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绿化有哪些小气候效应

城市绿化有哪些小气候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中工业余热和生活余热的存在以及蒸发耗热的减少等原因,而形成的城市市区温度高于郊区温度的一种小气候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 , 郊区气温变化很?。乔蚴且桓龈呶虑?,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 , 所以高温的城市区域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甚至更多 。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以上 。美国人原喜欢宽大、舒适的轿车,但是这些车耗油量大 , 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更加严重 。为了节约能源,也为了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美国政府决定资助一项研究:在若干年内开发出百千米油耗几升的节能车 。如果这种车研制成功的话,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
正是因为美国加强了对汽车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所以美国的环境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里曾是美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如今其汽车保有量是北京的8倍 , 却依然天空蔚蓝、空气清新 。
法国地铁
法国巴黎在控制汽车污染上可以说是出奇制胜 。那里的人都喜欢乘坐由电力牵引的公交车(主要是地铁和区域快车),这种车是巴黎最普遍的公共交通方式 。巴黎普通的公共汽车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是小汽车的1/3,电力牵引公交车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接近小汽车的1/20 , 那么平均一辆小汽车每乘客千米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公交车的多少倍呢?我们需要计算一下 。平均一辆公交车由0.87辆电力汽车和0.13辆普通公交车组成,所以一辆公交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是0.87×(1/20)+0.13×(1/3)=0.08683,取倒数后得到12,所以小汽车交通的每乘客千米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公共交通的12倍 。看来法国的公共交通的确为其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除了二氧化碳排放上减少了很多,法国公交车在其他方面也比小轿车有优势 。公共汽车每乘客千米的一氧化碳排放量仅占汽油小汽车的1/25,每乘客千米的微粒排放量仅占汽油小汽车的1/4 。不过 , 这些优势主要是电力牵引的功劳 。
对于世界各大、中等城市来说,汽车交通需要面对的另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拥堵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每天有6.7万辆汽车挤进狭小的城市中心,几乎使整个交通系统瘫痪 。一位市政官员说:“多年以来,整个城市被迫适应汽车;现在,汽车必须反过头来适应城市 。”正是因为荷兰交通拥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使得荷兰人人都会骑自行车 。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的样式也不断推陈出新 。各种新型汽车在车型、结构和材料等方面不断地有所突破——车型的流线越来越顺畅 , 不但看起来有种优雅、华贵的“气质” , 而且还可以减小空气阻力,提高时速;车厢空间越来越大 , 汽车的座位也越来越舒适、安全;汽车的材料开始选择质量轻、强度高的品种,这样可以减轻自重,提高载重 。总之,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 。
汽车除了向舒适、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在环保技术上也快速发展着,环保汽车将成为21世纪汽车发展的主流 。面对日趋严峻的环保形势,世界汽车工业界认为,要使汽车工业产销两旺,在保持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推动汽车环保技术,开发出环保型汽车 。其主攻方向是降低废气排放,减少燃料消耗 。
主要战略措施有3条:①推广混合动力系统,即采用燃油发动机和电气动力组合驱动方式,开发“准绿色发动机;②研制车用电池供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蓄电池,开发出无废气排放的“绿色”发动机,其中以氢为燃料的电池已取得突破性进展;③使用替代燃料,如天然气、酒精、甲醇和氢气等,以达到“准绿色”环保汽车标准 。
绿色环保汽车
为此,北美、欧洲和日本的汽车业在汽车环保技术上的投资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5.5%上升到90年代前5年年均增长率8.5%,而1996年以后年均增长率达12%以上 。韩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汽车业更是加大环保科技投资,目前这3个国家都已开发成功环保型汽车 。其中韩国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将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墨西哥已与美国联合发展电动汽车 。
除了大力开发“准绿色”和“绿色”发动机外,世界汽车制造商们为了加快发展环保型汽车的步伐,正在扩大与电子业的合作 , 希望通过普及电脑使汽车发动机的“绿色效应”达到理想水平 。1998年9月 , 世界五大汽车制造公司,即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及法国雷诺汽车公司作出决定,联手实现车用电脑标准化 , 旨在使电脑在开发环保型汽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近年来,“绿色汽车”成了一个热点,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绿色汽车”可不是指颜色为绿色的汽车 , 而是指环保型汽车 , 这种汽车有3个突出的特点:
