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形成的原因( 三 )


该层有如下特点:
(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该层不能直接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而从下垫面加热大气 。因而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多,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 。每升高1km,气温约下降6.5度 。
(2)空气对流:因为岩石圈与水圈的表面被太阳晒热,而热辐射将下层空气烤热,冷热空气发生垂直对流,又由于地面有海陆之分、昼夜之别以及纬度高低之差,因而不同地区温度也有差别,这就形成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
(3)温度、湿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大气与地表接触,水蒸气、尘埃、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空气层,故该层中除气流做垂直和水平运动外,化学过程十分活跃,并伴随气团变冷或变热,水汽形成雨、雪、雹、霜、露、云、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
平流层
中文名称:平流层英文名称:stratosphere 其他名称:同温层 定义1:从对流层顶到约50 km高度的大气层 。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大气(二级学科) 定义2:距地表约10~50 km处的大气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 流层(stratosphere),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 。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 。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
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又称“同温层” 。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
中间层
中间层(Mesosphere)
又称中层 。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 。
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空气分子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后可发生电离,习惯上称为电离层的D层;有时在高纬度地区夏季黄昏时有夜光云出现 。
物质组成:氮气和氧气为主,几乎没有臭氧 。该层的60-90公里高度上,有一个只有在白天出现的电离层,叫做D层 。
中间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热层” 。在这两层内,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 。
电离层/暖热层
电离层(Ionosphere)/暖(热)层(Thermosphere)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 。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 。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 。大约距地球表面10至80千米 。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又暖层 。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
该层特点是:
极光
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 。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