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喂鱼怎么消毒

林蛙喂鱼怎么消毒,红粉虫怎么养?生物学特性 红粉虫俗称面包虫、大红粉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虫科、粉甲虫属,原产于美洲,现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是一种重要的仓库昆虫 。由于红粉虫是变温动物,因而其生长活动、生命周期与外界温度、湿度密切相关 。生活史
红粉虫为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生活史及各阶段所经历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湿度、饲料、饲养管理密切相关,成虫性成熟后,自由交配,在交配后1-2月内为产卵盛期,以后则产卵甚少 。红粉虫雌性虫体一般大于雄性虫体,但外表基本一样 , 雌性成虫尾部很尖,产卵器下垂,伸出甲壳外面 , 所以它隔着网筛将卵产到接卵纸上 。
在温度20-32℃,空气相对湿度65%条件下,刚孵化时间为5-12天,其中20-24℃下为10天左右,25-29℃下为6-7天,30-32℃下5-6天,最适孵化温度为21-26℃,在33℃以上时,成虫寿命缩短 , 产卵很少或不能产卵 。当气温达到38℃以上时,成虫的寿命只有5天,
卵刚孵出的幼虫有13-16个龄期,在15-32℃室温下蜕皮9-12次 。多数17-19次,经历75-200天变为蛹,羽化率可达93%-100%,此时,成虫性别比1:1 , 羽化后约经4天交尾产卵,夜间产卵在饲料表面,常数十粒粘在一起,表面沾有食物碎屑,雌虫寿命1-4个月不等 , 产卵1.5月后 , 产卵量下降,可以淘汰 。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适宜的情况下,尤其在北方低温、低湿的情况下,羽化时间延长,羽化率变低,往往出现黑色死蛹和干僵蛹,羽化期一般为12-14天 。成虫经历2-4个月的繁殖期,在此期间,影响生殖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营养、受精,在空气相对湿度20%状况下,雌虫每天仅产卵4粒,而在65%情况下可产卵102粒,若湿度达100%时,幼虫生长到2-3龄时即大部分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及营养状况下,尤其是在增加蛋白质供应条件下,成虫的产卵量可以成倍增加,且可延长成虫寿命及繁殖时间 。
幼虫食性与成虫一样,但不同的饲料直接影响到幼虫的生长发育 。合理的饲料配方,较好的营养,可加快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 。在一定温度、湿度情况下,饲料的营养成分是幼虫生长的关键 。若以合理的复合饲料喂养,不仅成本低,而且生长速度快,提高繁殖率 。在幼虫长到3-8龄期时停止喂饲料,幼虫耐饥可达6个月以上 。
生活习惯
红粉虫成虫虽然有翅,但绝大多数不飞跃,即使个别的飞跃,也飞不远 。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 。交配活动不分白天黑夜,但夜里多于白天 。一次交配需几个小时 , 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产卵6-15粒,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30-350粒,多数为150-200粒 。卵粘于容器底部或饲料上 。成虫的寿命3-4个月 。红粉虫原为世界分布性粮仓害虫,在自然条件下 , 北方一般1年1代 , 南方1年2代 , 以老熟幼虫越冬,每年5月底至6月初化蛹 , 6月中旬羽化,7月中旬开始产卵,10月初老熟幼虫又进入越冬期,人工驯养条件好的 , 1年3代,生活史同期缩短,但仍保持许多野生习惯 。
