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朱自清( 二 )


近几年来 , 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 ,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 , 独力支持 , 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 , 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 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 ,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 只是惦记着我 , 惦记着他的儿子 。我北来后 , 他写了一信给我 , 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 , 惟膀子疼痛厉害 , 举箸14提笔 , 诸多不便 , 大约大去之期15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 , 在晶莹的泪光中 , 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朱自清

文章插图
[2]
词语注释
差(chāi)使:旧时官场中称临时委任的职务 , 后来泛指职务或官职 。
奔丧:在外闻亲人去世而归 。
狼藉(jí):散乱不整齐的样子 。亦作“狼籍” 。
典质:典当 , 抵押 。
光景:境况 。
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居 。
勾留:逗留 。
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茶馆、轮船、火车、剧场等地方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工作的人 。
妥帖:恰当 , 十分合适 。
踌躇(chóu chú):犹豫 。
脚夫:旧称搬运工人 。
马褂: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 。
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也作“盘跚” 。
箸(zhù):筷子 。
大去之期:辞世的日子 。[2][3]
创作背景
1917年 , 作者的祖母去世 , 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 。办完丧事 , 父子同到南京 , 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 , 那年作者20岁 。在那特定的场合下 , 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 , 使儿子极为感动 , 这印象经久不忘 , 并且几年之后 , 想起那背影 , 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 , 使人不能忘怀 。1925年 , 作者有感于世事 , 便写了此文 。
《背影》朱自清

文章插图
[4]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内容赏析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 , 交代人物 , 叙述跟父亲奔丧回家的有关情节 , 为描写父亲的背影作好铺垫 。文章开头一句 , 落笔点题 。“二年余”表明“我”清楚地记得和父亲分离的日子 。副词“已”体现出“二年余”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相当漫长 , 想望之情 , 不言而喻 。两年多的分离 , “我”对父亲的思念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点出题目 。接着 , 转入对“那年冬天”往事的追述 。“祖母死了 ,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 短短两句呈现出人事错迁、谋生艰难之感 。“我”从北京到了父亲的住地以后 ,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 其潦倒之状 , 又使“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因为“祸不单行” , 所以回家之后 , 靠“变卖典质” , 才还了“亏空” , 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里所用的“祸不单行”、“亏空” , “借钱”、“丧事”等词语 , 一方面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 , 同时也使后面“家中光景很是惨澹”的形容更有着落 。这些叙述和描写 , 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灰暗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 , 曾对当时小资产阶级左翼的情况做过分析 , 说:“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 , 后来逐年下降 , 负债渐多 , 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 , 瞻念前途 , 不寒而栗” 。这篇散文所叙述的情节 , 所抒发的感情 , 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的 , 也是此文为之感动共鸣的重要原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