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上市公司没了,获赔43万,走出牢狱的顾雏军“仍在狱中”( 二 )


产品怎么打开局面?
据《顾雏军的巴别塔》一书记述 , 1998年 , 顾雏军居然通过公关让国家环保总局出台文件 , 明确将格林柯尔制冷剂列为中国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项目之一 。
甚至 , 格林柯尔在很多省市取得了“在当地作为无氟制冷剂唯一供应商的机会” 。比如海南省就点明海南格林柯尔是本省淘汰氟利昂的技术依托单位 , 湖北等省也下发了类似文件 。
顾雏军曾说自己没时间搞政府公关 。看来是谦虚了 。
据格林柯尔年报显示 , 2000年公司总收入3.64亿元 , 利润2.69亿元 , 纯利率达70% 。其中超8成来自北京、深圳、湖北、海南四家工程公司完成的125项替换工程 。
没人知道顾雏军究竟有多少能量 , 直到他用5年时间将格林柯尔带上市 。
2000年 , 顾雏军把海外10余家公司和内地5家公司打包成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公司 , 当年7月赴港上市 , 融资5.5亿港元 , 个人身价达到3.85亿港元 。
上市之后 , 人们才从格林柯尔董事名单中一窥顾雏军的人脉威力:
曾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的刘从梦 , 曾任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的苏学智 , 曾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王某 , 中信公司总会计师即高级财务顾问熊某……
依靠强悍的权威关系力和上市后的雄厚财力 , 2001年 , 名不见经传的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公司战胜众多海内外资本推手 , 以3.48亿元接手顺德市容桂镇出让的26.43%科龙电器股份 , 一举成为这家中国第二大冰箱公司的最大股东 。
戏剧性的是 , 就在2年之前 , 当顾雏军带着自己的顾氏制冷剂前往科龙推销时 , 这家年产350万台空调和200万台冰箱、拥有2万多名员工、品牌价值150亿人民币的国内首家港股H股家电企业 , 毫不客气让他吃了闭门羹 。

科龙被贱卖 , 这几乎是当时业界共识 。
让这家老国企掉价的 , 是其自90年代末以来日益封闭的体制内系统、机构冗员、人浮于事 , 以及营业额与利润的节节败退 。
2000年 , 连续9年销量全国第一的科龙电器亏损6.78亿元 , 次年亏损面扩大至15.55亿元 , 再亏一年 , 科龙就将被摘牌 。它带着9亿巨债“下嫁”给格林柯尔时 , 留给顾雏军的时间只剩一年 。
“科龙已经没有退路 , 必须玩命了 。”看上去傲慢、急躁、反复无常的顾雏军 , 开始展现他务实、慎重、耳提面命的改革者一面 。
入主科龙的2002年 , 他强力推行稳军心、减人事、降成本三副猛药:
先宣布管理层、研发体系、销售政策三大核心基本不变 , 在此基础上裁撤冗余机构和驻外部门 , 精简财务人员、统一资金管理 , 科室一律不设副科长 , 凡没有实现年初目标的部门管理者一律下课;从采购、生产、设计、装修甚至复印纸使用等各个环节 , 全面排查跑冒滴漏 , 所有采购原料供应商必须实行全国竞价招标 , 装个厕所都要找老板报预算 。
“在顾的办公室 , 无数科龙中高层都被他指着鼻子骂过” , 有科龙内部人评价 , 他太绝情了 。
顾雏军接任科龙董事长初期 , 经常收到员工指责、质疑他的短信 。3个月后 , 没人骂了 , 200多名高管离职率不到15% , 内部机构由11个部门缩为7个 , 科室从34个变为22个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