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解开世界难题的数学家 攻克世界难题的数学家( 二 )


苏香妹去陈杲家里家访时还发现,这一家子氛围很好,平时一家人一起看书,讨论社会话题,发表各自观点,家庭氛围非常民主,每个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陈杲在高二时就参加了高考,最终以高于重点线84分的成绩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 。儿子的自学方法成功之后,父亲也开始引导陈杳,姐姐也并没有读初三和高三,就直接参加了高考 。陈杳16岁时考上了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目前在某名牌大学做博士后 。
前些天,陈杲在宁夏参加一个全国数学学术论坛,有一位教授提问,你觉得父亲的教育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他回答说,自学,受益终生 。
“关于这一点,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陈钱林很高兴,作为父亲他得到了儿子的认同 。
让陈钱林比较惋惜的是,他看到过很多聪明的孩子,但他们被不当的教育方法或不良的环境习惯所影响,被培养成应对考试的“做题家”,最终没有实现太大的成就 。
“学习需要有作业,但作业没必要那么多,并不是越多越好 。”他希望全国有更多学校推广自主写作业的方法,但他也提醒,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走陈杲这条路,因人而异,不能盲从 。因为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跟学校冲突,孩子会变得另类,从而衍生出很多问题 。
“不需要拿第一名”

每一位“天才”背后,是否都有一位“鸡娃家长”?
陈钱林觉得自己也有“激娃”,但是激励他们要有梦想,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向能够产生引力,自学产生推力,孩子如果具备这两种力量,不成功都难 。”
而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他提倡“家长和老师的手不要太长”,要给孩子留空间 。
“其实考试分数没那么重要,我们不追求第一、第二 。”陈钱林说自己并非“凡尔赛”,他只看孩子是否养成自学的习惯,至于平时的考试分数可以忽略不计 。
在自学的模式之下,陈杲的小学成绩一开始并不理想 。有一次他的语文只考了80分,而班级的平均分在95分 。小小的陈杲哭着鼻子回到家,沮丧紧张,拿着试卷不敢找家长签名 。
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反过来安慰他,“没关系,别人做过老师出的题,自然会考高分,你这是自学考的,不一样 。”陈杲黯淡的眼神里又有了光 。
到了初中,陈杲的一次考试在年级排名第101,算是中等水平 。起初回到家,他有些难过,没想到奶奶高兴地开起了玩笑,“这个数字好啊,出头了”,陈钱林也笑着附和 。后来,陈杲考了年级51名,奶奶再次安慰他,“又出头了,比101名还进步了呢 。”陈杲一听,乐了 。
在基础教育阶段,陈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英语和语文是他的薄弱学科,他的考试名次甚至没有进入班级排名前三、年级排名前十 。
“可能别人会说,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只能考这种名次,一定要努力啊 。但我没有追求这个 。”陈钱林还有一重身份,他曾经是两个孩子所就读小学的校长,“我不觉得子女考试成绩不好就‘丢脸’” 。
他跟子女说,孩子你放开了学,要是上不了大学,咱们就去做生意,你看楼下开店卖衣服的阿姨过得也很幸福 。
陈杲在家自学时,身为教师的父母并非放弃工作在家陪读,而是正常上班 。家里只有爷爷奶奶陪着陈杲学习,但两位老人是文盲,偶尔提醒他要活动休息一下 。至今,两个孩子都没有近视 。
“鸡娃”能否决定孩子的未来?这是教育界长期争辩的话题 。陈钱林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 。“学习是长跑,而‘鸡娃’比的是短跑,意义不是特别大 。家长要抓住教育的核心才对 。”在他看来,教育的核心是:自律、自学、自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