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 新年的由来

【春节的由来 新年的由来】新年的由来(春节的由来)
春节

,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

新春

”“新岁”“

岁旦

”等,又称“过年”“过大年” , 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

斗转星移

定岁时 , “

斗柄回寅

”为岁首 。“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 , 春回大地的岁首具有重要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

新春

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

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春节的由来 新年的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春节的起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 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岁首节日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 , “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 。“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 , 又名为“岁星”、“太岁” 。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 , 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

尔雅

》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 。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干支(岁)纪元以

北斗星

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 。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

八卦

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 。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

在传统的

农耕社会

 ,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立春岁首具有重要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 , 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 。春节是由

岁首

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 , 驱邪攘灾、祈岁纳福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 。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

拜岁

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 , 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