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那个被米卢称赞的中国“足球神童”,今泯然众人矣,为何( 三 )


这次以后 , 除了韩国记者外 , 周了了更是迎来了许多媒体的采访 , 媒体们纷纷对这位天才的赞美也越来越多 , 甚至影响到了周了了的正常生活 。
但在面对“天才”和“神童”的称号时 , 父亲周玉友和周了了都十分坚决地回答道:
“这不是天赋 , 而是努力的成果 。 ”
待了解到周了了成为“神童”所付出的努力后 , 大家这才明白为何这对父子俩对于“天赋”二字会有如此态度 。
“神童”称赞的背后周玉友与妻子都是足球迷 , 每次有重大比赛时 , 二人都会一同兴高采烈地观看 , 偶尔还会一起去球场“较量”一番 。
在儿子周了了两岁时 , 周玉友每每去广场锻炼都会带上他 。
一次 , 他带着周了了来到广场上时 , 手里的足球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 , 滚了起来 。
此时 , 年幼的周了了还不明白什么是足球 , 只是看到足球滚动后本能地去追 。
可在父亲周玉友看来 , 儿子这个行为明显是对足球感兴趣 。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 , 周玉友将足球滚到其他地方 , 在一旁静静观察儿子的反应 。
没想到 , 不论父亲周玉友将足球踢到哪里 , 周了了都会迈着小短腿追过去 , 追到后就将足球抱在怀里 , 开心地笑了起来 。
从这时起 , 周玉友就有培养儿子学习足球的想法 。
不过 , 这时的周了了才两岁 , 周玉友也不敢肯定儿到底喜不喜欢足球 , 所以一开始都是他自己去球场上玩时 , 顺便带着儿子锻炼 。
没过多久 , 有人发现就在自家的广场上出现这样的一幕:
一个扎着小辫子的男孩 , 不知疲惫地追着一个足球跑 , 有时还会将足球踢到一名成年男子脚下 , 二人再展开一番激烈的角逐 。
这一大一小两个身影 , 就是周玉友与周了了两父子了 。
周玉友不确定周了了是对足球感兴趣 , 还是仅仅对这个会动的球形物体充满好奇 , 只能带着儿子简单的跑一跑 , 增强耐力的同时锻炼身体 。

时间一长 , 周玉友发现周了了确实对足球有着浓厚的兴趣 , 而且跑步的速度和时间有都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 他认为是时候对儿子进行专业训练了 。
不过 ,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训练儿子 , 找专业教练又要花费一大笔钱 , 只能寻求妻子的帮助 。
“我发现儿子对足球感兴趣 , 可是咱们家也没有运动员啊 , 这以后该怎么训练他呢?”
“没有运动员 , 咱们就自己买专业书呗 , 实在不行不还有视频录像吗?”
听到妻子的话 , 周玉友恍然大悟 ,
“对呀 , 我怎么没想到 。 明天我就去买资料去 , 你有空找找世界杯比赛或者足球纪录片 。 ”
就这样 , 在父母的配合下 , 周了了开始了魔鬼般的童年 。
每天早上 , 周了了就被周玉友叫起床 , 穿好运动服后开始自己一天的训练 。

通常情况下 , 周玉友会将足球绑在自行车后座 , 周了了需要根据周玉友的骑行速度改变自己的跑步速度 。
匀速骑行可以锻炼周了了的耐力 , 加速骑行则为了锻炼周了了的爆发力 。
有了最基本的体力后 , 周玉友将颠球、带球过人等技术加入训练计划中 , 而且对儿子的要求越来越高 , 态度也越来越严厉 。
童年时期 , 周了了还曾参加过马拉松迷你组的比赛 , 用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跑完了五公里 。
但不论是跑步还是颠球 , 周玉友最终的目的是将儿子培养成能够参加比赛的足球运动员 。
所以 , 他认为技术固然在比赛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 但儿子的心理素质同样至关重要 。
为了培养周了了的强大心理素质 , 周玉友不再像之前那样鼓励儿子 , 反而时常打击周了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