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之前我们在讲完第2王朝之后,之所以要带着大家穿越时空飞到阿斯旺去讲那里的要塞和工人村,是有特别用意的:
因为随着我们的时空之旅即将从第2王朝的漆黑隧道之中继续向前,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近了——这就是被视为古埃及文化成熟时期的第3王朝(The Third Dynasty),这个王朝起始时间约为公元前2670-公元前2613年,嗯,相信你马上看出来了,这个朝代出奇的短,还不够一百年 。
这个王朝虽短,但是其中将会出现许多让我们目不暇接、惊叹叫绝的东西 。比如被后世奉为正典的艺术风格、世界上最早的石砌纪念物、第一个在历史中留名的建筑师、精准的天文观测等等……
下图是法老左塞(Djoser)举世闻名的坐像,它身上透露出了在后世被奉为正典的庄严与呆板 。他很可能是第3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 。
插图:左塞坐像(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下图是位于萨卡拉(Saqqara)著名的阶梯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群 。这是古埃及第一座金字塔,也是后来所有金字塔的鼻祖 。后面我们还会来细说它的故事 。
插图:阶梯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群(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对“法老”和“埃及”这两个词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也是从第3王朝开始奠定的 。相比之下,之前的第1和第2王朝更像还没长大的孩子,或者是还没完全“开化”的野蛮人 。
【古埃及究竟出现了些什么变化 关于古埃及的问题】从第1到第3王朝这段时间里,埃及这个国家在文化上和其他方面上,究竟出现了些什么变化?在正式讲第3王朝之前,先搞清楚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期我们就专门来讲讲这个 。
关于这些个变化,我们为大家梳理了以下几个方面 。
1. 从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在一开始就一直在看我们文章的小伙伴老伙伴们应该还记得“南黎凡特”这个名字,我们说过,史前埃及人与南黎凡特的人在文化与贸易上存在久远的联系,在那里很可能也居住着一些埃及人 。
近年,专家们在埃及的沙漠中展开了勘探,证实了有一条从埃及出发,经过尼罗河谷,穿过黎凡特的古商路的存在 。这条路还一直往黎凡特北边的约旦境内延伸,抵达了一个名叫“法纳安干谷”(Wadi Feynan)的铜矿场,这个干谷位于今天约旦境内 。
插图:位于今天约旦境内的法纳安干谷(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因此,涅伽达3期文明遗迹中我们能看到红铜的增加,还有青金石、黑曜石、黄金和银的增加,都是这种“跨国”贸易发展的结果 。
然而在第1王朝中叶,法老的臣民们似乎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南黎凡特,这条古商路不久便中断了 。
出土于比布鲁斯(现在黎巴嫩境内)的第2王朝石制器皿说明,海路贸易取代了陆路 。于是在一段时间内,第2王朝应该就是靠着这条海路获取青金石、木材和别的贵重物资的 。
但这无法解决红铜的短缺问题 。于是几乎在同一时期,我们发现位于古埃及西奈沙漠里的铜矿场像星星一样闪现 。等到了第3王朝,法老的工匠们都用上了来自西奈的铜,靠进口获取铜的日子已成了尘封的记忆 。
2. 从大众共享到王室独有在涅伽达时期,“精英阶层”的墓葬里不时会发现一些贵重的半宝石,但是随着国王统治时代的来临,硬石和红铜便几乎同时变成了王室垄断的资源 。阿斯旺的那个“要塞”正是王室集中开展采石活动并对之实行封闭式管理的证据 。
铜凿子是古埃及石匠的良友,靠着它们,埃及人才得以开采石块,建起那些让人叹为观止历千年而不衰的伟大建筑物 。国王谷里的那些墓也都是靠着铜凿子,在锤子一下接一下地敲打下被挖出来的 。
插图:铜凿子(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那些在第1王朝之前还能偶尔在高官和贵族们墓内发现的金、银、黑曜石、乌木和象牙,现在唯有在王陵里才会出现 。某些高官有幸带着它们入葬,估计也是得益于法老的赏赐,这种赏赐的传统一直持续到了后世 。
下图中的法老宝座是著名的小法老图坦卡蒙墓葬里的陪葬品 。它正是王室垄断的贵重物资的集合体现,这个宝座是用乌木加上象牙拼接而成,外面包上黄金,再镶嵌上了各种半宝石 。
插图:图坦卡蒙宝座(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随着朝廷严格限制这些资源的流动,这些资源的用途也更加专门化 。
涅伽达人花了上千年才发展成熟的技艺,被法老和他的朝廷独占了 。代表着尼罗河之美的各种文化珍宝,成为了王室的“身份证” 。
3. 从友好相处到兵戎相见黎凡特的埃及人回家去了,古商路被废弃了,埃及的沙漠被开发了 。法老朝廷对待“自己人”和“外邦人”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不同了 。
从第1王朝到第2王朝末期,古埃及文化变得越来越自我 。渐渐地,所有与它不一样的文化所拥有的服饰和风尚,乃至一言一行,都被贴上了“外族”甚至“敌人”的标签 。
展示自己对外族的胜利成了法老们最喜爱的事情,留着小胡子的利比亚人、皮肤黝黑的努比亚人、身穿长袍子的迦南人等等,无一例外被视为了古埃及的“敌人” 。后来甚至专门创造了一个名词“九弓”来囊括这些总是对古埃及文化不友善、虎视眈眈的“卑鄙的异邦人” 。
插图:古埃及人眼中的外族人(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在古埃及南部,曾有一个被称为“努比亚A组文化”的史前文化,它和涅伽达文化比邻而居、共同繁荣了很长的时间 。从我们讲过的希拉孔波利斯到尼罗河第二大瀑布这片300英里长的地带内,考古学家辨别出了多个属于“努比亚A组文化”的史前社区遗址 。
下面地图中标注了几个重要的努比亚A组文化遗址的方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文化与埃及的涅加达文化相处得颇为友好 。
插图:努比亚A组文化位置图(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就在通往黎凡特的古商路遭到废弃、贵重物资被朝廷垄断的同一时期,努比亚A组文化销声匿迹了 。是的,就这样全都不见了 。
努比亚A组的人似乎多以畜牧为生,他们为什么会消失?是被谁攻击了吗?还是出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被迫向南迁徙去了?
