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添加有危害吗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过量添加有危害吗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文章插图
一、过量添加有哪些危害吗
过量添加有危害吗
拿包子里含有的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来说,过氧化苯甲酰分解后生成的苯甲酸进入人体后,经过9~15小时可与甘氯酸形成马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不会在体内积蓄 。
但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要在肝脏中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会损害肝脏功能 。按照GB2760-2007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是0.06g/kg 。
对待食品添加剂的态度
1、尽量选择优质、信誉好的大厂家生产的产品 。
既然我们无法杜绝使用过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但我们尽量选择优质信誉好大的生产企业因为这些产品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定 。而那些质量低劣的地下作坊,生产出相当一部分产品则属于滥用或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人体若长期大量摄入这些成分则有害无益 。
2、学会看食品配料表,尽量买添加剂少的食品 。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
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呢
【过量添加有危害吗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1、阿斯巴甜(甜味剂)
又称甜味素、天苯糖等 。这种低热量甜味剂比普通糖甜约200倍,1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常用于乳制品、糖果等 。
 2、蔗糖素(甜味剂)
在蔗糖加工的基础上提取而成,在很多用途上能取代蔗糖阿拉丁纳米汽油添加剂,适用于碳酸饮料到烘焙食品等十多类食品中 。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
 3、安赛蜜(甜味剂)
它是一种常见人工合成的新型甜味剂,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 。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 。
 4、柠檬酸钠(酸味剂)
制备柠檬酸钠的原料基本来源于粮食,因而安全可靠,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
柠檬酸普遍用于各种饮料、糖果、点心、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 。
5、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乳化剂)
加入后可使面包柔软,延缓老化,能明显提高焙烤制品质量 。用于糕点,与其他乳化剂复配使用,可使糕点原料中的水分、奶油等分布均匀,形成细密的气孔结构,改善蛋糕的质量 。
6、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 。它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
7、红曲红(着色剂)
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米面制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
8、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是糖精的钠盐 。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 。(果脯大量含有)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
9、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成分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经英、法、德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卫生当局指定可使用之新合成甜味料 。调配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 。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
10、二氧化硅(矽)(抗结剂)
能解决产品因吸潮受压形成的结块,同时具有吸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流动促进剂 。用于蛋粉、奶粉、可可粉、糖粉、植物性粉末、速溶咖啡、粉状汤料 。
11、谷氨酸钠(增味剂)
往鸡汤中加一些盐,味道会更加鲜美 。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
 12、钠
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量 。
 13、反式脂肪
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 。它会导致胆固醇增高以及冠心病 。
14、高果糖玉米糖浆
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 。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
 15、食用色素
红色40、黄色5和黄色6等食用色素常见于水果制品和运动饮料中,会导致儿童多动症 。动物实验表明,它还与癌症有关 。
16、安赛蜜
这种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甜味剂会用于糖块、口香糖和薄荷糖的加工 。动物实验表明,它会致癌 。
17、氢化植物油
作为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氢化植物油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 。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 。
 18、阿斯巴甜和糖精
这些不含卡路里的蔗糖替代物常用于制作餐桌甜味剂和节食饮料 。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会致癌 。
 19、*
这种保鲜剂可见于午餐肉、腌肉和鱼肉中,会导致多种癌症 。
 20、面粉处理剂――溴酸钾
这种添加剂会用于面粉和面包制品加工,可致癌 。在很多国家是禁止使用的,但在美国是合法的 。
 21、味精
可见于肉排、酱油和烧烤调料中 。据说会导致头疼、恶心和胸痛,而且不能和一些处方药同食 。
22、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会引起泌尿系统疾患 。目前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婴幼儿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引起的 。
三、食品添加剂的谣言和误区有哪些
食品添加剂“很受伤”
有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添加剂在中国可谓恶名昭著 。针对这一现象,孙宝国指出:“食品添加剂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发展的今天 。”
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舌尖上的美味”将失色不少 。孙宝国以此作了举例说明: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酿酒用酵母中的转化酶,就是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食用酶制剂;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卤水点豆腐,卤水主要成分氯化镁是一种食品凝固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始于唐盛于宋的火腿制作技术使用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如果不用亚硝酸盐,火腿将出现肉毒杆菌繁殖,食用后对人体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南宋时期绍兴临安人发明了油条,所使用的明矾是食品膨化剂;红曲作为食品着色剂,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发现其有保健作用 。
 合规使用其实很安全
为什么食品添加剂在中国被妖魔化?孙宝国认为,中国人的词典里以前没有食品添加剂,一些食品企业也不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将非法添加物误会为食品添加剂是主因 。例如把三鹿奶粉中非法加入的三聚氰胺当成食品添加剂,让食品添加剂平白无故地背了黑锅 。其实,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是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 。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目的是提高奶粉中的氮含量,假冒蛋白质,属于非法掺假 。此外,近些年,还有个别食品企业通过标示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即人们常常听说的“无添加”来误导消费者,“这其中国内外媒体传播不科学的解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上也把消费者带入了误区 。”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和现代的美好生活 。合理使用添加剂是有益无害的,它使食品更丰富、更安全,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人的过错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错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明确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已经过风险评估,可放心使用,但必须按照标准规定要求规范使用,滥用、超范围以及超限量使用是绝对不允许的 。
四、糖果中常见添加剂可能影响消化细胞功能
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学术刊物《纳米影响》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实验室中培养的小肠细胞,模拟了直径约30纳米的二氧化钛微粒对肠道的影响 。比如在4小时里让肠道细胞接触相当于1顿饭食物中所含二氧化钛微粒的量,以模拟急性接触的情况;还在5天里让肠道细胞接触相当于3顿饭食物中所含二氧化钛微粒的量,以模拟慢性接触的情况 。
最后的结果发现,急性接触不会引发什么变化,但慢性长期接触会造成小肠细胞表面微绒毛上的凸起物减少,从而损害消化系统的抗菌屏障,降低消化速度,并影响对铁、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发炎指征也有所增加 。
二氧化钛又被称为钛*或者钛糖,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它是安全的 。它常被添加到牙膏、巧克力中来增加质感,或用在甜甜圈、脱脂奶等食品中,让它们看起来色泽更明亮诱人 。此外,它还被作为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纸张和塑料中,也被添加到防晒膏中用于抵御紫外线 。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2012年检测了口香糖、奶油夹心蛋糕和蛋黄酱等89种常见食品,发现这些食品中都含有二氧化钛 。
本次研究论文的作者之一、宾厄姆顿大学生物医药工程专业助理教授格雷琴·马勒说:“为防止摄入太多二氧化钛微粒,最好要避免食用深加工食品,特别是糖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