动员技术动作发挥的稳定性。即从空中落地时出现落点偏差,那样就可能导致脚下不稳,失去平衡,甚至摔倒。
雪车和钢架雪车以及雪橇比赛时,下雪、下雨、大风都会直接关系到比赛赛道的控制。
一旦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的比赛可以被推迟。
冰上项目安排在室内,但冰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等气象条件,都有严格要求。

冷知识|冬奥冷知识——冬奥与气象
文章插图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