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鬼的故事读后感悟( 二 )

读了三遍 , 我才有些许了解 。当阿太摔伤不能动的时候 , 她哭喊着:我的乖曾孙 , 阿太动不了啦 , 阿太被困住了 。灵魂自由的阿太 , 却被这皮囊 , 因这肉体被困住了 。一生坚强的阿太 , 一生狠心的阿太 , 此时终于展现出脆弱的一面 。这样的阿太 , 可以无惧生死 , 可以无谓病痛 , 唯一忍受不了的是因为这“皮囊”动弹不得 , “皮囊”某些时候 , 真的会困住魂灵 。一遍又一遍 , 我越来越理解阿太了 。她人生最大的哲学叫“自由” , 正因为她拥有自由的灵魂 , 所以面对生离死别 , 面对肉体的疼痛 , 她都能挺过 , 唯一过不了的 , 是自己因“皮囊”的限制而失去的自由 。她所谓的舍得 , 不过是她心里相信 , 失去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所以她留给黑狗达一句:没有了“皮囊”这个包袱 , 来去多自由 。黑狗达说自己不明白以前阿太告诉他的话的意思 , 是阿太的遗言让他恍然大悟 。原来 , 生命本多轻盈 , 都是被这肉体和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 , 所以才失去了自由 , 肉体是拿来用的 , 不是拿来伺候的 。我们对生的欲望 , 对权钱利的向往 , 对肉体的珍惜 , 将我们困在了自己营造的“皮囊”里 , 没有了自由 。肉体本就不是用来伺候的 , 我们不能局限于这个“皮囊” , 应该尽可能去追寻自由 。回到题记那句话:生活是否永远如此艰辛 , 还是只有童年如此?总是如此 。现在看看 , 生活为什么艰辛 , 因为我们有欲望 , 对生命的欲望 , 对爱的欲望 , 对权力的欲望 , 对金钱的欲望 , 我们对一切美的、好的以及对的都有欲望 。这些欲望就是牢笼 , 困住了向往自由的灵魂 , 困住了自己的心 。对于肉体 , 我们太过爱惜 , 对于皮囊 , 我们太过珍惜 , 伺候着肉体 , 背着沉重的欲望的“皮囊” , 我们终究不快乐 , 我们终究失去了自由 。人的一生 , 总是和“皮囊”相伴 , 所以纵使像阿太这样懂人生的人也会被肉体困住 , 因“皮囊”疲惫 。当她离世 , 那一句:没有了“皮囊” , 来去多自由 。也恰巧使人明白 , 原来 , 她的“舍得”是因为女儿终于摆脱了“皮囊” , 获得了永久的自由 。黑狗达很幸运 , 能遇见这么一个活得明白的阿太 。我也有阿太 , 可她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 所以我不太了解 。只是听奶奶讲起她婆婆 , 据说 , 当年阿太眼睛不好使 , 喂馒头给两岁的曾外孙女时 , 把馒头全塞进她鼻子里和耳朵里 。她何曾不是受了这肉体的限制呢!而今 , 她早摆脱了皮囊 , 在天堂 , 一定是来去多自由吧 。现在 , 我明白了 , 蔡崇达以“皮囊”为书名 , 足够大气 , 这两个字足够驾驭全书 , 绝对的名副其实 。rr蔡崇达:人生有荆棘 , 春光需要一点点努力的积累35年前 , 一个小男孩出生在福建泉州晋江小镇 。因为是超生 , 所以 , 他的出生虽然满足了家族中拥有一个男孩的愿望 , 但也导致父亲被开除公职 , 同时还被罚了三年的粮食配给 。失去工作的父亲沉沦郁闷 , 身体状况与日剧下 , 当他长到16岁的时候 , 父亲中风 , 留下偏瘫后遗症 , 从此卧床8年整 。好在母亲坚强 , 伺候父亲的同时撑起这个家 , 还自己设计图纸给全家盖了房子 , 也因此 , 欠了一屁股债 。贫困 , 拮据 , 入不敷出 , 这些字眼伴随着这名少年的成长 , 人生充满了灰暗 。还好 , 他一直学习不错 , 酷爱写作 , 考上了师范学院 , 最终勇闯北京 , 大四毕业就被录取成为《新周刊》深度报道采访人员 , 开始了人生转折 。之后 , 24岁的他担任了《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 , 27岁时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 , 30岁又担任了《中国新闻周刊》主编 。2014年 , 他从媒体去职 , 出版了自己的首本散文集《皮囊》 。他 , 就是蔡崇达 , 曾经国内最好的特稿采访人员之一 , 也是国内媒体最年轻的主编之一 。