① 群集性 该虫不论幼虫及成虫均集群生活,而且在集群生活下生长发育与繁殖得更好 。这就为高密度工厂养殖奠定了基础 。
② 负趋光性 红粉虫的幼虫及成虫均壁强光,在弱光及黑暗中活动性强 。
③ 假死性 幼虫及成虫遇强刺激成天敌时即装死不动,这是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性 。
④ 杂食性 红粉虫原以粮食为食 , 人工饲养下以粮食加工后的糠麸类、叶菜、根茎、瓜果等为食,也自食死蛹、死成虫及其他动物尸体,成为杂食性 。
⑤ 雌、雄比例及交配 红粉虫的自然雌、雄比例可达3.5-5:1 。如果生存环境不好,缺少饲料,雄性红粉虫数量会超过雌性,雌、雄比例1:4,而且成活率低 。人工养殖红粉虫在投放种虫时的雌、雄比例要求为1:1 。
⑥ 其它习性 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25-32℃,空气相对湿度是65%-70% 。0-8℃休眠,0℃以下冷冻致死 。38℃以上则高温致死 。35-37℃烦躁不安,可能发生逃走,红粉虫在水中因气孔受阻很快窒息而死 。红粉虫对干旱的耐性较高,尤其是幼虫可以粮食及其副产品为食,在不供叶芽类的情况下生活半年以上 。红粉虫在0-8℃时抗逆性较差,幼虫在半年内成活率可达60%-80%,蛹则下降为30%,而成虫在1个月内全部死亡 。
养殖场所及设备
① 养殖场地的选择
红粉虫的养虫厂应有电源、交通方便,以利于运输饲料、虫粪及红粉虫 , 养虫场最好附近设有饲料种植场地 。养虫室宜坐北朝南,有痛风、控温、控湿及遮光设施,虫室可分成种虫室及幼虫室,室内地面一般水泥地为好 。
② 饲养室
种虫室饲养成虫产卵,并定期将收集的卵进行孵化,幼虫室饲养1-2个月龄后的幼虫 , 种虫养于种虫盒内 。饲养室要避光、通风,冬季要有取暖保温设备 。饲养室的大?。墒悠溲澈旆鄢娴亩嗌俣ǎ?一般情况下梅20m2的一间房能养300-500盒 。
饲养房内部温度要求冬夏季都要保持在15-25℃,低于10℃以下虫不食也不生长,超过30℃虫体发热会烧死 。温度要保持60-70%,地面不宜过湿 , 冬季要取暖,夏季要通风,室内备有温度计、湿度计 。
③ 饲养盒
饲养盒的规格、大小可视其养殖规模和使用空间而确定,可大可小,但要求盒内壁光滑,不能让幼虫爬出和成虫逃跑 。种虫盒尺寸一般为长60cm 。宽40cm,高6cm,其下底为18目铁丝网,网眼大小能使成虫可伸出腹端产卵器至铁丝网下麸皮中产卵为宜,但不能使虫整个身体钻出网外,在边框内侧贴透明胶带,防成虫爬出盒外 。
每个种虫盒网下均垫一块面积大于网底的胶合板,胶合板上垫一张同等大小的旧报纸 , 铁丝网与旧报纸间,均匀撒满麸皮,铁丝网上放些颗粒饵料和叶菜 。每个种虫盒内养成虫0.1-1千克,每个种虫盒连同垫板纸以一定的角度层垒1.5m左右高 。
筛盘、筛子:用粗细几种铁筛网 , 12目大孔的可以筛虫卵;30目中孔德可以筛虫粪;60目的小孔筛网,可筛1-2龄幼虫 。
孵化盒与幼虫盒的尺寸一样 。长60cm,宽40cm,高8cm , 塑料盒木质均可,木质虫盒四壁及底面间不得有缝隙,侧壁上缘也应贴胶带,以防幼虫外逃 , 1-2月龄以上的幼虫应养于木质盒内,以增加空气的通透性,防止水蒸气凝集,孵化盒金额幼虫盒底面不用铁丝网,而是塑料或木质底板,各盒间均以一定角度相互叠至1.5m高,盒堆间留人行道或20cm以上的间隔,以便于管理或通风透气 。
