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手段


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手段

文章插图
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手段)
一直以来,我们都看不起那些自欺欺人的人,认为他们天真、软弱,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我,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自欺欺人 。
我们努力之后,自然想得到与我们付出相匹配的结果,但世事无常,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是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面对赤裸裸、让人失望的现实,我们难免会选择自欺欺人 。
“只是运气不好罢了,下一次一定能做好……”
“别人都能做到,我也一定能做到……”
“只要比上次更加努力一点,就一定能实现目标……”
经历失败之后,你是否会这样安慰自己?
我们都不想失败,但总有人失败 。有时候,你引以为傲的成就只不过是别人的起跑线,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如果我们不会自欺欺人,或许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
你失败之后,会怎么办?
你失恋之后,会如何选择?
当你发现自己混得远不如身边的人,会作何感想?
我们的烦恼总是很多且千奇百怪,它们充斥着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不得安宁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我们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给自己加油打气,这个阶段“自我安慰”只是一种形式,我们还会用其它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
费斯汀格(Festinger)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认为当个体的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
什么是认知因素呢?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经验,或者是一种观念,亦或是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
所谓的非配合性关系,指的便是一种“矛盾”,包括逻辑知识冲突、文化价值观念不和、道德伦理冲突以及知行不一等等,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分析 。
认知失调 当某一事件不符合我们的正常认知时,我们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
人类对世界的了解还只是很小一部分,各种未解之谜正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例如蜥蜴人是否存在?火星是否有生命?
无法理解是种常态,不能被科学解释的事情也多如牛毛,因此认知失调是无法避免的 。
费斯汀格认为,当认知失调产生后,人就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感,并且急切地想要消除这种焦虑 。这或许是人类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一大原因,对于人来说,“无法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折磨 。
其次,社会文化的冲突也会让我们产生认知失调 。
在我国,坚持集体主义是社会对公民的要求,集体大于个人,在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必须得让步 。
这些社会文化观念已经深深植入到我们的脑海中,多年来一直如此,我们的一切言行都与其紧密相连,体现出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
但是在很多西方国家,个人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在集体和个人面前,后者无疑更为重要 。
如今社会,各国都将文化输出放在战略地位,各种文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人们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认知失调 。
当我们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是保全自己,还是牺牲自己为集体服务?
每个人都会面临这种困境,而你必须在个人与集体之间作出选择,否则便会被焦虑所困扰 。疫情期间,很多美国人不戴口罩,高举“自由”的旗帜,这些举动在国人看来无法理解,难道为了自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吗?
这便是社会文化差异导致认知失调的典型,面对社会文化的冲突,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辩证对待以及尊重多元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