(1)可回收利用在环保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规定汽车厂商必须建立废旧汽车回收中心,宝马公司生产的汽车可回收零件的质量占总质量的80% , 而他们把目标定为95%!几乎整辆车都可以重新利用了 。从总体上看,美国是世界上汽车回收最好的国家,每辆汽车的75%都可重新利用 。
(2)低污染如今 , 汽车废气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十分重要 。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汽油,这种汽油含有一种称为含氧剂的化学物质,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大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法国的罗纳—普朗克公司发明了一种具有“显著催化性能”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能够消除汽车发动机上散发出的90%的粒子和可见的烟,并在国外的公共汽车上进行了成功的试验 。
(3)低能耗降低能耗就意味着要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那么排放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也就相应减少,从而也减轻了污染 , 从这个角度讲,低能耗和低污染是并存的 。日本就深谙此道 , 1999年日本推出一种汽车节能装置 , 可以节省25%的燃油,同时排出废气量可减少80% 。此外,“绿色汽车”还有降低噪音的功能 。
汽车的发明至今不过100多年,然而汽车就像一支支贪得无厌的吸嘴,会把地球上蕴藏的石油吸吮而尽 。世界每天消耗7000万吨石油,驱动超过6亿辆汽车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全球性的热门话题 。汽车采用替代燃料不仅是因为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是因为要解决石油资源日益贫乏的问题 。据预测,世界石油储量仅够维持45年 。
发展绿色环保车已成为各国科学家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 。早在1976年,美国就公布了《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及演示法》,为电动汽车的开发研究及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电池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动汽车的一个难题,为此,1991年美国组建了先进电池基金会,分两个阶段开展研究 。
日本也不甘落后,近年来日本在其汽车制造业的经营策略调整中,有意减缓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他们精简产品种类、拉长产品周期,用节省下来的资金研制绿色汽车,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
(1)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绿色环保汽车最理想的能源是电能 。它彻底解决了内燃机汽车的排气污染问题,是一种最有前途的替代汽油、柴油的汽车能源 。用蓄电池电能作为动力的汽车,称为电动汽车,又被称为“零污染汽车”或“超低污染汽车” 。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噪声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 是现有交通工具中除内燃机汽车以外发展最快的运输工具之一 。
翻开历史 , 我们就会发现,电动汽车不是一个新名词,它甚至比内燃机汽车出现的还要略早一些 。
在电动汽车的研制上,英国走在最前列 。1873年,英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 。1892年,美国在芝加哥展出了他们研制的电动汽车 。
法国紧随其后 。1881年法国的一位电气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对车辆产生了好奇心,他第一次把直流电机和迷你城市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用于私人车辆,并在1881年8月到11月在巴黎展出了第一辆电动车辆——电动三轮车 。这辆重54.43千克的三轮车由1台电机和6节普兰特二次电池带动 。车辆、乘车人、电池和电机的总量为158.76千克,车辆的时速达到12千米 。它引起了轰动,人们把这一变革称为“不流血的革命” 。
然而,美国人却强化了电动汽车的魅力 。1898年,美国人冉尼和杰纳齐驾驶的电动汽车,在法国举行的爬山竞赛中把其他参赛的蒸汽汽车和内燃汽车都抛在后面,一举夺冠,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注意 。
到了20世纪初期 , 随着蒸汽汽车的日益衰落 , 电动汽车便开始大显身手了 。这时,在伦敦和巴黎市区相继出现了电动出租汽车 。从1912~1920年,电动汽车的发展达到了高潮 。在这期间,仅美国经营的电动汽车制造工厂就达20家,年产汽车约5000多辆 , 全国拥有电动汽车接近3.4万辆 。
但是,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充电时间太长 , 行驶路程过短,费用也高,所以,内燃机汽车得以蓬勃发展,而电动汽车则逐步消失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电动汽车又逐步显示出它的优势,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有逐步繁荣的态势 。尤其是在一些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家族中的一位“后起”之秀 。德国报纸上称未来10年内汽车业的竞争将是低污染、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上的竞争 。现实也的确如此 。仅在电动汽车这方面,各个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就已经是你追我逐了 。