饲养管理
① 种成虫的饲养管理
控制室温在25-32℃,空气相对湿度65%-70%,室内为黑暗或弱光 。羽化后1-3天成虫外翅由白变红、变黑,活动性由弱变强,此期间可不投喂饲料,羽化后4天成虫开始交配产卵,进入繁殖高峰期,每天早晨应投放适量全价颗粒饲料,如麸皮45%、面粉20%、玉米面6%、鱼粉5%、豆饼24%或麦麸40%、玉米粉40%、豆饼18%饲用维生素0.5%、混合盐1.5%,本配方主要用于饲喂成虫和幼虫;或麦麸75%、鱼粉4%、玉米粉15%、食糖4%、饲用复合维生素0.8%、混合盐1.2%主要用于喂养产卵期的成虫 。另加适量的复含水分的叶菜类,每隔2天换一次产卵纸及其上的麸皮 。注意的是,精料使用前要消毒晒干备用,新鲜的麦麸也可直接使用,不要把过多的水分带进饲养盒,以防饲料发霉,发霉的饲料最好不要投喂 。
成虫繁殖期内,有部分成虫繁殖后死亡,对这种自然死亡的成虫,不必挑出,不久即被活成虫啃食而剩下鞘翅及头部,这样可以弥补或成虫的营养 。饲养种成虫时要经常检查种虫盒,及时堵塞种虫盒孔及缝隙 , 保持胶带的完整与光滑,防止室温过高及天敌的侵入 。种成虫产卵2个月后,为提高种虫盒及空间的利用率,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 , 最好将全盒种虫淘汰,以新成虫取代 。淘汰的种虫可作为饵料投喂林蛙 。为控制种虫室的适宜的温、湿度,在夏季应做好通风降温、降湿工作,还要设置门帘、纱窗,防止苍蝇进入 。在成虫室内不能使用化学农药灭蚊、蝇,否则会杀死红粉虫成虫和幼虫 。同样接触过杀虫农药的叶菜类也不能投喂成虫 。冬季种成虫应做好保温、增湿工作 。
种成虫盒及孵化盒的层叠角度及层叠的高度、数量要根据温、湿度和通风需要而定 。
② 孵化期的管理
红粉虫孵化盒就在成虫室内孵化,管理要点:
1) 放置好孵化盒 , 充分利用空间,方便管理,利于通风、控温、控湿 。
2) 提供最适孵化温度21-27℃及相对湿度65% 。
3) 防鼠害、防虫害 。
4) 孵化后及时将孵化盒运至幼虫室内,并及时运进新卵盒进行孵化 。
③ 幼虫的饲养管理饲养红粉虫的目的就是获得其幼虫作为林蛙日常的动物性饵料 。因此,幼虫的饲养至关重要,在温度20-35℃,空气相对湿度50-70%,投喂麸皮与叶菜的情况下,幼虫期大约120天 , 为方便于饲养管理起见 , 将0-1月龄幼虫称为小幼虫;1-2月龄幼虫称为中幼虫,2-4月龄幼虫称为大幼虫 , 变蛹前的幼虫称为老熟幼虫 。
1) 小幼虫的饲养管理
红粉虫的卵经6-7天孵化后,头部先钻出卵壳,体长约2毫米,它啃食部分卵膜后爬至孵化盒麸皮内,并以麸皮为食 , 此时应去掉旧报纸,将麸皮连同小幼虫抖入盒内饲养,长到4-5毫米时,体色变淡,停食1-2天便开始第一次蜕皮 。蜕皮后体白 , 约2天后又变成淡红色,一般每4-6天蜕一次,一个月内通过4个蜕皮逐渐长大成为体长6-10mm , 体宽0.6-1mm的中幼虫,该期间饲养管理简单,主要如下:
a. 控制料温在20-32℃ , 最适料温27-32℃ 。
b. 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 。
c. 经常在麸皮表面撒少量叶菜碎片 , 使其含水量达到20% 。当麸皮吃完均变成微球形虫粪时,可适当再撒一些麸皮,当达1月龄时即用80目网过筛 , 将剩下的中幼虫均匀分到2个幼虫盒中饲养 。
值得注意的是,小幼虫消耗虽少,但孵出后立即应供给饲料,否则小幼虫会啃食卵盒刚孵出的幼虫 。
2) 中幼虫的饲养管理
1-2月龄的中幼虫生长发育增快,消耗渐多,排粪也增多,通过1个月的饲养管理,中幼虫经5-8次蜕皮 , 体长可达10-20mm,平均个体重0.07-0.15g,在管理上应做到:
