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送羊

什么时候送羊,男孩送女孩送绵羊玩偶的含义?希望女孩温婉可爱善解人意
历史上七月十五鬼节?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 ,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 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 , 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1]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 , 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 , 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 。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1-2]
【什么时候送羊】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 ,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5]
每个孩子都是从小听着老人讲的各种鬼故事长大的:中元节这天阴曹地府开门放鬼魂 , 所有的魑魅魍魉在鬼差的押解下,可在阳间活动一至数日,类似于监狱中的放风,一年只开一次鬼门 。所以到了晚上要关门闭户,有不听话的小孩儿晚上跑出去,便会被骷髅鬼母挖了心肝云云 。...详情
内容来自
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 。TA有哪些习俗又有哪些传说呢,本期专题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中元节 。110
以上内容来自于 百科校园专题团
中文名 中元节 别 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斋孤 节日时间 北方七月十五日,华南地区七月十四日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 节日起源 秋尝祭祖 [2] 节日意义 敬祖尽孝 [1] 节日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历史渊源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如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 。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 , 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故春曰祠 , 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2]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 , 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之时 。[2] [6]
融合演变
七月十四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 , 而非“鬼节”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之后道教的说法 。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 , 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 。据说中元之日 , 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1-2] [7]
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七月半”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后期的“七月半”习俗 , 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 。[1-2] [7]
三俗合一
一般认为,中元节,又名“盂兰盆节”、“鬼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 。正确来讲 , 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 , 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 。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2] [8-9]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 。佛教中的七月 , 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 。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 。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 。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 。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 。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 。[2] [8-9]
历史发展
中元节
中元节
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 , 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 , 俗道僧三流合一 。民间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举行 。如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 。”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 。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在旧时,中元节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 , 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9-11]
在20世纪20-40年代,七月十四祭祖远比“七夕”、“清明”热闹 。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七月十四节俗的首要内容 。抗战胜利后 , 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
20世纪50年代,七月半祭祖依然热闹 。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传统七月半祭祖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 , 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七月半祭祖,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 。“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七月半祭祖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七月半祭祖节却被冷落了 。
到了当代 , 虽又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七月半”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共有 。加上由后期演变成的“中元节”所赋予与鬼魅“迷信”的密切关联,所以在现有的节日体系中并没有得到突出 。如今原始内涵的“七月半”祭祀活动 , 多是民众自发地、零星地在家庭内举行,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 。[10]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 。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
民间习俗
各地习俗
国内
河北: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 。并持麻谷至田梗 , 称为“荐新” 。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 , 称为“送羊” 。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 , 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
中元节“庙普”
山西: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 。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 。又赠肉给诸亲戚 , 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 。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 , 互赠亲戚家的小孩 。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
河南: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 。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 。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 , 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
山东: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 , 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 。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
陕西: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 。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 。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
江苏: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 。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 。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 。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 , 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
四川: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 。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 , 原先住户 , 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
浙江: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 。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 。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 。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 。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
江西: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 。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 。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 。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 。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 。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 。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
福建:闽南人七月半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 , 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 。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 。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12-13]
广东:在华南地区七月十四有祭祀的传统 , 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 , 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广东人称为“七月十四”或“七月半” 。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择日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 。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 。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 。港澳地区中元习俗与广东一致 。[14]
中元节 荷叶灯
中元节 荷叶灯
广西: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祭祖节 , 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 , 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 , 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 。在广西,七月十四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 。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 , 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 。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 。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 。[12]
云南: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民间相传,每年的七月十四/十五,是鬼门关大开之日 。阎王会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烟食,所以七月也称为鬼月,这个月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9]
湖南: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 。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 。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
湖北: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 。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 , 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 , 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 。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 。之后合家聚筵 。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15]
国外
泰国: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天灯为逝去
泰国水灯节
泰国水灯节(9张)
的亡灵祈福 。
日本: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 , 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 。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 。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 。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 Para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 , 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 , 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16]
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 , 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 , 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 , 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 。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注重于祭祖及普渡 , 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 , 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 。[17]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 , 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 , 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 , 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 。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 , 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 。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18]
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 , 当地人建立了新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 , 一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 。[19]
祭祀活动
中元普渡
中元节 , 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 , 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4]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 , 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 , 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2] [8-9]
祭祖
中元节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 , 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2] [5]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 , 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 , 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20]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21]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 , 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 , 这叫做“布田”(插秧) , 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11]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 , 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2] [11]
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中元节有跳天灯习俗 。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 , 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 。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 , 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 。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22]
河灯度孤
中元节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中元节放河灯 , 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 。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 , 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 , 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2]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23] 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 , 并不显得多么要紧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 , 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 , 就得托生” 。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 。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 。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 , 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7] [11]
禁忌编辑
中元节禁忌: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 八字轻的人尽量不要夜游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4、忌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魂的食物 。5、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忌乱踩 。[24]
文学记述编辑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 , 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 。据《修行记》:“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 [25] 使用“中元节”这个词汇指代的七月十五 , 其实是“地宫赦罪日”,而民间俗信中,这一天祭祀的鬼并不专为祖先亲人,也包括了孤魂野鬼 。
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 , 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 , 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 。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 。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 。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
公羊的象征意义?羊的象征意义
羊的第一个象征意义:美德
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 。在古人的观念中 , 羊是美和善良的象征 。《诗经》中有一手首篇名为“羔羊”的诗 , 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 。羊的秉性温和,羊的意蕴有善良随和,吉祥如意 。在《说文》有“美与善同义”之说 。羊有跪乳之思 , 羔羊似乎懂得母亲的艰辛与不易,所以会跪着吃奶 。所以羔羊的跪乳被人们赋予了“至孝”和“知礼”的意义 。《春秋繁露》中记载:“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 , 类知礼者 。”
羊的第二个象征意义:吉祥如意
“羊”在古代与“祥”相通,而“祥”也可写作“吉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义 。羊也是“祥瑞”的象征 。古时候有人年初在门上悬挂羊头,交往中送羊,或者以羊作聘礼 , 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相传羚羊晚上睡觉会找一棵树找准位置奋力一跳,用其角挂在树杈上,保证整个身子悬空,别的野兽就够不着它了 。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处,最早见于《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 , 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
羊的第三个象征意义:坚韧不屈
若在清晨的时候看到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羊群一般的白云,这是生命和幸福的象征 。古罗马人也认为 , 若是当天第一眼看见的动物是羊,那就是象征着爱和幸福 。“基督自称为好的牧羊人”,因为羊具有温和与安祥的特征 。羊群在没有水草的荒野当中会顺从的跟随人走 。羊的忍耐力强,前进不止,正是羊年出生的人的特征 。外表很温和 , 但是生命力很旺盛 。
人类怎么和羊搞好关系?人类和鸡鸭、猪牛羊和谐相处,主要是要这些家禽家畜能更好的为人类提供肉蛋类食品 。
鸡鸭、猪牛羊也需要人类呵护,只有得到人类的呵护,才能有好吃的好喝的,生病了也能及时治疗,健康成长 。
人类杀死家禽家畜,也是很残忍的 , 没有办法,人类要吃它的肉!细想 , 世间一切动物哪个不是弱肉强食?只要是人能吃的,人类都会吃 。
送礼送羊肉怎么表达?送点送羊肉怎么表达?
在内蒙 。人们一般去送礼,都喜欢送一只羊 。你送一只羊,对方肯定收到礼物 。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他帮你办了事,你给他送礼 。这些都是心知肚明的 。不要把客导话放在嘴边 。你只需要把这只羊送到他家就行了 。这不是人们现在所谓的潜规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