从媒体去职后 , 2015年6月 , 他创办了服装品牌孵化器“MAGMODE名堂” 。如今 , 又是两年过去了 , 《皮囊》依然占据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 , 我手中拿到的原书被出版社标注2017年5月第46次印刷 , 印数已达169万册 。最初 , 他预计也就卖几万本吧 。在蔡崇达从事特稿采访人员工作时 , 他写得最为经典的作品就是《审判》 , 是当年轰动全国的关于药家鑫案件的一篇重要报道 。2011年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 , 亚洲出版协会最佳报道大奖等诸多奖项 。应该说 , 他对于中国非虚构写作有着特殊贡献 , 业内也一片褒扬 。俗话说 , 人红是非多 , 当2014年他的《皮囊》面世后 , 销量一路飙升的同时 , 褒贬也各不相同 。有人说他写得过于用力 , 特稿痕迹严重;有人说他是凤凰男 , 罹患直男癌;也有人说从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自己生活过的小镇 。不知是争议导致的畅销还是文字本身具有的魅力 , 存在即是合理 , 好奇害死猫 , 我还是利用休息时间开始捧读 。真实真实是我的读后第一个关键词 。可能因为作者是长期从事非虚构写作的 , 很多人觉得他书中文章缺失了散文的语言美感和韵律 , 写得过于用力 , 但我却觉得他写得很真实 , 耐读 , 也就不计较是什么文体 。在《母亲的房子》一篇中 , 他记录了母亲在老家修建房子的过程 。本来家里因超生被罚款 , 父亲又病重 , 还有上学的孩子 , 整天都靠吃菜场捡拾的烂菜叶度日了 , 母亲却要将辛苦攒下的10万元钱先修建新房子 , 而这时 , 他们并非居无定所 , 还有套老房子 。但是母亲就是那么执着 , 家庭会议上 , 谁劝她也不听 , 就像商场里看到心爱玩具的小女孩 , 倔强地重复着她的愿望 , 甚至都累得突发盲肠炎住院手术 , 终于把房子盖了两层起来 , 可是也欠了不少外债 , 生活更加艰难 。房子修了两层 , 家里刚平静几天 , 父亲又开始没事找事 。因为长期生病心理失衡 , 不停在外指责母亲不把钱留着给他看病 。这时 , 小镇上的乡邻也议论纷纷 , 唾沫星子淹死人 , 母亲内忧外困之下撑不住了 , 想到了吃耗子药自杀 。蔡崇达三姨给他打电话 , 他匆匆赶到家 , 看到摆在母亲面前那碗较之平时浓稠的瘦肉人参汤 。他上前就把汤端走倒进了下水道 。这个举动也揭开了全家的一个秘密:“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 , 想一死了之的念头一直像幽灵般缠绕着我们 , 但我们彼此都没有说出那个字 。我们都怕彼此脆弱 。”经过这一遭 , 这个耗子药反而医治了这个因残疾因贫穷而充满怒气和怨气的家庭 。母亲没死 , 这个家也没倒下 , 后来 , 房子又盖了两层 , 成为小镇高地唯一的四层小楼 。多年后 , 无论作者走到哪里 , 他都觉得 , 一辈子 , 有家可回 。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农村老家人攒点钱就盖房子的心理 , 可是书中关于母亲盖房子的真实记录 , 通过母亲的倔强顽强执着 , 告诉我们 ,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困难 , 不要放弃 , 再走几步 , 天无绝人之路 , 老天爷总会给路的 。坚毅坚毅是本书读后的第二个关键词 。很多读者都因为作者对于童年小伙伴 , 中学和大学同学的描述觉得作者冷酷 , 带着胜利者的姿态记录过往而反感 。其实 , 我觉得是因为作者的成长经历 , 那些年的贫穷 , 那些被小镇人们看到后远远躲着走的印记 , 造成了他早早就学会了如何包裹自己 , 如何有目标地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人生 。蔡崇达后来总是被媒体津津报道的是24岁成为主编的璀璨人生 , 可是看他成长的过程 , 无不付出坚毅的忍耐 。他小学成绩很好 , 每次都是年级第一、二名 。家中贫寒 , 母亲小学都没有毕业 , 还要忙着养家糊口 , 谈不上对他学业上的帮助 。从《天才文展》和《厚朴》两篇文章中 , 可以隐约看到他自己艰辛努力的过程 。初中 , 他迷上写作 , 爱上哲学 , 喜欢独自思考 , 整天迷迷糊糊 , 魂不守舍 。