a. 虫群内温度控制在20-32℃ , 最适温度27-32℃,空气相对湿度65%-70%,室内黑暗或散弱光照 。
b. 每天早晚各投喂麸皮、叶菜类碎片一次 , 投喂量为虫体重的10%左右,或喂麦麸70% , 玉米粉25% , 大豆4.5%,饲用复合维生素0.5% 。实际喂量要看虫体健康,虫日龄,环境条件等灵活掌握 。
c. 每7-10天筛出粪一次,筛孔约40目 。
d. 2月龄时筛出粪后将每盒大幼虫分成2份放入大幼虫盒 。
3) 大幼虫的饲养管理
蜕皮8次,大约2月龄后的大幼虫,在正常饲养管理下,摄食多,生长发育快,排粪多 。当蜕皮13-15次后,即成为老熟幼虫 。大幼虫群集厚度为1-1.5cm,不得厚于2cm 。稀密度养殖时每盒也可达5000条,老熟幼虫摄食渐少,不久则变为蛹 。当老熟幼虫体长达到22-32mm时,体重即达到最大值 。这时的老熟幼虫是用于二龄以上林蛙饵料的最佳期 。这个时期的管理要点是:
a. 控制料温在20-32℃ , 最适料温27-32℃ 。
b. 根据大幼虫实际摄食量充分供给麸皮及叶菜,做到当日投料,当日吃完,粪化率达90%以上 。
c. 每5-7日筛粪一次,筛粪同时用风扇吹除蜕皮 。
d. 投喂叶菜类含水较多又新鲜 , 大虫喜食;但含水里又不可能过多,投喂量也不宜过多 , 否则可导致虫温太湿而使虫沾水死亡 。
4) 蛹羽化期的管理
老熟幼虫变蛹后至羽化为成虫前,蛹期为1-2周,蛹期外表看不吃不动,但体内却发生巨大变化,对外界环境条件很敏感,为了保证顺利高质量完成羽化过程,应认真做好蛹期管理工作 。
① 提供羽化所需的适宜温度24-32℃和空气相对湿度65% 。
②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禁止室内吸烟、喷洒农药和卫生化学药品 。
③ 不翻动、不挤压蛹体 。
④ 及时取出羽化后的成虫,防止咬伤未羽化的蛹 。
⑤ 切实防鼠、蚂蚁、蟋蟀 , 防漏雨、煤气、火灾 。
5) 整个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① 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 。如果进入室内,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消毒 。
② 在红粉虫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时间、形体、特征,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 。
③ 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 。
④ 在幼虫期,每蜕一次皮,更换饲料 , 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 。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 。
⑤ 为了加快繁殖生长 , 对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都要喂鲜菜 。
⑥ 饲养人员每天都要查看各虫期情况,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
⑦ 红粉虫的养殖要按计划进行 , 饲养虫量和养殖中国林蛙的数量要衔接,使各龄的幼虫数量都要有完整的记录,才能保证红粉虫养殖成功 。养殖幼蛙10万只,需小幼虫90kg,中幼虫400kg.
