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日 什么,圆周率日


圆周率日 什么,圆周率日

文章插图
圆周率日(什么,圆周率日)
说到3月14日,相信大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白色情人节,在情人节收到礼物的一方将会于这天回礼并表明心意 。但历史上的这日,却不仅仅是浪漫和感性那么简单……
1879年,美国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在3月14日诞生,他创立了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也是质能转换方程的发现者 。
1988年,由于3月14日和圆周率常用的近似值3.14相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此日定为“国家圆周率日” (Pi Day),于是这天被数学迷们赋予了新的意义 。
2018年,生前患肌肉硬化症多年的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于3月14日逝世,他专门研究物理学中的宇宙学,特别对宇宙起源、时空关系、黑洞等有深入研究 。
看起来,似乎这天也与科学和理性有着不解之缘 。
爱因斯坦诞辰142周年 很少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样,当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脑海中就能马上想到他的模样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他看起来就像一个典型的科学家,一头乱发,有点疯癫,有点心不在焉,让人们充满好奇 。
▲《星球大战》中的尤达与《外星人E.T.》中E.T.的形象都借鉴了爱因斯坦极具特点的外表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现代物理学重要的时空相对论,主张时间和空间是可变的,而且这种时空变化产生的效应可以通过观测天文现象证明,打破了人们认为宇宙时空固定不变的僵化概念 。
你听过爱因斯坦亲口讲解物理知识点吗?这就给你一个机会亲耳听他讲解质能方程E=MC^2,一口慢条斯理的德语口音英文为这位科学家增添了几分可爱 。
▲网友们在看到这一珍贵影像的时候纷纷表示:第一次听到爱大佬的声音!您尽管讲,听得懂算我输 。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家庭 。幼时的爱因斯坦发育较慢,3岁才开始讲话,被人认为是反应迟钝的孩子 。直到中学,有些老师还认为他长大后不会有出息,殊不知这位“大器晚成”的学生11岁已经掌握了大学物理知识,16岁便撰写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
▲英国纪录片《爱因斯坦的大脑》,剖析爱因斯坦的脑结构
在他6岁时,母亲开始教授他小提琴,14岁的他已经能登台演奏 。在爱因斯坦的余生中,小提琴也一直陪伴着他 。
▲爱因斯坦在拉小提琴
▲纪录片《爱因斯坦未完成的交响乐》,编导以巴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贯穿全片讲述爱因斯坦的一生 。
中学时期的爱因斯坦除了数学科外,其他学科成绩均属低下 。在考上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物理学后,他的主要精力也不是用于正规课程,而是自学名家著作 。大学四年,表面上的爱因斯坦并不是GPA爆4、天才学霸那样的校园风云人物,而是靠着同学笔记考取及格线的“平庸”学生 。
1900年毕业的爱因斯坦甚至因学业不突出而找不到教职工作,2年后才得到一个联邦专利局审查员的职务 。这期间,他利用工余时间自修理论物理 。
1905年——后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界初露锋芒 。他在这一年内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光电效应、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的四篇论文,在物理学四个不同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 。其中《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更使他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人们熟知爱因斯坦的中年样貌,其实青年的他就已闻名科学界
▲爱因斯坦逝世60周年纪录片《爱因斯坦大脑的秘密》简单易明地概述了他的学术理论与对于他大脑的研究
到了1908年,爱因斯坦已被公认为物理学领域顶尖学者 。1914年,爱因斯坦应邀回到德国担任威廉大地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这让他有充足时间与经济条件从事研究工作 。1916年,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基础》 。
▲法国纪录片《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
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曾预言光线经过星球周围的太阳引力场时会被弯曲,甚至能通过观测光线弯曲程度推算出星球周围空间变化程度与质量 。百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的实验还在反复印证爱因斯坦伟大的跨时代理论 。
