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棚通风方法( 三 )


3、将鸡棚封严后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48h , 消毒后开启棚膜、门、通气孔通风换气 。熏燕方法:新鸡舍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8ml、高锰酸钾14g、水14ml,养过鸡的旧鸡舍用福尔马林40ml、高锰酸钾20g、水20ml 。先将高锰酸钾溶入盛水的瓷盆中 , 再将福尔马林倒入 。瓷盆周围要将垫料清理干净 。应注意不能用塑料盆,否则易引起火灾 。
4、入雏前最少要有24h以上的预热过程,使育雏棚舍内温度保持在32-35℃ 。此外,还应备好足够的温开水 。
肉鸡养殖大棚环境控制
1、温度:在整个饲养期内肉鸡对温度要求都很严格 。有试验表明,5周龄后偏离适宜温度1℃,到8周龄时每只肉鸡体重约减少20g 。肉鸡鸡适宜温度的范围如下:1-2 日龄34-35℃,3-7日龄32-34℃,8-14日龄30-32℃,15-21日龄27-30℃,22-28日龄24-27℃ , 29-35日龄21- 24℃,35日龄至出栏维持在21℃左右 。应注意,上述列出的温度是指鸡背高度处的温度 。温度是否合适,除观察温度计外,还可以通过观察鸡群的活动来判断 。当温度正常时,肉鸡表现为活泼,分布均匀 , 食欲良好,饮水适当,睡眠时不挤堆,安静,听不到尖叫声 。当温度过高时,鸡不好动 , 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减少 , 往往出现拉稀现象,长期偏离则生长发育缓慢,羽毛缺乏光泽 。当温度过低时,肉鸡主动靠近热源,发出连续不断的尖叫,夜间睡眠时不安静,易挤堆甚至出现压死或憋死现象,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
2、温度:肉用仔鸡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是5o%~70% 。一般10日龄前要求温度大一些,可达70% , 这对促进雏鸡腹内卵黄的吸收和防止雏鸡脱水有利 。10日龄后相对湿度要少一些,可保持在65%左右,这样有利于棚内保持干燥,防止因垫料潮湿而引发球虫病 。
3、光照:光照的目的是延长肉鸡的采食时间,促进其生长速度 。一种光照时间安排是在整个饲养期每天23h光照 , 1h黑暗,采用此法可使中后期肉鸡死亡率增加 。目前一般采用下列光照方案:1~2日龄24h光照 。3~42日龄16h光照,8h黑暗 。43日龄后23h光照,1h黑暗,这种光照方案既不影响肉鸡生长又可提高成活率 。光照强度的原则要求是由强变弱,1~7日龄应达到3.8w/平方米,8~42日龄为3.2w/平方米,42日龄以后为1.6w/平方 。前期光照强一些,有利于帮助雏鸡熟悉环境,充分采食和饮水,后期强光照对肉鸡有害,阻碍生长 , 弱光可使鸡群安静,有利于生长发育 。另外,为了使光照强度分布均匀,不要使用60w以上的灯泡,灯高2m , 灯距2~3m为宜 。
4、饲养密度:肉鸡饲养密度是否合理,对养好肉鸡和充分利用鸡舍有很大关系 。饲养密度过大时,棚内空气质量下降,引发传染病 , 还导致鸡群拥挤,相互抢食 , 致使体重发育不均,夏季易使鸡群发生中暑死亡 。饲养密度过小,棚舍利用率低 。肉鸡的饲养密度要根据不同的日龄、季节、气温、通风条件来决定,如夏季饲养密度可小一些,冬季大一些 。以下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供参考:1~7日龄40只,8~14日龄30只,5~21日龄27只 , 22~28日龄21只,29~35日龄18 只,36~42日龄14只,43~49日龄10~11只,50~56日龄9~10只 。
5、春、秋季:春秋季节是大棚饲养肉鸡最好的季节 。这两个季节的环境平均气温在10~25℃左右,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 。采取适宜的措施,可以较容易地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8~23℃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 为肉鸡生长提供最佳环境 , 一般通过调节薄膜的敞闭程度、方位和时间即可达到目的 。春秋季节一般每天10~15时,外界温度达到20℃以上时,四周薄膜可全部敞开通风 , 有利于棚内降温和垫料水分蒸发 。每天凌晨2~4时,外部环境温度较低,可部分关闭棚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