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全诗翻译及赏析 登高( 二 )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 , 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 好比画家的工笔 , 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 , 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 , 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