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发力未来车用动力系统 未来汽车动力系统


中国品牌发力未来车用动力系统 未来汽车动力系统

文章插图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杜巧梅 北京报道 “电气化转型窗口期的机会将转瞬即逝,企业必须抓紧时机跟进变化 。伴随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车用动力系统经历了跟跑、并跑的过程,目前达到了局部领先的势态,混合动力是多元化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路线,也是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
3月18日,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汽车先进动力系统分会主任委员王瑞平在2022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 。
王瑞平指出,尽管业内权威机构对混动、电动的降碳排贡献评估有些不同,但对混动能大大降低燃油车碳排放的观点是一致的 。同时,混合动力的出行体验也更契合中国消费者的实际用车场景需求 。
在当天的论坛上,来自业界、学界的多位专家也表示,在动力电池原材料以及原油价格的上涨的背景下,当前油电混动是行业转型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方案,也是汽车行业“减碳”达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
破局“双碳”,车企抢滩混合动力市场
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 。作为国内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交通运输领域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在移动终端的燃烧,导致了其二氧化碳排放基数大和减排难的局面 。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9.3亿吨,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是仅次于工业、建筑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源 。而在整个交通领域中,道路交通碳排放占90%,其中,公路客运占42%,这里有90%来自于乘用车;公路货运占45%,主要是货运卡车产生的排放;其它交通工具排放相对少一点,比如航空、船舶大概占6%,铁路约1% 。
业内认为,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展是2030年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的重要保证 。
另一方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指出,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传统能源动力将100%转化为更节能的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与混合动力各占新车销售50% 。
随着混合动力汽车正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中国品牌在动力系统研发领域呈现出整体向上趋势,包括长安、比亚迪、长城在内的国内车企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上显著加强 。
“生态目标下的新能源转型,重点是在于动力系统的电气化转型 。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也加速了发动机的高热效化,以发动机热效率40%为例,热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整车的节油率可以改善2.5% 。在过去的几年,自主品牌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研发混合动力 。2021年,各大车企都相继推出了新型的混动系统 。”王瑞平表示 。
伴随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车用动力系统的研发制造经历了跟跑、并跑的过程后,目前达到了局部领先的势态 。近年来,中国品牌在动力系统研发领域呈现出整体向上趋势,多家车企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 。在混动专用发动机领域,吉利和比亚迪等动力品牌的产品热效率均突破41%大关,突显了国内发动机研发水平的世界领先地位,一扫传统技术落后于人的印象,极大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形象 。在能源多样化的探索上,吉利和红旗等品牌逐步解决了甲醇和氢燃料在内燃机应用上的技术难题 。
据了解,去年10月31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雷神动力以及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雷神智擎Hi·X 。
雷神智擎Hi·X拥有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效果,热效率高达43.32%,节油率在40%以上 。其包含1.5TD/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DHT/DHT Pro混动专用变速器,支持A0-C级车型全覆盖,同时涵盖HEV、PHEV、REEV等多种混动技术 。未来三年将提供包括强混、长续航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在内的多种动力组合,搭载在吉利、领克等品牌的20余款车型上 。
原材料价格上涨或将影响电气化技术走向
“从大环境来看,去年开始的电池原材料迅速上涨打断了持续多年的新能源成本下降趋势,或将触发电气化方案改变路径,向‘可持续化降本’方向发展 。”王瑞平表示 。
其中,碳酸锂价格从每吨不到5万一举突破到了每吨50万,而原材料每涨价10万元,对电池成本的影响大约在每度电上涨50到100元不等,碳酸锂上涨到每吨50万意味着动力电池每度电上涨250元到500元;而电池的正极主要材料之一的镍金属价格近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最近几天已经突破了每吨1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电池成本至少要上涨30% 。
受到诸如此类的这些成本上涨因素的影响,近期已经有包括特斯拉、广汽埃安、几何汽车、奇瑞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零跑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宣布电动车涨价 。此前,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产生亏损的欧拉黑、白猫甚至停止接单 。
“还有近期原油价格的涨价 。一年之内,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64美元突破了135美元 。特别在最近的一周内就涨了35%,客户用油的成本压力剧增,市场一定也会更加渴望省油的技术出台 。”王瑞平表示,混合动力将释稀市场对燃料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 。
一方面,原材料涨价造成电池成本上升,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权重将会上升 。混合动力电池成本仅是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本的一半或者1/4以下;另外一方面,具备长续航、补能方便的优势,混合动力车型无里程焦虑 。
“混合动力是更加符合当前能源的实际状态,并且具备市场和环境双重需求的有效的电气化路径 。”王瑞平表示 。
目前,混动在技术上也有明显的优势,既带动了占市场需求大多数的燃油车进行升级减排,也有利于推动电气化技术的发展;在软件方面,混合动力的控制系统更是覆盖了专用车和电动车的控制模块,也可以实现混动和纯电动的技术共享 。
“企业的转型之路应该从混动电动并举向电气化的全面转型,这也是有历史传承车企的优势 。”王瑞平指出 。
不过,面向“双碳”目标,也有专家认为,未来新型动力系统产业链自主创新的挑战依然艰巨,尤其是材料产业和芯片行业的协同是未来应关注核心技术 。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中国品牌发力未来车用动力系统 未来汽车动力系统】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