美国首开先河,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混合电动车,1998年开始全面推广混合动力城市公共汽车,并已开始趋向产业化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生产出一种混合燃料电动汽车,它的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千米,尤其是电动马达前轮驱动式汽车,从启动加速至时速96千米仅需7秒钟 。日本紧追其后,丰田公司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现在供不应求 。其耗油量很低 , 仅3.6升/千米 , 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汽车 。该公司已推出了商品型混合燃料车,该车1升油可行驶28千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为之鼓舞的数字 。
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2000年9月号报道,正当人们推崇电动汽车,认为这是实现“零排放”的最好选择的时候 , 一种新一代的无污染的内燃发动机即将诞生 。据说,新一代的内燃发动机不仅十分高效,而且十分洁净 , 以至在空气污浊的日子里 , 这种发动机所排放的废气甚至比司机呼吸的空气还要干净 。如果这种无污染汽车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 那无论是对环境保护 , 还是对汽车厂家,对消费者都是一桩幸事 。
(2)太阳能汽车太阳把光明和温暖送到了人间,太阳能同时也成为地球上重要的能源 。太阳能是真正洁净的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污染,而且,太阳能还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不像石油 , 再有四五十年就可能会枯竭 。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再把电池安装在汽车上 , 电池释放的动能驱动着汽车到处跑,这种汽车就是新型的太阳能汽车 。
早期的太阳能汽车是在墨西哥制成的 。这种汽车,外形上像一辆三轮摩托车,在太阳照射下 , 太阳能电池供给汽车电能 , 使汽车开动起来,这种汽车的时速可达到40千米 。但是这种汽车每天所获得的电能只能行驶40分钟,所以应用的意义不大,却为太阳能汽车的探索作出了贡献 。
目前,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和印度等国家都已研制出太阳能汽车,并进行交流和比赛 。
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前几年还是作为概念车的太阳能汽车 , 现在已具有了一些实用价值 。这是彻底意义上的绿色环保车 。但太阳能汽车要真正替代内燃机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3)氢气汽车氢气作为动力燃料,已广泛用于各种空间飞行器 , 由于氢气中不含碳元素,因此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碳 , 比甲烷(CH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更洁净,此外,它是资源最丰富的化学元素之一,以至于科学家将21世纪喻为“氢的时代” 。氢燃料电池很有可能成为汽车最佳动力源之一 。
目前在氢气汽车的开发上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加拿大温哥华巴拉德电力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无污染的绿色汽车 。这种汽车上装有氢气燃料箱,氢气燃烧后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以此作为汽车动力 。由于这种汽车噪声小,不排放有害尾气,因此对环境没有危害 。
虽然各国在研制氢气汽车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但专家估计,要使之真正商品化还需几十年左右的时间 。
(4)酒精汽车在巴西,酒精汽车曾经最为流行 。为减少石油进口,巴西从1974年开始实施酒精代替石油计划 。1986年,巴西用甘蔗生产了150亿升酒精并用于汽车燃料,约占该国汽车燃料的50% 。
(5)甲醇汽车最近,日本甲醇汽车公司生产的首批甲醇汽车在东京投入运营 。美国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也在研制生产甲醇汽车 。
英国展出一款可以使用甲醇、乙醇和汽油燃料3种燃料驱动的骑车(6)天然气汽车目前世界上天然气汽车已达500多万辆,约占汽车保有量的1% 。同传统的汽油汽车相比,液化石油气汽车运行成本只有汽油车的65% 。天然气价格比汽油低1/3,故天然气汽车可以节约20%的费用 。更为重要的是天然气汽车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与汽油车相比,在排放的污染物中 , 一氧化碳减少了90%,碳氢化合物减少了80%,氮氧化物减少了87% 。
(7)“饮水”汽车人们设想用当代最高级的能源——核能作为汽车动力源 。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氢、氘等,将从海水中提取氘的装置与核反应堆装置配套使用,汽车就能拥有用之不竭的能源 。这种“饮水”汽车其实是核能汽车 。
(8)“噬菌”汽车气态氢是一种无污染、高热值的燃料 。人们已经研制成功用光合作用培养细菌来生产氢气,这种汽车时速可达200千米 。
(9)“侏儒”车美国还研制了燃烧效率比现有汽车高3倍的、风靡欧洲的电动“侏儒”车,该车具有速度高、低公害、易操作和微型化等众多优点,这种新型绿色汽车已经开始进入实用化的阶段 。
(10)碳素纤维汽车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最近推出一种以碳素纤维为车身的汽车,这种汽车的最高时速可达176千米,被专家们称为“绿色汽车的楷模” 。据德国宝马汽车公司测算,目前仅欧洲每年退出使用的汽车就达2000万辆,其中宝马公司年报废汽车将达到25万辆,因此,如何有效地回收利用材料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 。
