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80后女大学生的山区创业故事 女大学生如何创业( 二 )


“扁桃啊扁桃,你能在山桃枝头开花结果吗?”站在树下,宋学琴充满渴望 。
理想与现实,隔着几许沟梁 。搞扁桃嫁接,步步并不轻松 。
地里坡上长满野刺 。早晨,小两口拿起镰刀和斧头上山砍荆棘;晚上,两个人坐在炕上拔身上的刺,“白天砍多少枝,晚上就得拔多少刺!”
这些年,夫妻两人在扁桃嫁接上投了二三十万元,没钱了就出去打工挣点 。有一次,宋学琴去附近的鸡厂喂鸡 。40多摄氏度的高温、令人呕吐的粪味,她愣是闷在鸡棚里40多天 。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创业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每年春天,人们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个小个子女人把绳子一头拴在山顶的树上,另一头绑在自己腰上,像猴子一样滑下陡峭的山坡,悠来荡去地一棵一棵嫁接扁桃 。
绽放
长年的风吹日晒,宋学琴脸上有了“高原红”,手也变得粗糙、厚实 。一心扑在了扁桃上的宋学琴好像着了迷,在她窑洞的抽屉里放着4本“扁桃日记”,记录着种植的点点滴滴:开花时间、嫁接日期、喷药时间……
一页页手写的笔记,是宋学琴创业路上的最好注脚 。“黄土高原没种过扁桃,这可全是难得的资料 。”果树专家对宋学琴竖起了大拇指 。
2015年和2016年当地接连遭遇冰雹和霜冻,曹玉贵更觉得宋学琴确实不简单:她像个没事人一样,照样砍灌木、嫁接、施肥 。有一阵子老曹都快撑不住了,宋学琴便同他开玩笑:“曹主任,你可不能撒手不管啊,那样我们就找不到组织了 。”
“学琴就像稳定剂,稳定了军心,也坚定了我的信心 。”曹玉贵感慨地说 。
又是一个春天,坡上的桃花开了 。不同的是,一直开粉红花的山桃,这次开出了粉白色的扁桃花 。“多么可爱的粉白啊!”宋学琴连忙放下手中的活,第一次忘情地欣赏着这一片片怒放的精灵 。
2014年秋天,山桃树结出了扁桃,宋学琴终于迎来了嫁接后的第一次收获 。接下来,她和丈夫在汾西县城安了家,两个孩子也在县城上了学 。“我也有个梳妆台!”虽然顾不上打扮,学琴也爱美 。换下山里穿的工作服,回到县城的宋学琴穿着和城里人一样体面 。为了往返方便,前年小两口又花两万多元买了辆二手车 。
一脚在城市,一脚在大山,虽然奔波辛苦,学琴却乐在其中 。为了刚起步的扁桃事业,她每年都有9个月钻在山沟里,育苗、支架、修剪,守望着树树花开 。
今年的扁桃花开得格外鲜艳 。多年的奋斗,宋学琴比别的年轻人多了一份坚守 。正是这份坚守,让扁桃花儿绽放得更从容、更美丽 。
追梦
刚嫁来时,看着村里的穷苦老人,宋学琴心里酸酸的 。“这里生活太苦了,要是能有一条致富路子,让全村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就好啦!”
她的心愿在慢慢实现 。村里的温老汉学着嫁接了十几亩扁桃,“祖祖辈辈种玉米,拔不了穷根 。扁桃20多块钱一斤,跟着学琴干准没错 。”
60多岁的张素兰大娘真心喜欢这个外地媳妇 。“会种扁桃,能吃苦,我逢人就夸,她就像豫剧《朝阳沟》里的银环,是咱村里的农业科学家!”
“宋学琴的嫁接技术全县一流 。”省里的果树专家何勇说 。如今,宋学琴的合作社有成员10多人,十里八乡甚至邻县的人都跑来跟她学技术 。这些年下来,粗略估计,她带出来的徒弟成百上千人 。
身为村党支部委员的宋学琴是个热心肠,起初村里只有她懂嫁接,谁家的扁桃长疯了,她二话不说就去帮着除枝,村里有几户遇到困难想放弃,她又上门苦口婆心去劝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