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体积的变化( 二 )


地球长大派还有个柄持的依据是地球自转周期的变长 。这可由角动量J的计算公式来分析 , 
J=Iω
式中I为地球的转动惯量 , ω为地球的自转角速度 。自转角速度的减小 , 肯定是由转动惯量的增大引起 。若不考虑月球加入成为地球卫星的影响 , 地球从初期的近圆球形演化至今 , 主要有三个自身增大转动惯量的因素:
1、在自转离心作用下 , 地球在两极的轴向上压缩 , 在赤道向上变粗 , 有极区的近轴区质量转移到了赤道带的远轴区 , 导致自转转动惯量增大 。
2、洋、陆分离 , 由当年的泛海期的、到处为浅海的地球 , 逐渐变为海洋越来越深 , 陆地越来越高 , 甚至形成青藏高原 。也就是说有相当的岩石圈地壳岩质 , 由地球的小半径区转移到了大半径区 , 使得地球的自转转动惯量增大 。
3、潮汐运动 , 无论海洋潮汐还是固体潮的潮汐运动都能增大地球的转动惯量 。
另外 , 考虑当年的水圈落地 , 也是增大转动惯量的一个因素 。因为大气的粘滞性远小于液体的海水 。当年的泛海期 , 遍布全球的海水对地球表面的拖曳作用 , 肯定是地球自转角速度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
综上所述 , 认为地球在长大的依据都是片面的 , 也是很不实际的 。另外还有人曾提出地球的半径已经长大到了原来的两倍 , 更是不靠谱 。
二、主张变小的有一点道理 , 但也不尽然
韩永全根据2011年1月23日国际计量局的迈克尔·斯托克在伦敦皇家学会公布的一条消息 , 提出了地球在逐渐变小的观点[5] 。该消息说自1889年以来 , 巴黎国际计量局保存的铂铱圆柱体的国际千克原器 , 其质量神秘地减少了50微克 。
对此 , 我认为这还是科学上的未定结论 。国际千克原器是国际上的唯一质量标准 , 全世界的度量衡都以此为基准 , 其不可能变 , 也不能变 。变得应该是选定的对照参数——权威们至今认定的那些常数 。与此相关的应该是普朗克常数h. 千克原器在大约120年的时间里少了50微克 , (50×10-6克)/1000克/120年 = 4.1×10-10/年. 这一数值刚好与本人此前推算出的普朗克常数的变动值相符 。在宇宙历史的时间尺度上 , 随着宇宙的膨胀 , 光速和普朗克常数可能都在增加 , 其数值就在每年10的负10次方的数量级上 。而哈伯常数和精细结构常数是始终不变的 。因此我认为千克原器质量减少的50微克 , 刚好验证了普朗克常数的增加 。不过这还需要今后科学的验证 , 只要证明了普朗克常数是在增加 , 千克原器的质量就没有减少 。另外 , 我提议 , 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可测真空光速随时间的变化 , 不要太迷信于光速的定义 。我估计 , 光速可能有每年2厘米每秒的变动 。我借此呼吁 , 在新科学疑案解除之前 , 最好先不要取消千克原器的标准 。1983年光速的新定义后 , 光速的变化已经被掩盖了 。使得此后所有与光速有关的科学测量技术的数据精度 , 都给限制在10的负10次方的量级了 , 并且很难再有提高 。不过时间是不变的 , 对频率的测量应该不受限制 。
因此 , 韩先生在千克原器的质量失踪之迷还未解开之前 , 就引用来说明地球在变小 , 因此也不具有多大的可信度 。总之 , 我认为在地球演化史的大的时间尺度上 , 随着地球内部温度的逐渐降低 , 岩石圈的冷却增厚 , 地球的体积会稍微的慢慢变小 。但不是因为像韩先生所提出的那样:是因为千克原器的质量丢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