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腊梅|奥林匹克在民间

奥林匹克在民间
东京奥运会的热风还未散去 , 残奥会的号角已经吹响 。 奥运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 还激励着热爱体育的人 , 摩拳擦掌 , 走上属于自己的竞技场 。
奥林匹克不是奥运选手的专利 。 在北京的公园角、健身房 , 众多民间“高手”也如运动员一样 , 日复一日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运动中 , 感受奥林匹克的魅力 。
“来都来了 , 上吧!”
“腿都是弯的还搁那儿比划 , 忒寒碜了也 。 ”
“哎——这(是)高手!”
“可不敢说高手 , 这儿高手多了 。 ”
“做成几个就在那嘚瑟 , 抽上‘得胜烟’了还 。 ”
8月14日 , 北京天坛公园的健身区热闹如常 。 尽管细雨蒙蒙 , 但双杠上轮番表演的绝活 , 还是引起了很多人在一旁加油喝彩、品头论足 。
在这儿运动的大多是爷爷辈 , 他们每天都会在这儿锻炼 , 并且在单双杠项目上各有绝活 , 声名在外 。 “在我们这儿 , 60岁是少年 , 70岁是青年 , 80岁算中年 , 90岁才是退休 。 ”一位大爷说 。
今年68岁的王振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准青年” 。 他退休前是一名公交司机 , 退休后开始练体操 , “前水平”这个动作是他的双杠绝活 , 要求全身保持水平 , 以臂力支撑 , 难度很高 , 但他可以保持标准姿势20多秒 。
大爷们各有看家绝活 , 并不轻易展示 , 但又架不住熟识的人在一旁“怂恿” 。 如有进步 , 常能赢得满堂彩;如若比不上之前的表现 , 被其他大爷 “贬损”一番也是少不了的 。
这儿不仅是竞技场 , 也是欢乐园 。 出出汗 , 甭管水平如何 , 能超越自己 , 就能乐呵一整天 。 在追求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点上 , 杠上翻腾的大爷们和奥运选手一样 , 甚至多了“更快乐”这一条 。
同样享受着这份运动快乐的 , 还有北京二七机车厂(简称“二七厂”)的一些老职工 。
在北京市永定河西岸 , 一个由自行车车棚改建的简易健身房就“藏身”在老厂的居民楼下 。 健身房一进门就是“二七健身俱乐部”的牌子 。 昏暗的灯光下 , 隐约可见的“自行车、摩托车”字样、墙上贴满的各时代健身达人的剪贴画、吱呀作响的骆驼牌风扇以及工人们自制的锈红色杠铃 , 都在讲述着这个健身房不同寻常的历史 。
“我是1999年12月31日退休的 , 退休第二天我就来这报到了 。 ” 杨洪增是二七厂的老职工 , 在厂里干了41年 , 钳工、车工、电工都干过 。 今年82岁的他是健身房年龄最大的一位 。 前阵子他不小心韧带受伤 , 现在每天拄着拐杖来健身 。 除了要骑动力车做康复训练 , 他还要进行55公斤的卧推练习 , 每天七八组 , 一组十个 。
“每天不出点汗身体不舒服 , 感觉像上瘾 , 练完才痛快 。 ”每天下午 , 像杨洪增这样来健身的退休职工有20多个 , 其中坚持时间最长的达到36年 。
“我们会员的年费是300元 , 而且学生、80岁以上老人和无收入来源的人健身不收费 。 ”二七健身俱乐部的现任负责人徐伟介绍 , 这个健身房1984年开办 , 先后搬家四次 , 一直坚持到现在 , “不为挣钱 , 就是给大家保留一个锻炼的地方 , 一个老哥们说话的地方” 。
对于许多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来说 , 竞技不止是强身健体 , 还是他们的社交活动 , 像吃饭喝水一样 , 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8月18日 , 在地坛体育角 , 66岁的陈善秀正与三个相熟的姐妹一起 , 在双杠上做各种动作 , 不时摆出一个满意的造型后 , 还要托人用手机录下来分享到微信群里 。
陈善秀来自重庆 , 自幼在农村长大 , 为了一家人东奔西走 , 吃了不少苦头 。 来北京近20年 , 平时想去健身却一直没时间 。 如今 , 两个儿子各自安了家 , 她也在北京稳定下来 , 终于圆了自己的健身梦 。 去公园健身 , 不仅保持了身材 , 还交到了不少兴趣相投的朋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