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理改造水田养殖泥鳅 泥鳅苗怎么培育

泥鳅苗怎么培育 , 怎样合理改造水田养殖泥鳅?近年来 , 泥鳅养殖的效益还不错,归根结底就是泥鳅养殖的成本低,且技术也不复杂 。很多地区,在泥鳅养殖的发展过程中,也研发出了许多新技术 , 下面我们要了解的是铜仁市改造稻田高产养殖泥鳅试验 。
一、稻田改造
1.稻田选择
试验点位于江口县闵孝镇 。5丘面积较大、集中的稻田,共计面积9亩 。地势平坦,土壤为弱碱性黏性土,土壤肥力较高,保水性好 。周边交通便利,便于物资和产品运输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畜禽养殖场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
2. 田埂改造
沿田埂开挖 20 厘米宽的基脚沟,深度视土质软硬程度而定,挖到硬土为止,一般20厘米 。以混凝土平整基脚,单排横砌6块390毫米×190毫米×190毫米规格水泥空心砖挡墙 。每隔5米在挡墙外部再紧贴砌一空心砖柱,以保证座水后挡墙能够承受住压力 。挡墙内部以水泥砂浆粉饰,做好防水措施 。在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高于水面20厘米左右,排水管铺设在池埂底部与排水渠相连,蓄水时用PVC管套住 。
3.防逃防害设施
进排水口安装40目双层聚乙烯滤网 。稻田上方和侧面均用尼龙防鸟网覆盖,以木柱或水泥柱作为支架固定 。防鸟网设置一般高2米,以方便饲养管理和捕捞为宜 。
二、鳅苗放养
1.苗种选择
品种为台湾泥鳅 , 苗种来源为附近当年人工繁育苗 。苗种体长3~4厘米,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游动有力、体表黏液丰富、规格整齐 。
2.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在4月下旬,密度为6万尾/亩 。鳅苗种入池前用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以杀灭携带的致病菌,浸浴消毒时要注意观察泥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剧烈反应时要缩短浸浴时间 。鳅苗入池时要放试水鳅20余尾,检测池水是否会引起鳅苗不良反应 。
三、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
放苗之前,应先进行培饵 。此时水深不宜过深,可先期注水0.4米左右,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等300千克左右或多元复合肥25千克 。每间隔2~3天注水10厘米左右直至达到正常深度 。这样有利于水温提升,便于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的培育 。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位70厘米以上 。定期注换池水 , 前期可每半月换水1次 , 中后期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每10天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15~20厘米 。定期巡塘,发现泥鳅浮头时要及时换注新水 。可采取施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泼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水质调控 。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 , pH 7.5左右,水色为黄绿色 。
2.投饲管理
投喂全价膨化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泥鳅重量的 4%~6% 。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 , 泥鳅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逐渐增加,应适当增加投喂量,以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宜 。投喂采取“四定”原则,定时:每天投喂3次,分别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12点和下午6点左右 。定量:根据泥鳅的不同生长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投喂量相对稳定 。定位:泥鳅的游动能力相对较弱,为减少泥鳅长距离游动摄食,应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 。定质:保证投喂的饵料不受潮、不变质等 。
3. 病害防治
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水培饵前要彻底清塘并晒塘,选择苗种要规格统一、活动力强、体形健壮 。定期检查、加固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 。定期驱除和清理蛇、鼠、蛙、鸟等敌害生物 。此次养殖过程中泥鳅没有发生大的病害 。
四、收获上市
9月后,泥鳅规格便达到30克/尾以上 。此时可视市场情况和气温变化适时捕捞上市 。台湾泥鳅具有不钻泥的习性,可用地笼进行捕捞,剩余的将水放干后集中捕捞 。此次试验共捕获成品泥鳅9730千克 。
五、效益分析
1.投入成本
共改造稻田9亩 。投入包括稻田改造费用 65000 元,铺设防鸟网费用 9500 元,苗种费用43200元,饲料费用93400元 , 稻田租金6300元,水电、人员工资、病害防治等有关费用合计19700元 。试验总投入237100元,平均亩投入26344.4元 。
2.销售收入
共起捕成品鳅9730千克,平均亩产1081千克 。泥鳅按塘口销售平均价格26元/千克计算,销售收入252980元 , 平均亩销售收入28108.9元 。
3.经济收益
此次效益核算是把稻田改造工程、防鸟网铺设等固定设施投入计算在内,稻田改造一次投入可使用 6~10 年,防鸟网可使用3年 , 第二年养殖则可节约成本约每亩8278元 。
六、小结与讨论
1.泥鳅是一种大众化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前景较好 。在铜仁地区,泥鳅价格与鲟鱼价格差不多 , 但养殖泥鳅投入要小得多,技术门槛更低,更能为普通农户所承受 。养殖泥鳅应选择台湾泥鳅 , 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苗种来源有保障 。
2.本文介绍的改造稻田养殖泥鳅模式是一种在铜仁山区更容易推广的模式 。山区百姓思想更为保守 , 流转土地时不允许破坏稻田边界、土质和面貌 。相较于直接挖田成塘 , 本文的模式改造成本略高,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往后盈利可达每亩万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
3.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漏、防害和养水,田埂改造时 , 务必做好防漏措施 。稻田的选择要远离大河大沟,防止洪灾损毁 。防害设施要配备完全,定期巡塘,定期清除敌害生物 。暴雨天气尤其小心 , 务必经常巡塘 。塘中可适当种植水葫芦、水白菜、水花生 , 为泥鳅生长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
4.苗种投入约占养殖成本的20% 。台湾泥鳅繁殖的技术门槛不高,建议大规模养殖时,苗种以自繁为主,降低养殖成本
白肚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 。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 。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
泥鳅的养殖技术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 。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 , 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 , 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
泥鳅的养殖技术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 , 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 。水质要求肥、活、爽、嫩 , 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 , 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
