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死还生!受名气所累的王维,靠写诗逃过“安史之乱”的清算


险死还生!受名气所累的王维,靠写诗逃过“安史之乱”的清算

文章插图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让盛唐骤变乱世,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自此改变 。其中有很多都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历史名人,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等等 。
但要说这里面谁的经历最有波折性和戏剧性,王维“险死还生”的经历绝对会让人唏嘘 。或许他自己都没想到,当时有感而发的一首诗,竟成了其最后的“救命稻草” 。
王维因名气过大,为自己招来了祸端王维在唐代非常有名气,出身于名门河东王氏,开元九年中进士,当时的他年仅二十,正是少年得志 。
要知道,唐代的科举可没有明清时期那么水,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就是说那些本事不够的人多会选择较为容易考取的“明经科”,三十岁中第都是庸人之资;但“进士科”的含金量就非常高了,五十岁能考中都属于“年少有为”,其中很多人经过几年的培训,都会进入中枢担任要职 。
王维二十岁中进士,在当时自然是风光无限 。因为其在音乐上的天赋、兴趣与能力,王维得到了一个从八品下的官职“太乐丞”,教习伶工们歌舞,专供朝廷祭祀、宴享 。自古“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王维官职品秩虽然不高,但地位其实并不低 。


但好景不长,仅仅几个月后,王维就遭遇了一次“无妄之灾” 。其治下的几个伶人私自排练只能表演给皇帝观览的“黄狮子舞”,犯了忌讳,王维也因此受连累,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个看仓库的九品小官 。
这件事情透着些许诡异,唐玄宗并不是一个度量狭小的皇帝,私自排练“黄狮子舞”也不是王维的主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或许另有原因,王维大概是被排挤出京的 。


也正是这一次贬谪的经历,让才二十多岁的王维产生了心灰意冷的感觉,对官场上的事情变得淡然起来,自此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
在这之后的近三十年里,王维在做官上本着时而热衷、时而淡然的心态,有时候也会“干谒逢迎”,主动追求升官,有时候却又醉心于自己的隐士生活,经营“辋川别业” 。王维这些矛盾怪异的行为给他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名声 。


或许这也是当时文人“邀名”的一种方式,像李白漫游南北、结交名士,走“终南捷径”,杜甫参加科举,干谒显贵,依常规入仕 。王维这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或许也是一种处世的方式 。从结果来看,王维在这一阶段里,不仅名声日渐显扬,仕途也比较顺畅 。
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维尝到了“名声”所带来的苦恼 。
唐朝在安史之乱前,主要的军事力量在边境地区,用于抵御外敌,内部的军事实力是比较弱的,所以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逼迫得唐玄宗只能仓惶西逃 。而王维没有来得及随着唐玄宗一起走,就被叛军俘获了 。


大概在同一时间被俘获的,还有“诗圣”杜甫,但他官职太低,名声也不响,所以叛军也懒得关押他,这就让杜甫趁乱逃走投奔了唐肃宗 。王维就倒霉多了,他官位比较显赫,同时名声还很大,安禄山更是亲自派人将其从长安接到了洛阳 。
安禄山想要借着王维等人的名声来为自己树立求贤若渴的形象,以此拉拢人心 。王维等人虽然装病不出,但也还是被叛军强行安排了官职,“出任”伪朝 。
但就在一年之后,唐军逐渐收复了大片河山,王维再次被唐军俘获 。因为出任过伪职,在行为上等同于叛逆,所以王维这一批“陷贼”的官员按律都应该被处死 。


王维的“名气”在这个时候就成为了“催命符”,毕竟名气越大,就代表其投降叛军给唐王朝造成的恶劣影响就越大 。似乎这一次,王维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人能救得了他了 。
要么说,人在逆境的时候就得“靠自己”,王维被叛军俘获期间写的一首诗,在审查时被人找了出来,这成为了王维能够活命的一线曙光 。
而这首诗,就是《凝碧池》 。


一次宴饮中发生的惨剧,被王维写入了《凝碧池》中《明皇杂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安禄山在攻克两京之后,大肆享乐,劫掠了很多宫女、黄门以及乐工,并且将这些人集中运送到洛阳 。
有一天,安禄山在洛阳禁苑的凝碧池旁举行宴会,宴请被他俘获并“投降”的各类伪职官员,令乐工为他们表演 。这些乐工一身所学都是唐王朝当时的音乐,所以在群贼环伺、白刃加身的情境下,一方面内心忐忑不安,另一方面也触景生情,所以很多人不禁悲从中来,相对而泣 。


这也太扫兴了,于是叛军威胁他们说,谁再敢哭就杀了谁 。其中有一个叫做雷海清的乐工非常有骨气,他直接把手中的乐器狠狠地摔在了地上,面向唐玄宗所在的西方痛哭不止 。安禄山叛军非常气愤,就将他捆绑在殿前,肢解示众 。
王维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宴会,而是假装生病被拘禁在菩提寺中,通过好友裴迪来探望才了解了个中细节,于是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七绝
这首诗的名字很长,全称是《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后世一般将其简称为《凝碧池》 。
诗中写道: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
这首诗的内容非常直白,情感指向也十分明确,就是丧乱中的家国兴衰以及对唐军收复河山的祈盼 。所用的手法也是很常见的今昔、动静对比,虽然全诗所写皆为其当下的凄惨状况,但昔日的繁盛都隐藏在文字之后,这是一种从光明跌落进黑暗时的悲号,也是对光明未来的呼唤,其中还透露着对安禄山叛军“小人得志”的嘲讽 。
诗歌质量平平,但再加上其特定的背景与隐藏的故事,就显得其抒发的情感重于千钧了,让读者很容易受其感染,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对正在经历着安史之乱的唐朝人来说,更为强烈 。


所以,当这首《凝碧池》摆在唐肃宗面前的时候,他对王维的做法非常满意,自然也就了解到了王维曾经装疯卖傻,甚至通过药物自残身体,拒绝与叛军合作 。再加上王维的弟弟王缙平叛有功,自愿削爵救兄,唐肃宗也就顺水推舟了 。
这一次的惩罚,只是将王维从曾经的给事中降职为太子中允,但不久之后再次升官,做到了正四品的尚书右丞,比之前的官职还要高 。
当然,随着这首诗的被关注,当年那个乐工雷海清也被玄宗褒奖,封其为“天下梨园大总管”,其忠义被后世所颂扬 。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
【险死还生!受名气所累的王维,靠写诗逃过“安史之乱”的清算】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