树木为什么可以调节气温?原因: 夏天,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速度比较快,能迅速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水分的蒸带走热量,森林里就凉快下来了;冬天 , 树木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都变慢了,热量很难散发出去,而且阳光直射进林间,也能使森林的温度升高,所以森林里就会比较暖和 。森林不仅能调节自身的温度,对整个周边环境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其它重要作用: 森林是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 , 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是“地球之肺” , 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 。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 。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许多树木都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臭椿、桧柏、女贞、橡树、红柳、木槿、榆树、马尾松、法国梧桐等 。树木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 。这些气体通过绿化林带,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 , 或变成氧气 。森林能涵养水源,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 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 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 。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 。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树木的叶子就像一把大?。?可以不让雨水直接冲刷地面;树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都可以吸收一部分水 。森林能防风固沙 , 制止水土流失 。狂风吹来 , 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 。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 。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 。我们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吗?最有效的帮手就是森林 。此外森林还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 据测定 , 在高温夏季,林地内的温度较非林地要低3℃-5℃ 。在严寒多风的冬季 , 森林能使风速降低而使温度提高 , 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此外森林中植物的叶面有蒸腾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围空气湿度提高 。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会灭绝 , 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
威海市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挺好的 。气候适宜 。威海的城建风格和城市绿化是由风格有特色的 , 同时威海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也被联合国评为“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 综合环境与城市服务来看,威海在中国北方独树一帜 。威海旅游景点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是刘公岛了,在威海旅游绝不能错过环海路沿线的风景,山海相依的景色美不胜收 。如果要去岛屿玩的话,推荐荣成的海驴岛,许多候鸟在上面栖息;如果是冬天可以去荣成天鹅湖拍照,每年的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天鹅在这里栖息,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色了 。威海市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 。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 。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暧、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
如果气温持续上升不降将会发生什么?你相信吗?如果地球升温6度 , 地球上大部分生命可能都会毁灭!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升高3度,北极圈的夏季不会再有冰了,亚马逊雨林也会逐渐消失!如果气温上升6℃ , 你知道世界会怎么样吗?
08年美国的一部纪录片《改变世界的6℃》能很好地解答你的问题,简短理解和整理了一篇讲述这部纪录片的文字,能很好地回答你的问题 。
简单来说: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上升1度那会怎样 , 北极圈每年会有半年的时间不结冰,印度洋北部,世界最大的海湾 , 孟加拉湾沿岸的城市会被淹没,无法孕育台风的南大西洋也会接受台风的洗礼 。
美国西部的灌溉农业区畜牧区和会承受严重干旱,导致全球谷物和肉类产品短缺 。
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受到气候的影响,会极大影响世界的粮食危机 。
听起来好像跟我们没太大关系,但在再往上一点 , 就开始严重了 。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上升2度加拿大北部冰原会变成森林带,太平洋上很多岛国可能会全部沉没,以及格林兰岛的狗群可能会消失 。
雪橇犬,曾经是格林兰人必须的交通狗狗 , 很多年前他们拉着人类在海冰上穿梭,帮助人类打鱼捕猎,然而如今冬季海冰变得稀?。蠹抑苯涌票牒#?狗就派不上用场 。
