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冬奥名将访谈录|陈露:让世界看到中国年轻人的朝气


名将|?冬奥名将访谈录|陈露:让世界看到中国年轻人的朝气
文章图片

1998年长野冬奥会 , 陈露以一曲《梁祝》蝉联花滑女单铜牌 。 图/IC photo
陈露 , 我国首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 , 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冬奥会首枚花滑奖牌 。 1998年长野冬奥会 , 她以一曲《梁祝》作为运动生涯谢幕战并蝉联铜牌 , 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冰上蝴蝶” 。
近日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专访 , 现年45岁的陈露回忆起这一经典场景仍感慨万千 , 运动生涯的一幕幕辉煌与低谷清晰如昨日重现 。 退役后 , 美丽的“蝴蝶”依然在心爱的冰场振翅 , 身份却转换成培育年轻一代花滑人才 。 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 , 陈露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 积极参与盛会筹办 , 希望中国的冰雪运动能借此契机更加蓬勃地开展 。

高光
《梁祝》谢幕成就经典
在我国花滑界 , 陈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首夺花滑奖牌;1995年伯明翰世锦赛女单加冕 , 这是中国花滑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而被奉为经典的还是1998年长野冬奥会那套以《梁祝》为配乐的自由滑 。 此前 , 陈露的短节目排名第4 , 原本在奖牌争夺中不占优势 , 正是凭借自由滑淋漓尽致的演绎 , 让她反败为胜登上领奖台 。
就在长野冬奥会的前一年 , 陈露经历了职业生涯的最低谷——当年关乎奥运资格的世锦赛 , 她仅排第25名 , 与直接入围失之交臂 。 伤病侵袭加上内心煎熬 , 影响了陈露的发挥 , 但她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重整旗鼓 , 因为想要站上奥运赛场 , 落选赛是仅剩的机会 。 面对背水一战 , 这名当年只有21岁的姑娘 , 在每天大运动量训练的情况下 , 还要控制饮食和体重 。
手握来之不易的奥运入场券 , 当《梁祝》的音乐响起 , 陈露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到表演中 , 节目尾声将原本计划的三周跳又增加了一个三周跳 , 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 整套动作结束时 , 陈露跪地掩面、情绪激动 , 等待分数时 , 她躲在教练怀中泣不成声 , 那一场景令人动容 。 教练一句“今天滑得很完美” , 是对这场经典演出最好的概括 。
“我想这就是源自于热爱 , 所以再多的困难也无法磨灭我对花样滑冰的热情 。 ”陈露对新京报采访人员感慨 , “都说运动员是非常辛苦的职业 , 在我们这里 , 身体上的苦累能够去克服 。 越往上走 , 还要具备强大的意志力 , 能战胜巨大的压力 。 所以对我而言 , 真正喜欢才能义无反顾地坚持到最后 , 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 。 ”

名将|?冬奥名将访谈录|陈露:让世界看到中国年轻人的朝气
文章图片

10月22日 , 陈露帮助上冰体验的孩子训练 。 受访者供图
现状
开冰场培养青少年
退役后 , 陈露没有离开冰场 。 北京冬奥组委官网撰文:“‘冰上蝴蝶’依旧风姿绰约 , 岁月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明显的痕迹 , 还赋予了她更加动人的成熟之美 。 ”从世界冠军、奥运奖牌得主到陈露国际冰上中心的创办者 , 她在冰场耕耘忙碌 , 身影依然美丽如蝶 。
征战国际赛场的年代 , 陈露独自扛起中国女子单人滑大旗 , 除了靠成绩和实力说话 , 还要肩负起让国人了解花滑、让世界花滑看到中国的任务 。 即便结束运动生涯 , 这一初心仍未改变 , 她想为中国女单寻找“下一个陈露” , 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通过体育教育获得更好的成长 。
“我一直在倡导一个理念——让孩子多一个选择 。 ”作为过来人 , 陈露深知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不易 , 面对有意愿向顶尖目标发展的孩子 , 她不仅会提供科学专业的训练 , 还会教给他们“学会发自内心的热爱” 。 “我跟孩子们讲 , 越到后面 , 你们要面对的困难就越多 , 没有强大的热爱去支撑 , 是很难坚持的 。 所以发自内心地想要做好这件事很有必要 。 ”她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