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的起源与演变 关于数字的起源和演变( 三 )


绳结还被古人用于记事,并且,两个相同的绳结还被 作为 双方约定的合同”文书“,将绳结换成有刻痕的木片,称为刻木,也有类似的的作用 。古人将用于合同”文书“ 的 绳结 和 刻木 分别 叫做 ”约“ 和 ”契“,我们今天的 所谓 ”契约“ 就是这么来的 。
当然,与绳结一样,刻木也用于记录数字 。现今我国的有些少数民族,仍然在使用绳结和刻木 。

注:现代数学,对绳子打结,有更深入的研究,关于这方面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纽结论》 。
短棍对于老祖宗的作用,可不仅仅是 算算术(算筹),它还是:做饭(擀杖)、吃饭(筷子)、战争(木棒)、... 甚至是上厕所(厕筹)的工具 。
短棍 的另一项 重要作用 是 在 祭祀活动上 进行 占卜,称为 筮占 。为了进一步减轻短棍的重量,以及增加神秘主义色彩,老祖宗会 使用 深山老林 里 的 一种 叫做 蓍草 的 多茎 草本植物 的 茎叶 做 占卜用,据说 蓍草的香味 可是使人 精神抖擞、眼明耳聪 。
最好的蓍草可多至五十茎,因此五十被《周易》称为 “大衍之数”,并且作为 进行 筮占 所必须的 短棍 数量 。
占和卜 是 两种不同的 预测未来的方法,占 是 排布 蓍草杆,而 卜 则 煅烧 龟甲或牛骨,具体步骤是:
  • 将要向“上天”询问的问题,刻在甲骨正面上;
  • 然后在甲骨背面挖几个眼,一般一个问题点对应一个眼;
  • 接下来在篝火上烧烤甲骨,直到甲骨在这些眼周围产生裂纹;
  • 最后 巫师 通过 这些 裂纹,解读 “上天” 的启示 。
注:“卜”,文 就是甲骨上的裂痕,音 就是 甲骨烧裂时发出 “噗” 的一声 。
占是算筹的直接应用 。与石子分黑白一样,算筹也分红白,用于表示正负,这发展到《易经》中就是阴阳爻 。从《易经》可以看出,算筹最早也被用于记事,卦可以认为是一种抽象的文字 。但是,卦毕竟只有64个,只能表示一些抽象的含义,无法和言语符号一一对应,为了在卜中明确的询问,老祖宗不得不将 言语化为文字符号 刻在甲骨上,这就是汉字的第一个版本——甲骨文 。
根据考古研究,我们新石器时代的先祖,就开始在彩陶上,刻画一些抽象的符号了,这些就是甲骨文的早期版本,而数字符号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然后,就是 殷商的 甲骨文,汉字基本成形;然后,是西周的大篆,由于多镌刻在金属器皿(或石鼓)上所以也叫金文;然后,就是 秦朝的小篆,收录于《说文解字》;再后,就是 隶书,多出土于 楚秦汉的竹简,汉字到这一时期完全定型;最后,就是现在的楷书了 。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汉字数字的演变过程:
  • 1,2,3 在甲骨文中 分别就是 1根、2根、3根 横线,之后没有变动 就一直沿用到现在,即,分别为,“一”、“二”、“三”;
  • 4 在甲骨文中 是 4根 横线,由于横线多容易刻画在一起,于是 到了金文,因为 4 的发音 同于 “擤鼻涕” ,于是 就将后者作为4的文字,后来到了隶书 演变为现在的 “四” 。
而 “擤鼻涕“ 的本意 被改写为 “泗”;
  • 5 在甲骨文中 是 “×”,它有5个点(4个端点+1个中心点),而人的手指刚好5个,于是“×”也表示人的手 。甲骨文中的"又",是人的手臂,其上端的”×”就是手 。
因为 “×” 和 “+” 都作为重要符号被刻画在器物上,从而无法保证方向,导致它们很难区分,于是后来,古人在 “×” 上下加了 两横(表示天地)以定位,5就演变为“沙漏”形 。之后再经历 金文、小篆、隶书 直到 楷书,最终 演变为 现在的 “五”;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