大自然耗费15万年,打造的格陵兰冰盖 , 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海中,这些冰川在两天内融化的水量,就足够纽约用水一年 。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升高两度,格陵兰冰盖会开始全面溶解,它蕴含的水量 , 能让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 。
等到它全部消失 , 全球很多海岸城市包括纽约、上海、等等都会被淹没 。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升高3度北极圈的夏季不会再有冰了,亚马逊雨林会逐渐消失,厄尔尼诺现象变为常态,热浪将会袭击人类城市 。
2003年的夏天,欧洲承受了热浪袭击 , 约有3万人死去 。
仅在法国,8月10日一晚上死去的人数就在2,500-3,000人 。
因为巴黎的屋顶是金属制的 , 过去用来抵御冬季严寒,没想到在那个夏天,在金属和太阳的合理作用下,家变成了烤炉 , 而欧洲人不爱装空调,惨剧就这样发生 。
然后是亚马逊雨林,你应该知道他的重要性,为什么他会消失 , 因为亚马逊河会干涸 。
2005年亚马逊河就承受过一次超级大旱,一个支流完全干掉了,干旱过后就是烈火,那年夏天,亚马逊在燃烧,超过2500平方公里的雨林被烧毁 。
亚马逊雨林的雨水有五成来自树木,森林消退后,雨水会越来越少 , 越来越干旱,然后就是下一次大火 。
百年一遇的罕见风暴会成为家常便饭,海水变得更暖,制造台风的能量会大增 。
有研究指出,过去30年来强烈风暴的数量翻了倍,而地球从未见过的6级飓风,也有可能会在升高3度的世界诞生 。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升高4度升高就真的是一片狼藉了,世界上很多三角洲会被淹没,让10亿人无家可归 。
最大海湾上的孟加拉国会被冲垮,沙漠埃及会成为水之国,而水城威尼斯则会完全变成水底城市 。
地球冰川全部消失,数十亿人的淡水来源会被剥夺,西南极大冰原的全面溶解 , 开始造成海平面持续上升 。
几条世界最大河可能会干涸,就拿恒河来说 , 它是印度10亿人的淡水来源,它的水源是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但冰川已经连续消退很多很多年了 。
1891年 , 有人在山脚的一块石头上刻下了冰川边缘的标记,如今冰川已经退到了高山之上,有卫星影像也拍下了喜马拉雅冰川严重消退的证据 。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升高4度 , 海平面可能上升1米,全球海岸城市会吃大亏,超大城市纽约,可能会经常变成超大游泳池 。
因为纽约多数基础设施都比海平面低,就算是零几年的时候,纽约地铁系统每天都要抽出约37800吨水 。
可想而知,如果海平面大幅上升 , 再加上超级台风袭击,纽约就会遭遇拍电影般的灾难,部分地区会被7.6米高的积水淹没 。
地球平均温度升高4度,人类文明已经快顶不住了 。
那再往上呢?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升高5度地球的不适宜居住区,会慢慢延伸到南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很多大城市的水源会枯竭,气候难民会达到数亿人 。
到时候人类社会具体会发生什么改变,这部纪录片无法给出答案 。
如果地球平均温度升高6度海洋底部就会看见无限的荒芜,沙漠在各大洲蔓延,把人类逼到两极,天灾成为家常便饭 。
某些全球最大的城市已经沉没在水中,成为水底文明 。
如果这个6度成为常态,就真是世界末日级别的灾难了 。
6度听起来没什么,很多地方一天就有6度变化,但全球平均温度升高6度 , 竟有这样可怕的后果 。
谁能想到这是2008年的纪录片,过了这么久,他提出的担忧并没有被解决 。
十多年来,全球平均温度还是升高了零点几度 , 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节能!
在家尽可能关掉待机的电器 , 那种小红灯亮起来的待机状态 , 还是在耗电的 , 完全关掉它既省电费又节能减排 。
根据纪录片说法,如果美国每个家庭都消除了待机耗电量,估计能减少至少18座火力发电厂 。
如果每个人都帮忙节能一点点,合起来就是巨大的改变 。
纪录片还提供了几个方案:
比如太阳能发电,比如风力发电,也提出了这些新能源的难处,他们都太看老天爷脸色了,天气一旦不理想就难发电 。
全球需要200万座以上的风车,才能取代所有燃煤发电机 。
还有一种危险的科技核聚变,当然这项科技还成败未卜,比如契尔诺贝利 。
这部纪录片还提出了一个奇妙的设想,在外太空布置100万面镜子,每面大概0.9平米,这样就可以反射太阳光,阻挡足够的热能让地球温度下降 。
如果不靠自己,那就靠地球喽!
地球在距今,一亿四千四百万年至6,500万年前,早就有过全球变暖,那时候恐龙称霸 , 猛烈的火山活动,让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激增6倍,导致全球平均温度极速升高,然后恐龙没了 。
然后地球用数百万年排掉了这些二氧化碳,埋地底下 , 再经过数百万年,这些吸收了太阳能量的数十亿吨二氧化碳碳 , 在地底下成为化石 , 制造出大量煤炭与原油矿藏 。
这个故事的讽刺性你察觉到了吗?
地球花了那么多年,把曾经毁天灭地的炭埋起来,而现在人类一点点把它们抽出来燃烧,重新把它排回空中,再度导致全球变暖 。
地球当然有能力搞定温度问题!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历时百万年的修复,可能早就淘汰了人类!
看看恐龙的命运就知道了!
所以节能减排,节约每一份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 。
北方园林的关键词?关键词:北方园林;绿地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主题性;生态化;美学意义
一、北方园林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绿化有哪些小气候效应】我国的园林造景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即各具特色的南、北方园林 。园林的研究成为我们为重建周围栖息环境而做出的重大跨越 。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南北方园林的差异 。正因差距的存在 , 我们总结了南方园林建设中可吸收的精华之处、北方园林中最博大精深的民俗特色以及北方园林的荡气回肠的历史底蕴 。我们北方园林的建设是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 , 南方的经验以及外国的经验 。只要是合理的、适用的就可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将各种文化融汇贯通,形成新的北方园林的文化形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