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岁是关键十年 七八十岁被称为什么之年( 二 )


心理层面,被迫面对失去和衰老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分析说,古稀之人经历风雨七十载,从曾经工作时的热情高涨到退休后的平淡如水,行动力越来越差、被特殊照顾,内心逐渐感到无能为力,衰老感变得强烈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失去,亲人、朋友的离去让他们越发孤独 。孤独感和衰老感让老人逐渐不愿走出房门,社交半径开始减小 。很多老人还慢慢产生了“不想活这么久”或“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的想法,加深了负面情绪 。对这些老人来说,长寿可能已不再是享受生活,反而成了“负担” 。
七老八十不应被“老”束缚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年长才是长寿的标志,于是,很多人被“年纪大”“老”束缚住了 。其实,即使到了七十多岁,老年人仍然在成长的路上,是学习生存智慧的“老小孩” 。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有无限的可能,这不仅需要老人抛却观念的枷锁,也需要社会甩开偏见,消除刻板印象 。要想长寿,首先要看基因和遗传因素,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部分 。但长寿的后天因素就在于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可以干预的部分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调整,过好七八十岁这关系长寿的黄金10年 。
饮食:食物多样、少食多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老年人饮食上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并主动饮水,如有消化不良等问题,可做得细软些,少量多餐,保证能量摄入,降低营养不良的风险 。朱平建议,老年人不用过度苛求减重,体重指数应不低于20千克/平方米;要格外控制盐、味精、蚝油等调味品的用量,可适当加香料来丰富菜肴风味;用餐时尽量细嚼慢咽,充分提高味觉感受 。如果老年人出现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等问题,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强化食品或补充剂 。
运动:尽量户外健身,增加力量运动 。朱平表示,户外运动利于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但运动量要以体能和健康状况为准,确保安全第一 。运动前后要做准备运动,每天户外锻炼1~2次,以轻微出汗为宜,可从事走路、门球、太极等温和的有氧运动,同时建议做做举哑铃等力量训练,从2.5千克重练起 。王成轾则推荐老年人跳舞健身,对足底冲击力较小,能减少肾上腺素的产生并增强肌肉力量 。
管控基础疾病,坚持合理用药 。70~80岁的老年人,大多数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积极做好管理,不让基础疾病继续恶化,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需做好自我监测,包括:定期检测健康指标;重视口腔健康尤其是牙齿松动情况;如有记忆力下降、语言不利落、胸痛等情况,要立即就诊;还要注意安全用药,在不同专科医生那里开药后,最好再找老年科医生或药师帮忙把把关 。
心理:不被年龄框住,多学多看多交友 。杨一帆表示,人到老年,会对时间更加敏感,经常身未老心先衰 。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要有“服老却不怕老”的心态 。面对生理性的退化现象,要体谅自身身体状况,不逞强;遇到环境变化等问题,心态上仍要保持中青年时期接受挑战的拼劲和乐观态度 。为减轻衰老感,不妨从充实生活做起,比如坚持看书看报;在能力范围内外出游玩;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不仅启迪自己,也可能启发他人;尝试结交各年龄段的朋友 。
【七八十岁是关键十年 七八十岁被称为什么之年】社会:转变观念,抛却社会偏见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推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具体包括: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加强适老设施建设方便出行、利用社区服务站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手段、依托智慧养老终端设备方便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 。杨一帆认为,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被积极看待,呼吁社会对老年人的观念要从“年龄观”转变为“功能观”,即只要功能状态能维持,或通过支持性技术和服务,能补偿和替代其功能,就仍是健康人,就好比青年人需要戴眼镜,老年人也可依靠拐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