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哈勃前沿场项目”使用哈勃望远镜与其它种类望远镜合作,主要观测6个巨大星系团及其爱因斯坦空间场效应 。
▲小行星闯入哈勃拍摄视野
1933年,犹太人爱因斯坦受独裁统治的纳粹迫害,不得不逃出德国迁居美国新泽西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爱因斯坦曾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写了封信,关于他最著名方程式E=MC^2的应用 。他担心纳粹会利用它来制造原子弹,然而这封信却间接引发了一连串导致广岛和长崎被摧毁的事件 。支持和平主义的爱因斯坦后来说道:写这封信是我一生中的一个错误 。
▲英国纪录片《BBC地平线系列:爱因斯坦的生死方程》,讲述了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质能关系等式如何改变了历史与爱因斯坦的一生 。
爱因斯坦于1955年4月18日离开人世,他在最后的30年中致力寻找一个将重力与电磁作用力结合成单一简雅的理论——统一场论,却徒劳无功 。他固执地认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和线索太过美丽,不可能不存在一个上帝,于是耗尽下半生想驳倒量子理论,证明“上帝不掷骰子” 。
有些科学家认为彼时的爱因斯坦沉迷于美丽的数学,偏离物理现实太远了 。
▲国家地理频道剧集《天才》改编自畅销书《爱因斯坦传》,讲述了青年与老年爱因斯坦的科学事迹
我们今时使用的现代电子技术都离不开爱因斯坦的理论,他卓越和原创性的科学成就使得他的名字成为天才的代名词 。
为爱因斯坦写传记的艾萨克森曾说,“他是辉煌的,但他也像是你的叔叔:他不记得鞋子放在哪里,他向人请教篮球的规则,他帮助孩子们的时候很有趣 。他不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奇怪天才,他是一个人类 。”
▲老视频:半分钟了解爱因斯坦的幽默
霍金逝世3周年 信奉上帝的爱因斯坦曾以“上帝不掷骰子”讽喻量子力学,而无神论者霍金则妙喻道:“上帝不仅玩掷骰子游戏,还把骰子丢到看不见的地方 。”这个看不见的地方就是他一生致力研究的黑洞 。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史蒂芬·威廉·霍金于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伦敦,他从小精通数理,于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士学位后,进入剑桥大学进行宇宙学研究 。年少时期的霍金热爱骑马及划艇,然而,他在21岁确诊患有让全身逐渐瘫痪的运动神经细胞疾病,获告知平均寿命为患病后两年 。
▲年轻时的霍金
突如其来的病痛未能动摇霍金找出“万有理论”的决心,也没有使他的爱侣放弃他 。1964年霍金与简·王尔德成婚,简陪伴照顾了霍金20余年,两人育有三名子女 。她一直相信着霍金的精神与才华,用爱支撑起了霍金的生活 。
▲霍金传记电影《万物理论》,豆瓣评分8.4分
霍金病情恶化的速度比预期慢,直至1970年无法行走,他开始使用轮椅 。之后几年,他肌肉萎缩情况日益严重,全身能够活动的部分仅剩几根手指 。
祸不单行,1985年霍金身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肺炎,医生为其进行气管手术保全性命,他失去了说话能力,只能依靠手指按动讲话器按钮与外界交流 。自此,地道的英国霍金有了一口机械流利的美式英语 。
▲图解霍金的黑科技轮椅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霍金写出了著作《时间简史》,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宇宙学,旨在为普罗大众阐明艰涩的物理学 。与其它专业的物理学书不同,霍金的《时间简史》科普性强,受到广泛喜爱,曾登英国《泰晤士报》畅销书榜超过237周 。
可以说,霍金之所以被我们广为所知,更多是因为这些他在科普方面做出的贡献 。除《时间简史》外,霍金之后又发表了《果核中的宇宙》、《大设计》等一系列科普读物,都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给大众普及了宇宙学的知识 。
▲《果核中的宇宙》
学术方面,霍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黑洞和宇宙论 。在他五十余年的科学生涯中,最出名的理论当属黑洞辐射,又称霍金辐射 。除此之外,他还参与证明了奇性定理、黑洞面积定理、提出无边界的宇宙模型 。
▲霍金辐射指出如果真空中的虚粒子对出现在黑洞的事件视界附近,且其中一个意外进入事件视界,那个粒子就被黑洞吸入,而另外一个无法湮灭,从而被发射出去,同时带走黑洞一部分能量 。
▲霍金真人纪录片《时间简史》
生活方面,霍金是一个幽默又乐观的人,他曾在一次访问中说病况令他的生命历程更加有意思 。就连行动不便、无法说话这件事,他也喜欢用来讲段子:“我也许是世界上最为人知的科学家,因为我符合残疾天才这一样板 。我无法用假发和墨镜来伪装自己——轮椅会出卖我 。”
霍金卓越的科学成就与崎岖不凡的人生让他成为了大众熟悉的科学界明星,而他本人也喜欢跨界,经常客串各国影视作品,在剧中本色出演、亲自配音,可谓相当接地气了 。
▲霍金在2016年开通微博并发出第一条微博问好,2天吸粉300万,网友表示这哪是科学家,这是一代网红!