虽然我们还不能斩钉截铁地说是古埃及人把这些邻居轰走了,但一个事实非常有趣:在第1王朝及其以后的好几百年内,曾经是努比亚A组文化所在地的那片区域里,几乎都没有人烟 。
努比亚人绝非是唯一选择搬家的邻居 。毕竟,涅伽达文化的心脏地带早就开始了向北移动,到第1王朝,孟菲斯地区就成了古埃及的权力中心 。
居住在这时期古埃及边缘的那些曾经的“友邻”们,就像有人下达了一道无声的指令似的,都心领神会地离开了尼罗河谷和三角洲 。
每个政权都需要假想敌,在这一点上,法老们无疑出类拔萃 。
至此,古埃及真正成为了“埃及人的埃及” 。
4. 从肆意挥洒到独尊正统曾经,匠人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在陶器上自由地画出他们喜爱的东西,送葬者们聚集在死者墓室的墙壁前,留下了我们曾看过的T100墓室内那些“高头船”壁画;在调色板上,各种虚构出来的神兽张牙舞爪 。这一切,很快也会戛然而止 。
早在第1王朝就出现了对艺术风格的筛选和改良,这很可能也是朝廷的主意 。到了第3王朝初期,王家作坊基本成熟,它们的做工成为了往后几千年的“正统”与“经典” 。
始于涅伽达时代的、用直线划分画面的传统被发扬光大,而那些在第1王朝出现的含糊不清的文字,终于也脱胎成了我们能读懂的“圣书字”(即大家常说的象形文字) 。
与此同时,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象被抛弃了,至少,朝廷没有再使用纳尔迈调色板上的那些长颈怪了 。
我们以前讲过好多次的壁龛“舍瑞克”、牛头、权杖和权标,这些艺术形象得以保留,但是在第2王朝的浓雾散尽之后,它们都被以高度程序化的面貌再现:比如作为腰带上的装饰、作为权杖上的构件和王座的镶嵌部分 。
杂乱无章的史前元素被一套严肃的秩序统治了起来 。
在下图中的这块石碑上,荷露斯正拥抱着法老卡-赫杰(Qa-Hedjed),这位法老至今成迷,有人认为他正是第3王朝的末代法老胡尼(Huni)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荷露斯第一次被刻画成一位隼头人身的男神,在以前,它的形象总是一只隼 。诸神的人形化,正是从第3王朝开始的 。
插图:荷露斯正拥抱着法老卡-赫杰(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法老文化用前两个王朝作为素材完成了它对自己的再创造,而第三个王朝则仿佛是这场创造的胜利大游行 。
虽然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处决战俘的血腥仪式和可怕的殉葬,但法老作为这个国家现实与精神上的王的身份却反而被更加疯狂地强调了 。
之后的文章里,请大家和我们一起投身于隧道出口那团耀眼的亮光吧,那里有许多前所未见的奇妙事物……
未完待续
作者:芹菜法老 & Pepi太后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我们继续听故事 。
关注我们哟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gucci是古驰品牌 gucci是什么牌子
- 利用PS色彩半调滤镜打造独特的复古波点背景
- 二十首关于冬至的诗词 冬至的古诗
- 如何利用AI软件绘制古诗插画
- 《山海经》上古异兽大全 山海经异兽录
- 古代的元旦即正月初一 元旦的来历
- 古董千万种,传世是青花 青花瓷是什么窑
- 探寻古城韵味与自然之美 大理五日游
- 氟西汀究竟是什么 吃了氟西汀立马见效吗
- 诗经带思字的高雅名字有哪些,有气质带思的古风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