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里杂鱼用什么( 三 )


清塘不仅仅要杀灭野杂 , 还要解决池塘更重要的“四化”问题:“有机化”、“还原化”、“酸化”、“毒性化” 。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池塘每年的残饵、粪便、腐烂的水草等会造成池塘有机质增多,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造成池塘底部无氧呼吸增加,导致还原性、酸性增强,再加上池塘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杀藻、杀虫药都会慢慢积累到底层环境中,造成底泥毒性越来越大 。
喂多少饲料比较好?河蟹是杂食性动物,食谱广,食量大 。幼时以浮游动、植物为主,脱壳沉入水底变成蟹苗后,便以水草、小鱼小虾、螺、及有机物为采食对象,尤喜肉类饵料 。
人们在掌握河蟹这些习性后,都会在蟹塘中栽种水草,并且投放大量螺蛳 , 供其自由采食 。江苏及皖南等主要产蟹区,更是直接用冰鱼作为饵料投喂 。
和很多动物一样,河蟹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 。所以,人们一般选择在傍晚进行投喂 。理论上是要求每天投喂两次 , 早晨六点左右一次,按河蟹体重1%的量 , 晚上5点左右第二次,按河蟹体重3%的量 ,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有人这么做,一是麻烦,二是作用不明显 , 作者本人也曾做过试验对比,并无明显区别 , 只是便宜了那些野杂鱼,浪费了饵料 。所以我认为每天只需傍晚投喂一次就行了 。
严格的来说,投喂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期应按河蟹体重的5%来投喂,为以后能养出大规格螃蟹打下基?。?进入高温以后,只要投喂河蟹体重的3%饵料就可以了 。立秋以后,河蟹开始完成最后一次脱壳,这时侯要舍得下本钱,加大投喂量 , 至少要按5%的量来投喂,从而达到育肥的效果 。
另外 , 平时投喂饵料的时候,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变化、河蟹夹草等情况灵活掌控 。大面积脱壳、闷热缺氧、阴雨天气,残饵过剩等情况下少喂,甚至不喂,夹草过多应加大投喂量 。
以上为个人的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诚邀行家评论 , 谢谢!
鱼塘随便放三四条小鲫鱼能繁殖越来越多吗?在确保鱼塘水质无污染的情况下,里面放置几条小鲫鱼 , 即便都是雄性鲫鱼,鱼塘里面的鱼也会越来越多 。但是要仅仅靠这三四条鲫鱼繁殖,就要另当别论 。我们知道鲫鱼属于雌性异体,需要进行体外受精 。那么,假如说池塘里仅仅靠几条小鲫鱼繁殖,就需要里面有雌性和雄鲫鱼 。在它们不错的水体中慢慢生长,性成熟以后,它们可以进行体外排卵、受精 。那么,这个池塘里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这几条小鲫鱼繁殖的鱼籽鱼孙 。反之,就要另当别论了 。
鲫鱼区分公母,但一般在繁殖季节才会有明显的特征 。雄性鲫鱼:在繁殖季节头部和胸部大多数都有“珠星”出现,体表皮肤较为粗糙,腹部无轮廓,胸鳍较为尖长,其末端可达腹鳍起点 。雌性鲫鱼:卵巢轮廓较为明显,腹部扁平柔软,肛门红肿充血,轻压下腹部常能挤出卵粒,鱼体光滑黏液较多,胸鳍成扇形且较短,不及腹鳍起点 。另外一个问题值得商榷 。因为池塘里,只要里面没有被污染过,长久有水的情况下,通常都会有鱼、鱼籽 。你放养几条小鲫鱼进入,会不会被别的食肉鱼类给吃掉呢?比如大鲶鱼、黑鱼和大鳝鱼等,这些淡水鱼中“霸主” , 碰巧的情况下,吃几条小鲫鱼那是分分钟的小事 。即便没有食肉鱼类吃掉它们,没有任何生物威胁它们,它们能够快速成长的情况下,鱼塘里它们几条小鲫鱼繁殖的后代肯定会越来越多 。
鲫鱼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均能生存 。即使在pH=9的强碱性水域,盐度高达4.5%的达里湖,仍然能生长繁殖 。我们抓过鱼摸过虾的人知道 , 鲫鱼生活在池塘的中下层水域,耐氧性非常强悍 。在我们池塘里抓鱼的时候,即便水非常混浊,鲤鱼都受不了的出头的情况下,鲫鱼和无鳞鱼,会藏身在淤泥之中“顽抗到底” , 直死不出来,那生命力是相当的强悍 。可以这么说,在淡水鱼种 , 对水质环境要求最低的鱼中,除了无鳞鱼,鲫鱼类是有鳞鱼中“翘楚” 。因此,正常水质情况下,放养几条小鲫鱼,只要它们有雌雄之分,会繁殖不少鱼子鱼孙出来 。鲫鱼肉质细腻肥美,是一种高蛋白 , 低脂肪,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 。不过鱼刺比较多 , 所以,民间用鲫鱼经常做汤 , 给产后的女人进补身体 。这就从侧面肯定了鲫鱼的营养价值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发现一些朋友分不清鲤鱼和鲫鱼 。为此需要说明一下,鲤鱼可以长几十斤 , 而我们本土的鲫鱼,长至半斤就算大鱼了 。它们最明显的区分就是,鲤鱼有一对“胡须” , 而鲫鱼没有 。小鲤鱼分不清的话,可以看鱼鳍,鲤鱼的鱼鳍发黄色或者红色,而本土鲫鱼的鱼鳍是自然的鱼体色 , 也就是银白色或者青灰色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