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从海报墙到闲鱼校园圈,学生社群空间如何变化?


兴趣|从海报墙到闲鱼校园圈,学生社群空间如何变化?
文章图片

作者丨顾见
监制丨阑夕
不久前 , 第14届全运会开幕式的万人表演刷屏了 。 一场大气磅礴的表演下来 , 不少网友直呼“看哭了 , 这就是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些让人热泪盈眶的演职人员多为在校大学生 。 全运会开幕式是当代年轻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多才多艺的他们收起羞涩模样 , 借助脱口秀、街舞、说唱、汉服不断表达出自信阳光的一面 。
年轻人能够变成“行走的文化墙” , 要归功于校园社区型产品的“助攻”:从校园BBS、人人网 , 乃至现在的闲鱼 , 都让年轻人的眼界、智识和兴趣圈不断得到扩展 , 远远超出课本范畴 。 以至于 , 他们总能在新舞台带来超预期表现 , 秀出自己的“隐藏技能” 。
时至今日 , 你我口中的校园早已不是那个围栏里的“校园” , 而是借助智能手机与特定App连接而成的“小型社会” 。
1 始于BBS时代的“校园影响力出圈”【兴趣|从海报墙到闲鱼校园圈,学生社群空间如何变化?】俞敏洪说 , 上大学就像买到了火车月台票 , 但你走进月台会上哪辆车、去哪个方向、到哪一站下车 , 完全要靠自己 。
大学所代表的不是一纸文凭 , 而是关乎人生塑造的大熔炉 。 更多的可支配时间、更多的选择权、更随性地“打开方式” , 意味着一段开放式的人生旅途 。
虽然看上去很美 , 但传统意义上的“校园” , 存在严重的信息差和路径依赖问题 。

兴趣|从海报墙到闲鱼校园圈,学生社群空间如何变化?
文章图片

以我上大学的时代为例 , 很多健身爱好者到大四实习 , 都不知道学校有“健身部”这样的组织;有不少高分入学的学霸成了废寝忘食的“计算机爱好者”;一些有艺术、兴趣特长的大神 , 居然等到毕业典礼才得到唯一的发挥空间 。
追溯起来 , 这样的“错过”和“遗憾”可能仅仅因为 , 带你全校参观的高年级学长一时疏忽、你分配到的舍友全是游戏迷、没能准确得知各种兴趣社团的招生时间 , 或者说与自己相关的兴趣社团在本校过于“势单力薄” 。
可见 , 校园作为一个封闭型场景 , 其内部构造和互联互通存在诸多盲区 。 也许理想中的校园 , 是《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进入界面的旷观视角——你能够迅速对学院的各项基础设施了如指掌 , 在那些容易“挂掉”的必修课主题里找到学习心得 , 进入到志同道合者的关系链当中 。
这些众望所归的“小愿望” , 最终促成了信息媒介的进化 。
1995年8月8日 , 清华大学官方BBS水木清华成立 。 最初水木清华的职能是将清华大学的相关通知和注意事项广而告之 , 后来衍变成为大学生群体交流的“网络大本营” , 还捎带手解决了不同专业男女失衡造成的“恋爱隔离”问题 。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BBS应运而生 , 大学生的表达和社交欲被进一步激发 。 就像北大清华学子边暗自较劲边互相羡慕 , 学生们都希望扒在校园围栏上 ,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于是 , 在凝聚力、功能场景上做出创新的人人网一炮而红 。 高中时代失去联络的好友 , 因偷菜、发布状态结缘的新伙伴随之而来 。 只不过 , 人人网因为与双微平台场景高度重合 , 没能将熟人关系链沉淀下来 。
放眼当下 , 大学生消费与收入水平的“双升”又酝酿了新的可能性 。
艾媒咨询《2021 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 , 这届大学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 , 除了饮食和日用品外还热衷于进行购物、文娱、知识付费 。 其中 , 近七成大学生月收入在 1000-2000 元之间 , 2001-3000 元的也有 16.4% , 人均月收入为 1516 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