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种性格 你是哪种性格的人( 四 )




比如,在MBTI的设置中,人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性格上的转变,甚至一个月变好几次性格类型 。而这种转变具有虚拟性和人为建构性的特点,实际上是人为的“展演” 。


3. 人格圈层化冲突:个体人格的独特性被淹没
然而,当MBTI成为圈层标签后,不同数量的人格类型成为人们获取优越感的重要来源 。


稀少而又符合商业时代规律的人格成为了圈层的最顶端,而INFP、ISFJ等庞大的感性人格却需屈居在圈层的底层 。本该带来人们对复杂人性更平等看待的人格测试,却变成为人为添加的刻板印象添油加醋,从而让社交圈层越来越难被打破 。


自然,圈层的划分并不完全一无是处 。它带来了更加简单的交流方式与语言风格,如和S型人格讨论时聊美食、聊生活,遇见N型人格聊人生、聊哲学 。然而,看似简单的同时,背后却是一种惰性的表达失语 。


人们害怕发言,害怕无人倾听,害怕伪装的面具被识破 。因此,还不如隐藏在通用的人格类型下,掩盖所有真实想法与情绪 。


圈层化的人格划分使得个体人格的独特性被淹没,沟通与表达不再需要思考,仿佛一切都是模版和套路 。矛盾的是,即使利用MBTI可以帮助我们打造理想化的人设,但当所有个体的性格都被标准化时,“个性”反而荡然无存,因为你想造的人设,人人都能造 。


四、结语
在当下,媒介化运动社交的背景下,群体聚散的频率和速度都大大增强,年轻人从外向内窥探的需求通过 MBTI等人格测试来认清自我的现象日益突出 。


MBTI作为新的一轮社交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快捷的贴标签式分类,我们能够从其窥探到新兴人类社交中身份认同的建构 。


但我们要明白MBTI作为一种并不科学严谨的性格测试方式,本质上和星座说一样,当我们对特定人格类型的人产生期待或者标签化时会成为刻板印象 。


我们的性格不应该被16种人格测试结果框住,世界上也不只有16种颜色,每个人都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