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德 老子和庄子的“德”,究竟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德 老子和庄子的“德”,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什么是德(老子和庄子的“德” , 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 , 这里是小播读书 ,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老子的《道德经》下半部分“德经”的第一篇:堕落 。
前面我们一开始聊过 , 《道德经》其实是“道经”和“德经”的两部分 , 上半部分1-37篇是“道经” , 主要是论述道的内涵、描述等等 , 而下半部分38-81篇是“德经” , 主要论述是道的日常生活和国际治理上面的应用 , 包括生活的准则 , 政治理论 , 战争理论等等内容 。
这一篇我们来聊聊道家思想的“德”道德是什么意思?道家思想的德其实和我们通常理解的“道德”是不一样的 , 甚至可以说 , 是完全相反的 ,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道德”的德是传承了儒家思想的“德” , 主要强调在社会伦理中的一种道德品质 , 比如儒家思想中就包括“温良恭俭让”的五德 , 儒家也有“仁义礼智”的“四端” , 也是指四种基本德性 。而道家思想的德 , 是一种对道的精神的一种实践 , 意思就是按照道的精神行事 , 就是一种德 。我们分开来聊聊 , 道家思想中 , 老子和庄子对“德”的具体论述 。
首先 , 老子在这一篇中 , 区分了“上德”和“下德” , 老子说:“上德不德 ,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 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意思是说 , 拥有上德的人 , 对人有德 , 而不自以为有德 , 才是真正的德 。下德的人 , 对人一有德 , 就自居其德 , 所以反而无德了 。拥有上德的人顺应自然 , 无心作为 , 下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所以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 , 上德和下德的差别在于“无为”和“有为” 。
老子说:“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 长而不宰 , 是谓玄德 。”大概意思是说 , 生养却不占有 , 帮助他人 , 却不以功高自居 , 成就了万物 , 却不做他人的主宰 , 这是最高的德性 。老子还说:“孔德之容 , 唯道是从” , 这里的“孔”代表空 , 空代表无 , 无代表道 , 大概意思是说 , 有至高德性的人 , 他的一切言行举止 , 都是依照道的方式来行事的 。
其次 , 庄子是如何论述德呢?在庄子的道家思想中 , 其实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 《庄子·德充符》一篇中 , 庄子也论述了 , “德”是一种内心的自然状态 , 是一种天然本性 。庄子这篇“德充符” , 其中“充”表示充分和完全的意思 , 而“符”就是验证的意思 。所以“德充符”意思是说 , 我们怎么去验证一个人表现出了完美的德行 。
庄子在这一篇中讲了三个独脚人的故事 , 也就是身体有残疾的人 , 他们都能做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也就是他们虽然身体残疾 , 但能坦然接受自己 , 并将自己视为万物的一部分 , 这是一种有“德”的境界 。
除了形体残缺 , 庄子在这篇中 , 还说一个哀骀它的故事 , 鲁哀公听说在卫国有一个人相貌奇丑 , 而且还没有权势、利禄、口才和学识 , 但是每个与他相处过的人 , 都不愿意离开他;女子见过他 , 都要做他的妻子 。于是鲁哀公把他找来要看看这人真的有什么本事 , 鲁哀公与他相处一个月之后 , 就发现自己非常信任他 , 甚至愿意把国事交付于他 , 在哀骀它走了之后 , 感觉很惆怅 。于是鲁哀公就来问孔子 , 这个人到底什么地方这么有魅力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