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时期平定三监之乱,派卫康叔去治理朝歌殷商故地,周公旦宣布命令,文中称: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 。...”(《康诰》)译文:王说:“呜呼,年轻的封,不要重视民众的疾苦,上天要惩罚那些不诚实的人 。”周康王登基大典之后居丧室,穿丧服出自于《康王之诰》,而不是《康诰》,这两篇文章不可以混淆 。(《康诰》是给卫康叔发命令,告诫他要好好治理殷商旧地)司马迁搞混了,研究者已经证明,不可再犯糊涂!周康王登基之后为何居丧室,穿丧服?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子女为父母守孝居丧的礼仪,周康王的《康王之诰》记载:1、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开头语)2、群公既皆听命,相楫,趋出 。王释冕,反丧服 。(结尾语)(《康王之诰》)周成王去世之后,周康王继承王位,完成登基大典 。然后发布诏书,对众臣进行安排和教导,然后和大臣们作揖别离,周康王将王的冠冕脱下来,穿上丧服 。居丧三年的说法开始于孔子 。周康王在公元前1020年至公元前996年在位,又一说他公元前1082年至于1057年在位 。无论哪一种说法,周康王比孔子早,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去世,周康王比孔子最少早了450年 。周康王时期的居丧时间不确定,也可能下葬一个月或者三个月就除掉丧服了,最短的居丧时间是周成王去世到下葬的这段时间 。居丧期间周康王是要为父亲周成王守丧的,看来他即位之后,周成王还没有下葬 。古代“尸”和“屍”的区别 。在《康王之诰》中称“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这里的“尸”字作何理解呐?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汉字在简化之前“尸”和“屍”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简化成一个字了 。“尸”是一个象形字,就是一个人跪坐的姿势 。这个字的含义和尸体根本就扯不上边 。古代“尸”有两大含义:一、古代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 。古代的丧葬礼仪中,要选择一个人代替死者接受活着的人的祭祀,男性选择男性,女性选择女性 。这个接受祭祀的人权威性很高,周王的儿子是不允许做这个位置的,但是权威又高,容易导致权力的分化,于是这种葬制很快就消失了 。二、空着职位而不做事情 。如尸位素餐中的“尸”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同上)这里的“尸”则是入主、登基的意思,然后将王位空置出来,守丧 。“屍”的意思就是死者的身体了,也就是尸体 。在古代“尸”和“屍”有通假的现象,因此简化汉字的时候把这个字简略掉了,很少使用 。屍的意思也就嫁接到了“尸”字上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