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免( 二 )

食邑柳下 , 广种柳树 。公元前634 鲁僖公二十六年 , 禽八十七岁 。夏 , 齐孝公伐鲁北鄙 。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 , 问于展禽 。对曰:“获闻之 , 处大教小 , 处小事大 , 所以御乱也 , 不闻以辞 。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 , 使加己乱 , 乱在前矣 , 辞其何益?” 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 , 将无不趋也 。愿以子之辞行赂焉 , 其可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 , 曰:“寡君不佞 , 不能事疆埸之司 , 使君盛怒 , 以暴露于弊邑之野 , 敢犒舆师 。”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 , 君子则否 。”公曰:“室如悬磬 , 野无青草 , 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 。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 , 以夹辅先王 。赐女土地 , 质之以牺牲 ,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君今来讨弊邑之罪 , 其亦使听从而释之 , 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公元前632 鲁僖公二十八年 , 禽八十九岁 。从游者逾众 , 担簦负笈而来者不下百余人 。公元前625 鲁文公二年 , 禽九十六岁 。八月丁卯 , 祭太庙 , 夏父弗忌为宗伯 , 将跻僖公于闵(湣)公之上 , 宗有司谏之 , 臧文仲不加制止 。展禽斥之 。公元前621 周襄王三十一年、鲁文公六年 , 冬十二月三日 , 禽卒于鲁地故赵村 , 享年百岁 。再来解释一下“三黜” 。“三” , 多次 , 非实指 。(1)《论语?微子》:柳下惠 为士师 , 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 , 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 , 何必去父母之邦 。” (2)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形躯获宥 , 三黜无亏 。” 宋 张元干 《次江子我迁居韵》:“平生自省宜三黜 , 老去何心望九迁 。”三黜 , 一指多次被罢官 , 一形容宦途不利 。士师 , 狱官 。黜 , 退也 。柳下惠三黜不去 , 而其辞气雍容如此 , 可谓和矣 。然其不能枉道之意 , 则有确乎其不可拔者 。是则所谓必以其道 , 而不自失焉者也 。胡氏曰:“此必有孔子断之之言而亡之矣 。”(《论语集注-微子第十八》)柳下惠作士师 , 等于所在管刑法的官 , 勉强比作现代的司法部长或最高法院院长 。他三次上台 , 三次都被罢免下台 , 于是有一个人对他说 , 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鲁国做事 , 出国去吧!你自己国家不要你 , 何必一定干 , 到别的国家说不定有更好的地位 。柳下惠答复他说 , 一个人终身行直道 , 思想、行为、做事完全直的 , 走正路来做人家的部下 , 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做事 , 都是一样会有问题 , 都要吃亏 , 会被挤下来的 。如果以歪曲的心思 , 用手段来取得地位 , 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 , 并不想真为国家社会做事的 , 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之国呢?祖宗都在这里 , 一样可以做事 。换句话说 , 随便在哪里 , 决不走歪路 , 而走正路 , 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样比较困难的 。柳下惠的人品就在这里 , 为了贯彻人格的思想 , 为了贯彻传统文化以正道事人 , 以正道立身处世 , 忽视于功名富贵 , 那是身外事 , 并不在乎 , 这是他的人格 。这里先记载他的事情 , 后面孔子还要提到他的 。第三、历史记载柳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和圣” , 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 。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 , 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 , 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一、论语记载《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 。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 。当时鲁国王室衰败 , 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 。柳下惠生性耿直 , 不事逢迎 , 自然容易得罪权贵 , 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 , 很不得志 。100多年后的孔子在谈到这事时还十分气愤 , 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也!”(《论语?卫灵公》)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 , 仕途蹭蹬 , 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 , 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 , 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有人问其故 , 他答道:“直道而事人 , 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 , 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思是说 , 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 , 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 。如果一直坚持下去 , 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 , 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 。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二、《国语》记载柳下惠的直道事人 , 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 。《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 , 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 , 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 , 才可以使齐国退兵 。柳下惠说 , 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 , 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 , 这样才能防止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 , 触怒大国 , 无异自取其祸 , 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 。柳下惠这样说 , 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 , 在鲁为大夫 。齐孝公领兵伐鲁 。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 。柳下惠得知 , 便向展喜授以方略 , 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 。孝公问 , “我齐国大军压境 , 你们害怕了吧?”展喜笑道 , “小人才会害怕呢 , 君子是不会害怕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 。展喜说 , “凭先王之命 。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之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 。成王曾赐以盟书 , 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 , 不可以互相残杀 。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 , 载于史书 , 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 。你才即位几天 , 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 , 自知理亏 , 只好撤兵 。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 。鲁庄公舍不得 , 却又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 , 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 。但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 , 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 。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的 , 我们才放心 。”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 。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 , 我如果说假话 , 那就是自毁我珍宝 。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 , 这样的事我怎么干?”庄公无奈 , 只得以真鼎送往齐国 。《国语》还记载了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祭祀海鸟的故事 。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 , 臧文仲让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 。柳下惠却说 , 臧氏治国简直就是乱来 , 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 , 而制度是治国能够成功的基础 , 所以要谨慎地制定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 , 而且这些制度要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 。圣王只祭祀对人民和国家有功劳的人和事物 , 所以柱、后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鲧、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 , 才能受到后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 , 先哲和有美德的人 , 天上的日月和星辰 , 地上的五行 , 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泽 , 也应该加以祭祀 。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 , 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飞来 , 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 , 这样就决定祭祀它 , 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举措 。柳下惠猜测海鸟是为躲避灾难而来 , 而事实证明了他的猜测是对的 。这件事不但说明了柳下惠为官的正直 , 也表现出他对圣王礼制的熟悉 , 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视的原因 。三、《诗经-巷伯》记载“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 , 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 。现在 , 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 。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 , 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 。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 , 寡妇的房子被摧毁 , 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 。男子不让妇人进门 。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 。现在我还年轻 , 你也一样 , 所以不能让你进来 。”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 , 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 , 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 。”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 , 我不能开门 。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 , 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 。”这个故事说明 , 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 , 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 , 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四、《纯正蒙求》记载到了元朝 , 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 , 姓展名禽 , 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 。当时天气严寒 , 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 , 柳下惠恐怕她冻死 , 就让她坐在他怀中 , 用衣服盖住她 , 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 。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