母亲担心他出毛病 , 给他介绍了文展做好朋友 , 私下把他的很多作品扔进了灶膛烧毁 。他从小伙伴文展身上学到了人生要拥有目标去生活 , 但是 , 他也很快发现了文展总是好高骛远 , 不脚踏实地 。渐渐地 , 他觉得和文展说话 , 如同和一个人在水里纠缠 , 你拉着他 , 想和他一起透口气 , 他却拉着你一起往下坠 。他特别感谢文展的是 , 不要想太多太长远的事情 , 专注做好眼前的一点事情 , 然后期待 , 通过脚踏实地做一点点小事 , 或许哪天能累积成一个不错的景观 。起码是自己喜欢的景观 。于是 , 他选择了走自己的路 。不上中专 , 考高中 。在高中时代 , 蔡崇达痴狂写作 , 成为学校文学社社长 , 有时一晚上写几万字 。他的高中老师接受采访时曾说:“高二下学期的一个晚自习 , 我与崇达正在商量下一届的社长候选人 , 他突然伸着手掌给我看 。发现崇达的拇指、食指、无名指因为写了一晚上都已经伸不直了 。”高三的时候 , 蔡崇达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我不是素食主义者》 , 同学老师帮助凑钱买了机票 , 他参加了2000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并捧回了一等奖 。高考前一个月 , 他突然决定弃理转文 , 自然成绩不是很理想 , 只考上了二本泉州师范学院 。但是大学里 , 他依然秉持坚毅的性格 , 做兼职 , 不懈写作 , 每个月赚稿费一两千养活自己 , 在校期间 , 蔡崇达发表了小说《阿姆的手镯》 , 而且大四毕业前 , 就被《新周刊》录用 。这时 , 回过头来再看《厚朴》这篇文 , 就能够理解了 。不是他对同学冷酷旁观 , 是因为他被生活艰辛的压迫 , 他知道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他要不断往前奋进 , 这样才能给家里减轻负担 , 才能自己在北京立足 。而这些 , 都要靠生活磨练出来的坚毅 。理解本书的最后几篇 , 的确让人看了有点匆匆写就凑上字数的感觉 。不像开篇让人看后记忆深刻 。他写他九十九岁的阿太 , 看到杀鸡鸡没死 , 一把抓住 , 狠狠往地上一摔 , 让肉体不要再折腾灵魂;一次次把孩子扔进水里学游泳 , 说出非常流行的“肉体是拿来用的 , 不是拿来伺候的”鸡汤警句 。作为80后 , 作者年轻有为 , 意气风发 , 可是他在30岁生日那天 , 突然萌发了写书的冲动 。他为了真实记录参与到自己生命中的每个人 , 为了看见别人 , 也看见自己 , 拥有人生的顿悟 , 这就是一种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 , 阅读有时就是看着别人的人生 , 丰富自己的阅历 。作者在书的封底留有一段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 。书籍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 , 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如同蔡崇达在自己的作品《审判》的开篇语:你以为你知道这个故事 , 其实你确切的从来都是结局 。其实《皮囊》这本书 , 他只是用朴素的表达描绘了人性最基本的东西 。的确 , 当人们对某件事、某个人形成刻板印象时 , 往往会忽略背后更为深远丰富的东西 。真实的世界极少会像人们料想的那样一目了然 , 而是复杂混沌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 人在旅途 , 我们过着自己的生活 , 也在看着他人的风景 , 最终 , 彼此都是对方生命中的过客 。人最重要的就是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 对他人 , 你没有亲自参与他的生命 , 也就无需妄加评论 , 理解别人就是最大的善举 。皮囊之下 , 守护好自己的心 , 看自己喜欢的书 , 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亲 , 你怎么看?留言聊哈~觉得有道理就随手关注下呗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