⑧ 防除红粉虫天敌的侵袭 。
疾病的防治
红粉虫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很少得病 。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逐渐增大 。因此,必须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① 软腐病
此病多发生于雨季 , 因为湿度大、粪便污染,饲料变质,养殖密度大,以及在幼虫清粪及分档过程中用力过度造成虫体受伤 。表现为幼虫行动迟缓 , 食欲下降,粪便稀清最后排黑便,身体渐渐变软、变黑,病虫排出物会传染其它虫子 , 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整盒虫子死亡 。防治:发现软虫体要及时处理,停放青菜,清理残食,调节室内湿度 。用0.25g氯霉素或金霉素与麦麸250g混匀投喂 。
② 干枯病
虫体患病后,尾、头部干枯发展到全身干枯而死亡 。病因是空气太干燥 , 饲料过干 。防治:在空气干燥季节,及时投喂青料,地面上洒水加湿,设水盆降温 。
③ 螨病
螨类对红粉虫危害很大 , 造成虫体瘦弱,生长迟缓,孵化率低,繁殖率下降 。病因:饲料湿度过大,气温过高,食物带螨 。一般7--9月多发生 。防治方法:调节好室内空气湿度,夏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食物带螨 。饲料要密封贮存,米糠、麦麸最好消毒,待晾干后投喂 。一般应用40%三氧杀螨醇1000倍喷洒墙角、饲养箱和饲料 。
黄拐子养殖方法和技术?1、遮阳
黄拐子是水陆两栖生活属于变温动物 。黄拐子皮肤的保湿、保温功能比较差 。同时因为黄拐子有30%以上的呼吸靠皮肤来完成,所以当其受到阳光直射时体温会迅速升高 。当黄拐子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于23.1℃时 , 黄拐子的体温因代谢加快而不再继续上升 , 因此23.1℃是体温的一个分界点 。
黄拐子受到阳光直射体内水分迅速蒸发散失、脱水加快、皮肤功能受到影响;皮肤黏膜因阳光中的紫外线而加速脱落、皮肤结构受到损伤,不仅令其无法正常呼吸还令其皮肤的屏障作用降低并染上多种疾病 。
适宜黄拐子的遮阳环境:饲养圈内的郁闭度高于0.6并维持“七阴三阳”的比例 。用稻草搭建高度为1.5~2米的遮阳棚 , 这种凉棚成本低且遮阳效果良好 , 还能起到增湿和引虫生虫的作用,但需要每年更换稻草进行维修 。若同时配合遮阳网使用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
2、避雨
夏季时黄拐子只在陆地生活或潮湿的环境即可供其生存 。以往的实践表明在长时间直接淋雨后,黄拐子的死亡率会迅速升高,尤其在雨季的中到大雨后死亡的黄拐子数量更多 。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幼蛙 , 通常情况下雨水将幼蛙打翻在地几分钟后幼蛙便会死亡 。在建设避雨设施的具体操作中可以结合遮阳设施与隐蔽物,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灵活地进行设置 。
3、适温
作为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乃至生存都受到环境温度的重要影响 ,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生长发育 。环境温度低于15℃时,黄拐子的食量和活动都会减少 , 导致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环境温度过高,黄拐子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则非常容易死亡 。
在养殖黄拐子时必须严格控制环境温度,以养殖池地面的温度为测定的环境温度 。调节温度的具体措施可以结合遮阳、通风、保湿和隐蔽物等设施 ,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灵活地进行设置 。
4、保湿
养殖池地面湿度达到相应的要求时,完成变态的林蛙可以完全营陆栖生活需要注意的是 ,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养殖池地面应达到的湿度标准也不一样 。变态幼蛙要求85%~90%的湿度,1~2月龄的幼蛙要求80%~85%的湿度,3月龄以上的黄拐子则要求70%~80%的湿度 。迅速、便捷可对全场进行全面加湿处理,达到这些标准的加湿设备方为合格 。加湿的主要方法是:将雾化喷头套在塑料管上用水泵加强水压后进行喷洒 。
5、通风
要经常给养殖场通风换气使养殖场内的空气新鲜 。合理设置通风口是养殖场具有良好通风性能的前提,若条件允许围栏应使用网状的通风材料 。只需设计合理规范即可具有较好的通风性能 。
6、排水