《辛普森一家》就曾描绘霍金与主人公荷马一同喝酒的场景,他亦曾在BBC经典科幻喜剧《红矮星号》中粉墨登场、以投影的形式出现在《新星空奇遇记》中现身 。
▲《辛普森一家》截图
▲《新星空奇遇记》剧照
围绕着几个科学技术宅展开故事的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经常会cue到各种科学家们,霍金也不例外 。他曾以客座教授的名义到谢尔顿所在的大学授课,指出了谢尔顿研究中的错误 。看着倒地的谢尔顿,霍金淡定吐槽:“又一个晕倒粉”,成为了剧中的经典片段之一 。
▲《生活大爆炸》截图
2004年,BBC传记电影《霍金》首度将这位传奇人物搬上银幕,由“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 。
▲《霍金》电影海报
▲霍金与本尼迪克特合照
2014年,以霍金第一任妻子简?王尔德的回忆录《飞向无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为蓝本的电影《万物理论》推出,由英国演员埃迪·雷德梅恩“小雀斑”主演,埃迪亦凭借此角捧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
▲霍金与埃迪合照
霍金曾与雷德梅恩见面协助对方准备角色,亦为影片提供计算机化的声音 。在观赏这部影片的时候霍金也哭了 。
世界人民对霍金的喜爱不仅因为他在宇宙学的知识成就,也因为他在如此艰难的人生中,依旧靠着自己仅有的那些,他的大脑,他的乐观,他的笑容去给自己和世界呈现的一个光辉的生命 。他的生命崎岖,却不需要我们感慨它的多舛,只因他如此令人肃然起敬 。
影视剧中的科学家们 说到影视剧中的科学家,就不得不提到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得主格拉汉姆·摩尔的《模仿游戏》,影片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讲述的是“电脑之父”图灵的故事 。
▲电影《模仿游戏》中文海报
图灵曾在二战时秘密协助英国破译德军通讯密码,50年代初因同性恋行为被逼以药物“化学阉割”,41岁死于氰化物中毒,是自杀还是意外,说法仍纷纭 。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
在他生时,解码荣誉被列为军事机密,同性恋为当世不容;在他身后,英女皇为他平反,解密功绩得以曝光 。从影片尽头回望图灵孤独的一生,不禁心有戚戚 。
▲BC于访谈时说到,身为英国人的他竟从来不知道图灵,这样一位二战英雄只因性向被歧视被判罪,失去了应有的荣耀,让他感到震惊又羞愧 。
不过,电影并非史实,真实的图灵也未必有电影中那般古怪不同 。例如,他在1937年已发表了经典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后来亦指导很多研究生,成就广受认同,且被揭发同性恋后仍活跃于数学研究 。
▲图灵最有名的“图灵测试”是以一种问答的游戏方式来测试机器,最后我们也分不清回答者到底是人还是机器,强调机器能透过模仿学习产生思考 。
【圆周率日 什么,圆周率日】单就戏剧张力与场景编排顺畅而言,《模仿游戏》绝对是一部成功的科学家传记电影,上映后赚足了观众眼泪,也令大众对图灵多了一份了解与敬畏 。导演亦借图灵的故事成功表达了内心所想︰Stayweird, Stay different 。有时,是那些意想不到的人,成就了意想不到的事 。
19世纪的居里夫人也是一位当时人们意想不到的科学家 。玛丽·居里出生于1867年的波兰华沙,那时的社会封闭,女子根本没有机会念大学,而她却成为首位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
▲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
年轻的居里夫人靠自修学习数理化,在找到一生的伴侣皮埃尔·居里后,夫妻两人将一生都献给了研究,从此与一大堆含有放射性的危险物质生活在一起 。
▲爱情传记电影《居里夫人》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讲述了玛丽从巴黎求学开始到结识皮埃尔,一同从事科学实验的故事 。
居里夫人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和她一生最著名的发现镭都有剧毒,当时放射性元素刚被发现,即使科学家也不完全了解它对人体的影响 。1934年,居里夫人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离世,大家都知道,她最伟大的发现镭就是真正的凶手 。
▲居里夫人记录实验的笔记本一直保存至今,诺贝尔基金会称上面的辐射仍未消退,预计千年不散 。
多数科学家都是因为学术成就或著名实验成名,而海蒂·拉玛却是一名因美貌而广为人知的奇女子 。她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成为美国公民,是一位影视女演员兼发明家 。
▲海蒂·拉玛(1914年11月9日-2000年1月19日)
富裕家庭出身的犹太裔千金小姐海蒂从小便要什么有什么,年轻时候的她叛逆十足,一心想做电影明星 。1932年,18岁的海蒂拍了一部震惊全球影坛的捷克电影《神魂颠倒》,成为世界上首位全裸出镜的女演员 。
▲电影《神魂颠倒》
二战时期,她在亲纳粹的第一任丈夫的帮助下逃亡到巴黎,很快吸引到星探,在好莱坞走红 。
纵使演艺生涯忙碌,海蒂也不忘把握空档时间实践秘密爱好——发明,而海蒂最重要的发明则是1940年与友人乔治共同发明出被现代称为展频技术(SpreadSpectrum)的秘密通讯系统 。这种透过不断随机变换无线电频率抵挡电波干扰的军事通讯系统,也就是“扩频通讯技术”、CDMA的前身 。
两人的发明并无实际应用于二战军事行动,却成为现代许多无线通讯系统安全通信的基础,如今已被广泛用于卫星定位系统如GPS、航天飞机对地交流以及Wi-Fi、蓝牙等领域 。
▲从好莱坞艳星到WiFi之母
尽管海蒂的发明曾在1941年公诸于世,但她的艳星形象让当时的媒体对此不感兴趣 。她的发明贡献在2000年代后才得到推崇与认同,也逐渐成为科学界女性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
2014年,海蒂·拉玛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和爱迪生、瓦特、特斯拉等人一起被后人敬仰 。
▲美国传记电影《特斯拉》聚焦了电气工程师、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的事业及生活故事
虽然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已经与世长辞,但我们仍能透过影视了解他们不凡的一生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怀念他们带给世界的美好 。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愿意上哪位科学家的课呢?在评论区和我们一同分享吧!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