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认识的中国邮政 我所认识的中国邮政( 二 )


而对于那些身处深山峻岭,与世隔绝的人们来说,中国邮政就是他们跟外界的一根纽带,他们通过这根纽带,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获知亲人的消息,而组成这根纽带的,是一个个平凡的邮递员,他们或骑车,或牵着骡马,或乘坐简陋的小船,穿行于悬崖密林、江河湖海、雪山戈壁,走出一条条崎岖难行的窄小邮路 。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有一座叫做楼兰的小县城,由于地处荒漠,人烟相对稀少,四通一达、顺丰京东等国内主流的大型快递公司都无法到达那里,只有中国邮政的绿色工作车数十年如一日,来往于这片贫瘠的土地,为这里的民众搭建了一座沟通外界的桥梁 。
1985年,王顺友接过父亲的工作,成为了四川木里县的邮递员,这个县城深处大山,29个乡镇中有28个不通公路,邮递员就是他们连接外界的纽带,全县邮路长达584公里,来回一趟要半个月,在这条路上,王顺友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穿过河谷和原始森林,他遇到过狼袭,碰到过劫匪,也曾被受惊的马儿踢断了肠子,但他从未退缩,一干就是32年 。
王顺友
浙江省最南边的泰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千米以上高峰有179座,在这里,山区信使陈晓明每天要背着15公斤重的邮包,步行30多公里,挨家挨户地送邮件,38年来,他已经走过30多万公里的邮路,对于这份工作,陈晓明很珍视,每到一个村子,总有一大帮村民在村口翘首企盼,他知道背上的邮包中,不只是邮件,那都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感情 。
在山东微山湖上有一条水上邮路,一圈走下来共60多公里,邮递员王少朋寒来暑往,一人一船一邮路,一走就是14年,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作湖上鸿雁 。
王少朋
像这样的人和事在各条大大小小的邮路上还有很多,他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只为了将信息传递到等待的人手里,你说这事业廉价吗?一封信只有几毛钱,确实廉价,但它又是无比珍贵的,这些邮递员串联起来的,是那个时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家、亲情和连接 。
至于说这项事业赚钱吗?肉眼可见,肯定是不赚钱的,但有些事,必须要有人做 。在中国邮政的官网上,仍然可以看到那两句话,“情系万家,信达天下”,中国邮政一直在践行着这句话,并且做得很好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邮就已经在全国铺设了5.4万个营业网点,35.5万个便民服务站,10万个村邮站,乡村覆盖率高达惊人的100%,甚至在珠峰大本营、南极科考站,乃至太空站,都有中国邮政的营业网点 。一句话,其他快递送不了的,中邮能送 。
太空邮局新闻画面
绝地翻盘中国邮政堪称“疯狂”的网点建设,也让它的财政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由盈利转为亏损,最后被电信一脚踢开 。此时的中国邮政只能靠着政府输血勉力维持,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在各方呼声下,2007年1月,邮政局进行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开始独立自主经营 。此后的中邮开始走上了一条高歌猛进的逆袭之路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首先是同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邮集团快递业务和金融类业务,双管齐下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而这也是中邮绝地翻盘的大杀器 。
此后几年内,中邮金融业务系统逐渐完善,中邮证券、中邮基金、中邮人寿,纷纷挂牌,而中邮集团也靠此迅速扭转局面,转亏为盈,营收突飞猛进,在国内一众快递公司中一骑绝尘 。
有人可能会问了,就算要开展金融业务,也需要布局,需要时间进入市场,中邮是如何做到这么快地取得成效呢?其实这跟中邮之前做的那些“赔本买卖”有很大关系,数十年的经营,网点遍布全国每个角落,组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经营网络,而且中邮的金融业务在民间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