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 , 养殖池中单位面积上的黄拐子排泄物数量增加了无数倍,积水受到严重的污染、滋生出大量细菌 。养殖池的地面以2/3沙子与1/3黏土混合的沙土为好,这种地面的透水、排水性能俱佳不会出现积水,又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湿度 。
7、消毒
按时消毒,消毒液不得有异味、不得对黄拐子的皮肤有所损害,通常会用高锰酸钾溶液以雾状喷射 。
怎样才能将种养殖有机结合循环利用最大化?想在农村发展种养殖,怎样才能将种养殖有机结合循环利用最大化?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在农村发展种养殖,就是搞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模式,在这里就举几个例子 。
1. 搞稻田养鸭:稻田养鸭不仅可以解决场地问题,还能有效解决粪污处理问题 , 可以直接拉到稻田里 , 作为肥料,而且鸭子还能吃掉稻田里的杂草、虫子 。
2.树林养鸡:如果想养鸡,可以种植果树或者其他经济类树木 , 鸡粪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使用 , 而且果树上长的虫子也可以被鸡吃掉,当然树林外面要用高网围住,记住上不封顶?。≌庋唤鍪∠麓蛞┑姆延?nbsp;, 还能省下一笔肥料钱,可谓一举多得 。
3.散养家畜:可以搞散养猪,也就是经常说的土猪 , 市面上有一些黑猪好多都是散养的,散养猪经常跑动,肉质紧实,健康 , 少生?。渌谋热绻婺;砩峋筒恍枰耍?但要有一个基本完善的猪舍,比如供暖设备、通风设备、饮水设备等 。且要记住搞好粪便的处理,要有配套粪污处理设备 。
如果想搞散养猪,推荐使用中农创达研制的“畜清”无臭堆肥机,使用简单,投入低 , 平均使用寿命8-10年,不受场地限制,可集中处理粪便、废弃垫料 , 污水等废弃物,减少污染,并且发酵完的产物可以直接用作有机肥 , 如果再搞个生产饲料原料的农田(比如大豆、玉米) , 就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 如果没有可以出售给当地农民 , 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
4.对于南方家庭 , 可以考虑养殖水产品 , 比如龙虾、鱼等;林蛙一般是在北方养殖 。因为水产品污染很小或者根本没有污染,但就是要注意水的质量,养殖周期也短,比较划算 。
以上仅是一点个人建议,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谢谢!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及时遮阳
林蛙是一种两栖动物,皮肤的保温保湿能力不强,并且林蛙的有一部分呼吸是以皮肤为主 。如果林蛙长时间处在太阳直射的环境下,其水分蒸发的速度就会大大增加,导致体温受到影响而迅速上升,极易脱水 。导致皮肤呼吸功能受阻,并且皮肤中的粘液还会因为紫外线的照射而逐渐变干 。使林蛙的呼吸受阻,降低皮肤的保护能力,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养殖的时候要建立好遮阳棚 , 提高保温保湿性,还能为林蛙提供天然昆虫 , 有利于林蛙的生长 。
2、防雨设施
在夏季高温干旱的环境下,林蛙会为了降温而聚集在潮湿的环境中,并且喜欢淋雨 。但是林蛙如果长时间淋雨的话,对其生长是非常不利的,会提高林蛙的死亡率 。特别是在大雨天的时候,幼蛙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主要是由于雨水不干净 。因此我们除了要建立遮阳设施之外,还要保证林蛙有安全不遇雨的进食场所,防止林蛙淋雨死亡 。在搭建防雨设施的时候可与遮阳设备灵活结合 。
3、温度调整
林蛙的体温是不断变化的 , 没有调整好养殖温度的话会对林蛙的生长造成很大的阻碍 。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林蛙的生长发育,温度低于14度的时候,林蛙的食欲下降,长速变慢,超过32度的时候林蛙的新陈代谢功能紊乱,死亡率上升 。因此我们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温度,林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3度左右 。且我们每天都需要对林蛙检测温度,通过遮阳通风等工作调整温度,防止林蛙产生不良反应 。
4、保持湿度
刚刚也说了,林蛙的皮肤保湿能力不是很高 , 因此我们在养殖中还要做好保湿工作 。林蛙对湿度的要求会随着生长阶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幼蛙变态期的时候,其湿度要保持在88%左右 , 两个月内的幼蛙要将湿度控制在81%左右,然后将湿度降低至75%左右 。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加湿频率,例如阴雨天可不必加湿 。晴天高温的时候每天加湿两次左右,并且最好是选择没有太阳或者是阳光不强的时候进行 。
