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沉丹田的窍门 丹田气怎么练


气沉丹田的窍门 丹田气怎么练

文章插图
气沉丹田的理性认识
以气沉丹田而论,气往下沉固然可使重心稳定,若只注重于气沉丹田也会造成肢体运动迟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所以行拳时应注意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的相互配合 。就气沉丹田而言,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气沉丹田”,“气沉”并不是用意识使气下沉,这种下沉虽对稳定中心有帮助,但在运动中相应的就会迟缓,前贤云:“沉者滞,浮者飘” 。“气沉丹田”可以比喻潜艇潜在水中,外不露形,而不是沉入海底 。
根据需要即可以沉入海底,又可以沉于水中,内功经有云:气入于丹田,如龙蜇虎伏,就太极拳而言,要求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相互配合,如果沉到底,它又如何能转呢?简单地说如同悬浮在水中的球,既能够灵活旋转,又不浮出水面 。所以要求丹田气自然下沉于丹田,而不是用意识去压制,使气在丹田可以自由的运转,有它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带动周身气血的运行,根据需要走、化、旋、转,重心下沉来随时调节气血的运行 。
轮船到了海口需要把沉重的铁锚沉入海底来稳定轮船的平衡,开船时还需拔锚起航,决不可一沉到底 。太极拳在实战当中,往往都是一种突发性的,没有拔锚起航的时间,都是一触即发的时刻,正如军人只有临战状态和战争状态,作为一个拳家从训练之初就应当从实战的角度出发 。如太极拳论所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太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指的就是这种将分未分,临界待命的状态 。太极拳的技击与养生,都是跟丹田有直接的关系 。
丹田可以说是人体元气聚之府,气力相合之一端,其中暗含阴阳之变化 。气力本就分阴阳,太极拳要求“九曲连珠,节节贯通,无微不至,气贯周身 。”身体任何一处无不分阴阳,无处不包含着气力相合,无处不包含着气力的变化,由于气的根源在于丹田,所以古人形象的比喻全身无处不丹田,全身无处不太极 。
丹田功是传统太极拳核心功法
形意前贤刘殿琛在形意拳术诀微中写到:“丹田者,阳元之本,气力之府也 。欲精技艺必健丹田,欲健丹田尤必先练技艺,二者固互为因果者也 。吾道皆知丹田为要矣,顾先师有口授而少书传,后之学者究难明其所以然,谨将受之吾师与廿年所体验者略述之 。所谓欲精技艺必先健丹田者,盖以丹田亏则气不充,气不充则力不足…何谓欲健丹田必先练技艺 。释之如下:或曰丹田受之先天,人所固有,自足于内,无待于外,但能善自保养,足矣,何待于练?窃谓不然 。凡人不溺于色欲,不丧肾精,保养有方,则元气自充,如是者尤可延年益寿,然究不能将丹田之气力发之为绝技也 。
欲发之为绝技必自练始,练之之法一在于聚,一在于运 。聚者即八要中所谓舌顶、齿扣、谷道提、三心并诸法也,又必先去其隔膜,如心肝脾肺肾之五关层层透过,一无阻拦,八要之中所谓“五行要顺”也 。行之既久而后气可全会于丹田 。然聚之而不善运,亦未能发为绝技,必将会于丹田之气力由背骨往上迥住于胸间,充于腹,盈于脏,凝于两肋,冲于脑顶,更兼素日所练之身体异常廉干,手足异常活动,应敌之来而架势即变,应架势之变而气力随之即到,倏忽之间千变万化,有非语所形容者,此所谓善运用也 。由此可见传统拳术修炼对丹田的重视,对丹田之气力的养练用成为拳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
丹田(下丹田)位于脐内1.5寸,与命门穴相对 。(有些门派认为丹田在脐下1.5寸或小腹之处,或另有所见,在此不辩 。)丹田为先天元气之舍,亦为周身气聚之所 。只有丹田与命门之气贯通,充盈带脉,方能更好地使周身上下气血流通,使内劲收发于丹田 。拳谱有云:“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历代宗师留下若干精妙的论述丹田的文章,在此笔者就不赘述了 。太极拳体系的丹田功包含有:丹田内转法,以声助气聚丹法和丹田鼓荡法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