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房颤的药物有哪些 导致房颤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治房颤的药物有哪些 导致房颤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治房颤的药物是什么
1.阵发性房颤:在房颤发作时,即可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也可选用复律的药物 。对发作频繁者,在其发作的间歇应使用作用于心房的复律药物,而不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 。孤立性房颤和 高血压 或左室肥厚的非 冠心病 房颤,首选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如无效,则选索他洛尔,后选胺碘酮 。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后房颤,不用IC类药物 。如病人年轻、心功能好,可选用索他洛尔;年龄大、心功能差,选用胺碘酮;慢性充血性心力 衰竭 的阵发性房颤选用胺碘酮 。
2.持续性房颤:其治疗对策包括:1)复律和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发 。2)减慢心室率和抗凝 。如选对策1,应考虑用作用于心房的复律药物,选药原则同阵发性房颤;如选对策2,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 。
3.永久性房颤:是不可能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类房颤,治疗上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和抗凝药物 。
(1)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颤病人 。因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机制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作用于房室结,延长其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所以洋地黄类药物可满意控制 睡眠 与静息时房颤的心室率 。而在活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或在 肺心病 、 哮喘 、急性左 心衰 竭、围手术期等危重急症时,交感神经兴奋状况下,洋地黄类药物疗效有限 。
(2)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交感神经活性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而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不但对睡眠或静息状态,而且对运动时的房颤均可有效控制心室率 。对上述危重急症时,毛花甙丙等药物无效时,可选用静脉地尔硫 。另外,预激综合征合并的房颤,禁用洋地黄、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也不用β受体阻滞剂 。应选用延长房室旁道不应期的药物(如静脉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
Ibuti1ide也是新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心房和心室有效不应期,对正常心脏组织的传导几乎没有作用 。Ibuti1ide 对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复有效 。研究表明,Ibuti1ide转复房颤的疗效优于普鲁卡因酰胺 。
二、房颤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以及心衰等,病人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中老年人容易发病 。房颤不仅可以加重原有的心脏病,更大的危害是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运行可引起脑梗死 。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房颤,病死率会比未出现房颤的患者高出2—3倍,所以无论什么心脏病人出现房颤,除了要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之外,都要积极治疗房颤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
导致房颤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如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心房电重构造成离子通道的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常以及心房的纤维化等等 。目前的治疗药物只是针对房颤发生的某种原因,如心律平、胺碘酮等只能影响某种离子通道,不能改善心肌纤维化和自主神经功能,所以目前房颤的根治率小于1% 。具有整合调节优势的参松养心胶囊可以调整心肌细胞的多离子通道,并能调节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纤维化 。
心律平、胺碘酮服用后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对肺、肝、甲状腺、神经系统等也有各种毒副反应,研究中没有发现参松养心胶囊的心脏毒副作用,这表明中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更具有优势 。
三、房颤都有哪些危害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房颤的危害不能忽视,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房颤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 。
房颤的危害表现在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 。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可见,房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
房颤的危害还表现在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
房颤还能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是脑卒中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 。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 。房颤使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5倍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小于1%到大于12%不等,取决于患者是否有临床或超声心动学检查发现的危险因素 ,平均在4.5%左右 。
四、如何来预防房颤
1.规律的运动
每周3~5次、每次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益健康 。快走、慢跑都是值得推荐的锻炼方式 。
2.理想胆固醇水平
一般,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总胆固醇水平应控制在200 mg/d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应控制在130mg/dL以下 。然而,随危险因素不同,对胆固醇水平的“理想”值要求也各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
3.理想的血压水平
正常人的理想血压水平为120/80mmHg,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长期、平稳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
4.理想的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水平应该低于6.1mmol/L(110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在6.2%以下 。
5.充足的睡眠
因为失眠容易诱发房颤,所以平时作息习惯要有个合理的循环,该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 。到吃饭的时候正常吃饭,到睡觉的时间正常睡觉 。
6.注重身体健康
很多本身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禁忌焦虑抑郁,千万不要忽略身体本身以往发病实际情况,乱投医,乱吃药 。
7.定期检查
每年定期做身体检查,及早发现身体不适状态,如果定期检查的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一旦发现异常,就必须重视 。
【治房颤的药物有哪些 导致房颤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