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的鱼一年了还是老样子这是为什么 鱼颜色发怎么办( 四 )


此病多发生在亚硝酸盐高,塘底有机物多 , 水环境极不卫生的鱼塘 。或在发病季节动网以及从外面抽入带病菌的水又没及时有效的进行消毒的鱼塘,病菌在鱼塘大量繁殖进而感染鱼体 。此外,养殖鱼类体表受伤后,养殖水体中的病原菌就可经过伤口乘虚而入,导致鱼类发病 。引起鱼类受伤的原因除了拉网、运输等操作外 , 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以及一些固着类纤毛虫的感染也是很重要原因 。
如前所述,鱼类烂身病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一旦发生,治疗起来相当困难,死亡率非常高 , 因此该病的有效控制,主要还是要靠平时的预防 。通常可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几条:
1.避免寄生虫的感染
从烂身病的病因可以看出,外伤是造成鱼类烂身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 而外伤除了拦网、运输等操作可以引起外,还有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的感染也可引起,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控制好寄生虫的感染,减少外伤 , 避免烂身病病原的入侵
2.保持良好的水质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到了养殖中后期,各种养殖鱼类的摄食量和排泄量都很大,水质极易恶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水质管理,适时调节水质 。如可以根据水质的恶化程度,及时泼洒一些化学的或生物的水质改良剂,严重时,还可以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掉一部分水,使水质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
3.投喂优质饲料
黄颡鱼对饲料的蛋白要求很高,因此需要选择一些相对比较好的饲料进行投喂 。
4.定期进行保健
当前高密度集中化养殖,一方面带来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增加了动物机体的易感性,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好内、外保健两方面的工作,定期采用改底、调水、培菌,同时投喂定期内服保肝护胆的药物,提高鱼体的代谢能力和抗病力 。
5.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的水质管理、投饲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养殖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疾病防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部分的发病池塘,在养殖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待提高的方面 。因此要减少烂身病的发生,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是极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虽然说烂身病一旦发病后,治疗难度非常大,用药疗程也较长,但只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 还是可以再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的 。
第一步:调水、解毒
由于发病鱼塘大多亚硝酸盐浓度较高,水面有死鱼尸油,而且养殖户多用过毒性较大的烈性消毒药和杀虫药,所以只有先调水、解毒,才能提高后续用药的效果 。
第二步:消毒
为防止病原扩散,消毒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常情况下,发病后鱼体质较弱 , 不宜选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 宜选用复合碘溶液、戊二醛溶液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消毒 。
第三步:内服药物
消毒后再内服消炎生肌的药物,可适当的使用一些可以杀菌的抗生素药物,搭配着中草药使用,可以达到消毒杀菌、解毒的功效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