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发黑用什么药( 二 )


另外,养殖中后期,白对虾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 白对虾采食量增加,其粪便等排泄物也会增多,大量的粪便和残饵都需要微生物分解、消纳,这个过程需要大量消耗池塘底部和水中的溶氧,很容易造成整个养殖水体的溶氧不足,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
如果这时养殖水体的增氧设备不足,导致池塘底部长期溶氧不足 , 就会因厌氧发酵 , 在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物质 , 池塘底部就会发黑、发臭 。
而养殖水体中溶氧不足时,必然会造成塘底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诱发塘底致病菌(如弧菌等)的爆发,这是引起细菌病的主要原因 。
3、经常使用聚合物类产品调水、改底,大量有机物聚合、吸附、沉淀于塘底 。由于使用絮凝剂等化学物质 , 大量物质沉淀底部,很容易形成所谓“聚毒层” , 在池塘底部缓慢酸化、变黑臭 。初期,水体表明看似“清洁”,实则“底部恶化”,一旦爆发,对养殖动物危害非常大 。
4、水草、青苔等水生植物死亡、水生动物死亡等残留物腐烂,大量耗氧,造成底部缺氧发黑 。天气骤变、高温、低温等因素会影响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水草等的变化,出现“转藻”、“倒藻”等问题 。一旦发生这类问题,很容易产生“藻毒素”,对白对虾产生直接危害 。同时 , 死亡的藻类、水草等的腐烂,也需要大量耗氧进行分解 。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池塘底部缺氧、底泥发黑、发臭 。
5、养殖水体过深 。水体1.5米以上后 , 如果增氧量不足 , 引起塘底长期溶氧不足,底部厌氧菌、腐败菌大量繁殖 , 导致淤泥发黑、增厚 。
二、塘底发黑的预防
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预防,未雨绸缪,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实际生产表明,只有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才能减少养殖的病害发生 。这是提高水产养殖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
1、彻底清塘、暴晒 。
这是最简单、省钱的方法 。如果还没有放苗,就可以对塘底进行清淤、晒塘 。塘底经过清淤和暴晒之后,塘底会慢慢变回黄色,黑色的淤泥就会变成“具有活力的”泥土 。
如果没条件清淤晒塘的,可以用大量的生石灰进行处理 。根据淤泥多少,每亩用100-200kg,可有效减少淤泥的积累,杀灭淤泥中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有利于养殖的安全 。
2、科学种植水草、保护水草 。适宜的水草,有助于提高养殖水体溶氧含量、吸附某些有害元素、净化水体、保持水质清晰 。
3、加强日常管理 。
换水:适当换水,平衡养殖水体生物总量 。换水,是增加养殖水体中生物多样性、降低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有效方法 。但换水要注意,一次换水量应在10~20厘米,不宜过急 。
喂料:以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为主要目标 。饲料利用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一环 。因此 , 不同消化率的饲料,也就决定着不同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比如说,饲料效率差一个百分点,就可能意味着生产时间延长3天以上 。一方面饲料消耗量增加了;另一方面人工、水电、调水剂等费用都要增加 。
调水:以不断调整藻相、菌相平衡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中心工作进行调水 。一般来说,白对虾养殖成不成功 , 看藻相 。即藻相好 , 成功率就高;养殖能不能高产,则要看菌相 。没有良好的菌相,想获得高产,实在是比较难 。建议采用“定期改底 + 生物调水 + 微生物调控”的模式,稳定水质为调水的核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