小黄蛙怎么养?黄蛙又名黄拐,也称黄蛤蟆、油哈?。?学名叫林蛙 , 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也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 。
人工养殖技术
在全国林蛙会议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林业局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东北地区省林业厅动物保护办公室,全国林蛙专业委员会,都莅临了会议 。林蛙作为野生动物只属于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鼓全国林蛙专业会及林蛙论坛励和提倡在林区适宜地区人工养殖 。会上特别说明:从事林蛙养殖生产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乱占林地行为 。林蛙养殖人员是林业的建设者,森林的保护着,环境的监督者 。各级部门应大力支持 。
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是每次全国林蛙会议争论最多的话题 。林蛙全人工圈养难度还比较大,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提醒全国圈养林蛙的人要谨慎行事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用赵文阁教授的话来说:"不反对,不鼓励,支持尝试" 。
全人工养殖林蛙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多 。众多养殖单位,盲目性很强,对林蛙的养殖技术没有很细致深入的学习,大多数养殖单位的养殖方法很粗放,达不到林蛙养殖的条件,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养殖效益不高,或者根本就是失败 。造成的资源的大大浪费 , 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 。
养殖场建设
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面积在100-200公顷以上的流域建立林蛙养殖场 。在养殖场内 , 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 。池面要有排水孔和排水道 。越冬池的面积不得低于100米2 , 水深1. 5米以上 。水质清新 。孵化池要选择向阳面,面积大小因地而宜,最好选择离森林较近的位置,以利幼蛙变态后及时上山 。
用塑料薄膜、砖、镀锌板、石棉瓦修建养蛙圈,防止林蛙逃跑 。围栏养殖林蛙,陆地面积与水池面积比例,幼蛙期为10:1,成蛙期为(15-20):1 。
养殖管理
首先 , 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够的蛙卵或留够蛙种 。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过大,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尾 。待蛙卵孵化期间 , 要注意水质清新 , 适时换水,喂食科学,及时预防蛙病,做到孵化池消毒,鳅鲜变态后,及时引入森林 。幼蛙成蛙虽然不在水中生活 , 但必须生活的潮湿的陆地上 。当湿度不足时,就要及时补湿,使湿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保证林蛙能够进行正常的皮肤呼吸 。为此 , 可在蛙田内设喷灌设施,天旱干燥时刻进行喷灌或入工降雨,也可以用喷壶喷水 。
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时 , 池水温度保持4℃以下,水深不得低于1. 5米,防止水面冻干,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 。越冬池内投放些秸秆、树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
【林蛙喂鱼怎么消毒】另一种是窖内冬眠 。越冬土窖可建在室外 , 亦可建在室内 。土窖宽2米、深2米,长度根据林蛙数量而定 。窖底放些石头、瓦头、树枝、秸秆 , 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 。窖口要安装防鼠设备,防止老鼠加害越冬的林蛙 。土窖内放入1尺厚的河沙,喷湿 。林蛙越冬期间一定要注意补湿 , 使蛙体皮肤湿润 , 呼吸正常,防止体内二氧化碳中毒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