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四 )


2、端午节习俗;悬菖蒲挂白艾、驱五毒、挂钟馗象、龙舟竞渡、香袋和兰草汤沐浴、粽子、饮雄黄酒 。
四、中秋节
1、中秋节的由来: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2、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吃月饼、赏桂花、猜谜、饮桂花酒、食田螺、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等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建国前,繁文缛节较多,封建迷信严重 。腊八过后,择吉日扫灰 。腊月二十三日辞灶之后,开始忙年,做大枣饽饽等 。二十九日“封门”,贴春联、窗花、过门笺、挂宗谱 。三十日晨,供盛饭 。下午,上祖坟“送吊子”,请先祖回家过年 。门口置“拴马桩”,院内横铺秫秸 。晚十时左右,接灶、请神、撒陈(在正间地上撒麦秧) 。半夜“发子”,拜先祖,敬诸神,鸣鞭炮 。全家自幼至长,依序叩拜,长者受拜后须分压岁钱 。然后喝辞岁酒,吃更年饺子 。黎明,本族或近邻相互拜年 。初一晨,吃“钱饺子” 。初三日黎明送神 。节间,亲友互相探拜 。农村请媳妇、请女婿,共贺新春 。建国后,礼节相沿,迷信活动有所废除,80年代又有所复燃 。
元霄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霄节,也叫“上元节”、“灯节” 。家家用胡萝卜灌蜡油做灯,送至祖坟及院中角落 。晚上有放礼花之俗,儿童燃放“解闷” 。节间“闹元霄”,耍秧歌、舞龙灯,热闹非凡 。
二月二 俗谓小龙抬头 。男子多于此日理发 。农家炒豆,称“蝎子豆”,意防毒虫 。打“五谷囤”(用草木灰撒成几个相套的圆圈,内撒五谷杂粮),祈求有个好年景 。旧有前往土地庙祭土地神之俗,今已废 。
清明节 祭扫先人坟墓,添土压纸 。建国后,机关、学校等于此日祭扫烈士墓 。旧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禁火冷食,并有打秋千之俗 。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吃粽子和熟鸡蛋 。儿童以五彩线系脚脖、手腕 。晨“拉露水”,采艾悬于门户之上,以避瘟疫 。新媳妇“送端午”,从娘家带粽子分送婆家亲邻 。
六月六 旧俗吃炒面,曝衣书 。新婿到丈人家“现新” 。
七月七 旧称“乞巧节” 。招远过此节是七月初六,俗云:“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 。节间做“巧饼”,儿童以线穿之,称“穿小果子” 。旧时妇女生“巧芽”(以五谷杂粮生芽),供奉姐姐(织女),乞求织女赐给巧手 。
七月十五 旧称中元节,又为鬼节,挂灯为鬼魂照路 。此日晚间,挂宗谱、供先祖、吃饺子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亲友以月饼、烧鸡等礼物馈赠 。晚,宴饮赏月,分食月饼 。
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为秋祭,上坟添土,拜扫先墓 。
冬至 俗称过冬,亦有挂宗谱供先祖之俗 。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饺子 。
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喝“腊八粥”,憋“腊八蒜” 。
辞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灶,又称过小年 。蒸粘糕,供糖瓜,焚烧灶神像 。
公历节日 除传统节日外,一些纪念性的公历节日渐为县民接受,但活动范围、深广程度不同 。主要有元旦、妇女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植树节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