请问刺鳅养殖技术有哪些?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 。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 。面积100~300平方米 , 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 。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 。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 。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 。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 , 3%~5%;7~8月,10%~15%;9月,4% 。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 。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 , 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
刺鳅科,刺鳅属 。俗称:倒鳅,钢鳅,刀鳅,石锥 。英文名:Spiny eel。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 。头长而尖 。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 , 其长度约等于眼径 。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 , 近眼前缘 。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 , 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 。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 , 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 。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 。胸鳍小而圆 , 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 。
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 , 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 。体鳞细?。嘞卟幌灾?。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 。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 。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 , 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 。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 , 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 。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 , 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为底栖性鱼类 。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 。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 , 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 。
野生泥鳅怎么养殖?泥鳅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 , 有水中人参之称,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野生的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人工养殖泥鳅兴起 。在经过近年来的调整,泥鳅的养殖业发展迅速 , 加上市场价格稳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下面来亲农网看看泥鳅的养殖技术吧 。
泥鳅的养殖技术
1、场地准备
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 。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 , 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 。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 , 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
泥鳅的养殖技术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 。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 , 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 , 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 , 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
泥鳅的养殖技术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 , 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 , 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 。水质要求肥、活、爽、嫩 , 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 , 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
泥鳅的养殖技术
4、饲料投喂
要想泥鳅生长快速,快速增膘 , 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 , 粒径在2.3毫米以内 。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15度左右时 , 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而水温到达20-28度 , 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 , 这时的投喂量达3%-4%,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 。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 , 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 , 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
泥鳅养殖的利润怎么样?1、泥鳅养殖成本计算我们采用的泥鳅养殖模式为围网养殖我们以一亩为单位进行计算:养殖场地租赁费:一般为400-600元/年,有的地方可能更低饲料:6000-7000元苗种:每亩投放10万尾,每万尾800元,10*800=8000元网具:400元:渔药及消毒药物:100元水电:200元其它:1000成本核算16000-17000元
2、养殖利润计算:10万苗种经过6个生长月饲养后产量可以达到2000斤左右,每斤泥鳅价格按最低十五元计算2000*15=30000元 。扣除成本纯利润13000-14000元这样的利润可想而知,泥鳅养殖的有利可图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怎样合理改造水田养殖泥鳅 泥鳅苗怎么培育】3、当然,上面的计算方法,都是按照普通、平均标准为依据 。如果考虑到技术水平、市场价格波动因素,以及其它无法预期因素的影响,则每一个个例 , 在结果上,也会有较大差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