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 二 )


这是源自于寒食节的习俗,因为寒食节不能生火,所以吃冷食也成为民间清明习俗之一 。
清明节习俗四:踏青出游
和扫墓一样,踏青也是源自于上巳节的习俗 。三月正值春天,好天气的日子就适合全家出游野餐,且古时候妇女被规定平日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没特别原因不许出门,在清明时妇女就被允许穿新鞋出游一起欣赏风景,称为「踏青」 。
清明节习俗五:荡秋千
秋千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被称为「千秋」 。汉武帝时期,因千秋二字在汉语中有过世但永垂不朽的含义,所以才改为现在的秋千 。和踏青一样,因春天乍暖还寒,古时嫔妃、宫女、小姐等女眷都会走出闺房,在庭院中玩秋千 。所以到了汉代,荡秋千除了演变成清明节的活动之一,也是女孩们寻求良人的方法 。
清明节习俗六:放风筝
过去会将希望解除病痛、消灾解厄的愿望写在风筝上并放上天空,达一定高度后就会剪断风筝线,象征病痛和灾情会随风而逝 。但因不环保、会产生环境垃圾等问题,所以建议还是象征性的放风筝,不要剪断风筝线喔!
清明节习俗七:拔河
拔河的活动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并流行于隋唐时代 。跟秋千不同,拔河在当时是属于男人的体育活动,那为何拔河会成为清明节的活动呢?拔河在清明时有「丰穰」之意,据说是因为拔河时选手和旁观群众的叫喊、鼓击声,声如洪钟、惊天动地,就象是祈求丰收时的盛典一样,所以拔河就有祈求五谷丰登的意思!
清明节习俗八:赐火
唐朝时代,因为寒食节全国禁火、禁灶,会熄灭所有火种,而新火象征着新的开始,所以在隔日的清明节就会由天子(皇帝)带著文武百官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进行钻木取火的活动,祈愿国运昌隆、去旧迎新 。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饮食?
清明节传统饮食就属润饼最为人所知,前面说过,清明吃润饼的由来自于寒食节,为不必生火就能制作之冷食 。又有一说是清朝太平天国年间,当时战事延烧、兵荒马乱的情况之下没有时间可以准备祭祀之食品,便使用面皮将各类食材包裹,以此祭祀 。
润饼内的常见食材包括蛋皮、菜脯、面条、肉松、豆芽、高丽菜、猪肉丝、豆干、花生糖粉等,依照各地、各个家庭习惯而有些许不同 。
另外米制粿类食品,包括红龟粿、面龟、草仔粿、米糕,还有咸鸭蛋、水煮蛋等食品,也都是清明节时常见的点心喔!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